任晓敏 | 《县志》知“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4 09:31 1

摘要: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而今天,我又知道了,看书也要“听音”。值孝义老城正式开放之际,我取出乾隆版《孝义县志》,把耳朵贴上去仔细听了一会儿,听到里面传出了这样的“声音”:

原创 天下孝义一家人 山西

明清《孝义县志》的编撰与作者

作者 | 任晓敏

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而今天,我又知道了,看书也要“听音”。值孝义老城正式开放之际,我取出乾隆版《孝义县志》,把耳朵贴上去仔细听了一会儿,听到里面传出了这样的“声音”:

现在,我们要说说咱们县更名的事啦。“孝义”这个县名呀,是唐朝贞观元年初改的,当时咱这个县隶属于河东道西河郡。那为什么要改名呢?这还得从唐高祖武德三年说起。那一年,秦王李世民来到咱们这里向刘武周的部下宋金刚发起猛攻,宋金刚见势不妙就逃了。不过,宋金刚手下有一员悍将,叫尉迟恭,却没有逃。经过一番对阵、周旋,尉迟恭最终听从了秦王的召唤,率部大义投诚,他镇守的永安这块地盘儿也就归了唐朝。

哎,对了,这个“永安”可就是现在的“孝义”哈~ 《新唐书》上就明确地记载了:西河郡孝义县原本是叫“永安县”的。那后来咋就想到要把“永安”改成“孝义”呢?单凭这段尉迟恭“大义投诚”的故事也看不出有什么“孝”的事儿呀?!其实呢,这“孝”的事儿还真是有的。接下来的事儿就要看《赵志》里的记载了。

《赵志》里说的是,贞观元年,人们发现了个问题,即:涪州也有一个叫“永安”的县,咱们的县名和人家重了。那怎么办呢?也就只好让其中一家改个名儿了呗!可让哪家改、又改个啥名儿呢?……刚巧,这时候咱们这里的一位大孝子郑兴“割股奉母”的孝行传到了京城,传到了朝廷里面,而朝廷又正好在考虑怎么处理两个永安县重名的事儿。

刚登上皇位不久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前面说过的在咱们这里收了尉迟恭的那位“秦王”)听到郑兴的大孝之行,十分感动;特别是听到这个孝行就发生在他当年收尉迟恭的永安县,更加心潮澎湃!嗨,啥也别说了,唐太宗大笔一挥,写下了“孝义”两个大字!就这么着,咱们县就改叫“孝义县”了 ……

附:乾隆版《孝义县志》原文

“唐贞观元年初更县名曰孝义,隶河东道西河郡。唐高祖武德三年,秦王击宋金刚,尉迟恭以永安降。新唐书西河郡孝义县望本永安。赵志载贞观元年病是邑与涪州永安同名,因邑人郑兴有孝行闻于朝,遂改名孝义。”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