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与芒格30年未删减智慧:400页精华,都在这篇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2 14:30 2

摘要:本文深度整理自 Founders 播客第 380 期节目,该期节目深入剖析了新书《巴菲特与芒格:未经审稿》(Buffett and Munger Unscripted),这本书汇集了两位智者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 30 年的问答精华。

本文深度整理自 Founders 播客第 380 期节目,该期节目深入剖析了新书《巴菲特与芒格:未经审稿》(Buffett and Munger Unscripted),这本书汇集了两位智者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 30 年的问答精华。

自 1994 年以来,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都会被记录和广播。编者亚历克斯·莫里斯(Alex Morris)花费数年时间,看遍了 30 年的会议记录,并天才地将这些智慧按主题而非年份重新编排。

本文将带你“快速浏览”这些最精彩的、可操作的商业和投资洞见。

成功的基石:

顶尖人才与极致效率

整期节目的开篇,是关于“人才”的讨论。

查理·芒格曾评价杰夫·贝佐斯:“他极其聪明(Ferociously intelligent)。” 巴菲特则称贝佐斯为“奇迹缔造者”。而他们三人从第一天起就有一个共同点——对顶尖人才的渴求。

1. 贝佐斯与乔布斯的“英雄所见”

在亚马逊的第一封致股东信中,贝佐斯写道:“在招聘中设定高标准,一直是、并将继续是亚马逊成功的最重要元素。”

无独有偶,1997 年(同年),史蒂夫·乔布斯在一次采访中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我发现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弄清楚谁是真正聪明的人……你必须找到非凡的人。”

2. “动态范围”理论:50 比 1 的差距

为什么人才如此重要?

一个关键的观察是:“在生活的大多数事情中,‘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即平均水平与最佳水平之间的差距——最多是 2 比 1。但在商业和科技领域,普通人与最优秀的人之间的成就差距是 50 比 1 甚至 100 比 1。”

“因此,你最好去追求‘精英中的精英’,建立一支追求 A+ 级人才的团队。” 乔布斯曾说:“一小队 A+ 级人才可以把一大群 B 级和 C 级人才耍得团团转。” 从客户的角度看,拥有这样一支团队,体验就像是“拥有一个你永远不需要检查的队友,因为他们已经把一切都处理好了。”

3. 效率至关重要

这种对人才的极致追求,最终导向的是组织的效率。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在自传中说:“如果你运营效率低下,即使你很聪明,也可能倒闭;但如果你运营高效,即使犯了很多错误,也能恢复元气。”

驱动力:

好奇心、榜样与思维模型

1. 创造你自己的运气

芒格说:“沃伦常说他很幸运地发现了 Geico。但并不是每个 21 岁的年轻人都愿意跑到华盛顿特区,去敲空荡荡大楼的门,试图找出他好奇的事情。我们通过保持好奇心和寻求智慧来创造自己的运气。”

巴菲特补充道:“如果你享受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可能会取得比每天咬紧牙关去上班更好的结果。”

芒格的金句:“如果你想在某个学科上出类拔萃,对该学科的浓厚兴趣是不可或缺的。”

2. 选择正确的英雄

芒格和巴菲特都受益于家庭中的榜样。巴菲特视父亲为英雄,而芒格则深受其祖父“芒格法官”的影响。在大萧条时期,芒格法官的稳健判断和财务实力帮助整个家族度过了难关。芒格希望自己也能在家族中扮演这样的角色。

3. 芒格的核心思维模型:追问“见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芒格和巴菲特是讲故事的大师,他们用生动的案例来阐述复杂的商业思想。

核心方法论: 芒格反复强调:“你应该挑选一个极端的例子,然后问:‘见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Pick an extreme example and ask what the hell happened here?)”

案例:国家收银机(NCR)与“天才狂人” 帕特森是个“狂人”,他买下所有专利,拥有最好的销售队伍和工厂。在 1904 年的年报中,他不仅告诉你为什么他的收银机物超所值,还告诉你“如果你想和他竞争,那你就是个白痴”。芒格的教训是:投资于“天才狂人”所领导的、位置绝佳的企业,决策很容易。

嫉妒比贪婪更驱动世界: “贪婪并非驱动世界,嫉妒才是。” 你必须治愈自己的嫉妒心,并努力“配得上”你所获得的成功。

4. 在平行行业中发现机会

机会往往隐藏在眼皮底下。伯克希尔旗下的 Geico 在谷歌上投放广告效果极佳,但他们却“吮着拇指”,错过了投资谷歌的机会。这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与自己行业平行的领域。

投资与决策的艺术

1. 相信自己的判断

1951 年,巴菲特看好 Geico,但当时所有的保险业分析师都告诉他“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巴菲特说:“你不能四处寻找别人来同意你。你必须独立思考。”

2. 信息质量重于速度

巴菲特说:“信息的传播速度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重要的是处理信息并做出有用的判断。这与快速获取信息无关,而与获取高质量信息有关。”

3. “现金城堡”与“黄金雨”

巴菲特强调持有大量现金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 20 或 30 年里,肯定会有两三次‘天上下金子’的时候,你所要做的就是走出去(接住它们)。” 这与《洛克菲勒传》(Titan)中描述的如出一辙:洛克菲勒总是以充足的现金储备投入战斗。

4.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决策的基石

这是芒格最重要的思维模型之一。“所有聪明人都应该主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思考。生活中的决策都是关于机会成本的。我们就是这样做出所有决策的。”

5. 集中投资:好主意太稀缺

巴菲特:“好主意太少,一旦发现就不应吝啬。”

芒格总结:“投资的全部秘诀就是找到那些‘不分散投资是安全且明智的’地方。”

他们通过将一个业务与头脑中“几十个其他业务”进行比较来做决策(机会成本筛选)。芒格在 95 岁时说,他一生中只把家族的钱交给过一个外人打理——李录(Li Lu)。“如果我们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对次好的不感兴趣。这大大简化了生活。”

经营的智慧:

简单、专注与信任

1. 避免“跳进热啤酒桶自杀”

过度杠杆会导致自我毁灭。巴菲特引用 1901 年一位啤酒酿造商因追加保证金通知而“跳进一桶热啤酒自杀”的头条新闻说:“我可不想以‘跳进热啤酒桶’告终。” 这意味着,在 100 年中的 99 年,伯克希尔可能会因为过度保守而回报受损,但在那 1 年,他们会活下来。

2. 极端精简(Lean Headquarters)

伯克希尔:“我们没有人力资源部、法律部、投资者关系部或公共关系部。我们有一群全明星在经营企业,我们只要求他们把钱寄到奥马哈。”

3. “400 强击球手”理论

“我们对经理人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400 强击球手’(指打击率 0.400 的顶级棒球手),然后不告诉他们该如何挥棒。”

热爱“击球”本身: “我们有很多人不需要工作,但他们比世界上 95% 的人更努力,因为他们‘热爱击打棒球’。”

4. 告诉我坏消息

“好消息会自动照顾好自己。” 芒格经常敦促巴菲特立即处理令人不快的问题,不要让问题恶化。

5. 警惕“臃肿” (Bloat)

芒格说:“你能举出一个因过度裁员而倒闭的企业吗?我一个也想不到。但如果让我说出因臃肿而半死不活的企业,我可以列出一长串。”

品牌、心智份额与“理想资产”

1. 喜诗糖果(See's Candies)的启示

收购喜诗糖果(投入 2500 万,产出 20 亿+现金流)让巴菲特真正理解了“品牌的力量”。“如果不是因为喜诗,我很可能永远不会购买可口可乐。” 品牌是“承诺”,它在消费者心中创造了“心智份额”(Mindshare)。

2. “理想资产”:专利使用费 (Royalty)

“理想资产就是他人销售额的专利使用费。你每月收到支票,没有额外的资本投入、应收账款、库存或固定资产。” 例如迈克尔·乔丹从 Jordan 品牌获得的 5% 销售分成。

3. 找到“那一件最重要的事”

对于可口可乐,无论世界大战还是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变量就是:“未来每天会售出多少份可乐?” 忽略次要噪音,抓住核心驱动因素,是做出正确长期决策的关键。

面对错误与颠覆

1. “不作为”的错误最昂贵

芒格说:“我们历史上最极端的错误是不作为的错误(Mistakes of Omission)。它们不会出现在账面上,而是体现在机会成本中。”

2. 卖得太早的错误

巴菲特承认自己犯了“学习了但未改变行为”的错误,例如过早卖掉英特尔和迪士尼的股票,以及从未购买过亚马逊的股票,尽管他极度钦佩贝佐斯。

3. 技术颠覆:像比利·杜兰特一样行动

2000 年,巴菲特和芒格清楚地看到互联网将摧毁他们拥有的百科全书和报纸业务。

面对颠覆该怎么办?学习比利·杜兰特(Billy Durant)。杜兰特曾拥有最成功的马车公司,但他预见到汽车的未来,果断放弃马车,创立了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如果你身处一个将被新技术取代的行业,正确的做法就是跳进那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尾声:极端案例与书单

1. 回到“极端案例”:State Farm 保险

1922 年,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在伊利诺伊州布卢明顿创立了 State Farm。如今,它的净资产全美第三。“没有明显的先天优势,这是怎么做到的?”——通过研究这样的极端案例,我们才能通往智慧。

2. 芒格与巴菲特的书单(部分)

《洛克菲勒传》 (Titan) - Ron Chernow

《个人历史》 (Personal History) - 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出版人)

《巴菲特论文集》 (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 劳伦斯·坎宁安

《富兰克林传》 (Benjamin Franklin) - Carl Van Doren (芒格最爱)

结 语

正如芒格所说:“我每天晚上睡觉时都比早上聪明一点。” 希望这篇详尽的梳理,也能让你离智慧更近一步。

【来源】本文深度整理自 Founders 播客第 380 期

【作者】ListenLeap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财经早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