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不到10只!07年湖北老汉当鸭子养,14年后才知是保护动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4 07:20 1

摘要:如今,整个南漳县跟着“沾光”:省里最大鸳鸯越冬地、中科院和德国马普学会联合蹲点、一季度游客1.2万、隔壁七户民宿老板数钱数到手软——故事像坐了火箭,可核心就一句:老头留住了鸳鸯,鸳鸯反哺了全村。

“200只鸳鸯在金老汉家门口排队谈恋爱,比五一景区还挤!

”刷到这条视频的人,第一反应都是:真的假的?

点进去才发现,镜头里红嘴蓝羽的小家伙扑棱着翅膀,直接把湖北南漳清凉河炸成了候鸟界的“网红打卡点”。

十七年前,金老汉只是心疼几只冻僵的野鸭子,把自家麻鸭塘分出一角。

如今,整个南漳县跟着“沾光”:省里最大鸳鸯越冬地、中科院和德国马普学会联合蹲点、一季度游客1.2万、隔壁七户民宿老板数钱数到手软——故事像坐了火箭,可核心就一句:老头留住了鸳鸯,鸳鸯反哺了全村。

有人酸:养鸟谁不会?

还真没那么简单。

鸳鸯从“国家二级”升到“一级”,脾气跟着级别涨,稍有动静就拍拍翅膀走人。

金老汉的土办法听着像段子:冬天砸冰留“鸳鸯澡堂”,春天插柳当“情侣套房”,夏天种菱角给“带娃食堂”,秋天把收割机晚开十天,留点稻谷当“份子钱”。

一套连招下来,鸟比人先学会“精致生活”。

更离谱的是官方操作。2022年起,南漳县每年给金老汉发1.2万“生态管家”工资,不考核GDP,只数鸟头;2023年清凉河湿地修复工程上线,把3公里土沟升级成“鸳鸯湾步道”,连观鸟台都带WiFi;科研团队最狠,给五只鸳鸯背上卫星背包,结果信号一路飙到贝加尔湖——原来这窝“湖北户口”的鸳鸯,夏天去俄罗斯避暑,冬天回南漳相亲,跨国通勤比打工人还熟练。

流量跟着翅膀一起飞。2024年襄阳文旅博览会上,印着鸳鸯羽毛的书签卖断货,一张小卡片38块,姑娘们的理由是:“拿在手里,等于把爱情保险揣兜里。

”隔壁村王婶更实在,把老宅改成民宿,床单换成鸳鸯刺绣,三月入住率飙到八成,她咧着嘴爆料:“住店的城里娃,五点爬起来蹲河边,就为看鸳鸯‘撒狗粮’,比追偶像剧还上头。

当然,也不是没有烦心事。

鸟多了,鸟粪也密,步道刚洗第二天就“白雪皑皑”;科研站夜里灯火通明,把怕光的鸳鸯赶到塘子另一侧,金老汉急得直跺脚:“你们再熬夜,鸳鸯就要分房睡了!

”县里正商量给观鸟台加“声控灯”,人走灯灭,留点隐私给“小情侣”。

数据最诚实:鸳鸯停留从原来三个月延长到全年,种群数量翻四倍;七户民宿户均增收八千,村口菜价跟着涨了三成;连在外打工的小青年都回流,开起直播卖“鸳鸯米”——其实就是金老汉家没打农药的稻谷,贴上爱情标签,一斤贵两块,照样被秒空。

说到底,老头当年只是动了点恻隐之心,谁想到撬动了整盘生态棋。

专家总结得玄乎:“人鸟共生示范”,网友翻译更直白:留得住鸳鸯,才留得住丈母娘。

想验证?

五一假期去南漳,记得早点订房,晚了只能住车里——别问怎么知道的,去年有人蹲河边守通宵,天亮才发现,帐篷外一对鸳鸯正探头围观,眼神里写满“爱情可以等,床位不能等”。

来源:小羽的百态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