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五(2025年9月25日),奥迪把2026款A6L放到市场上卖了,官方指导价42.79万到55.89万,SOP时间写着是2025年第36周。简单一句话:车上市了,主打智能网联和内饰升级,车型更精简,买卖双方马上就开始讨价还价、对配置核对,还有不少人拿着配置
上周五(2025年9月25日),奥迪把2026款A6L放到市场上卖了,官方指导价42.79万到55.89万,SOP时间写着是2025年第36周。简单一句话:车上市了,主打智能网联和内饰升级,车型更精简,买卖双方马上就开始讨价还价、对配置核对,还有不少人拿着配置表互相较劲。车是真的上市了,渠道也在开工。车是真的上市了,渠道也在开工。
开售之后的现场反应先说一波。社交平台上,讨论点主要有两类:配置到底准不准,和什么时候能提到车。有人贴经销商清单问“40 TFSI取消了没?官方列表里还在”,另有人发现看中的45 TFSI quattro臻选动感型,实际内饰并非官方宣传的真皮包覆。店里销售对交付时间也说法不一,有人回“估计11月到店,年底能提到车”,也有人提醒“年底旺季提车会慢”。多数销售都回答“短期内不会大幅降价”。这些信息不统一,反而成了消费者选车时的障碍。
再看新车配置和变化,顶配那台55 TFSI quattro尊享动感型的调整最能引起争议。它增配了一套照顾后排乘客的功能:后排靠背支持电动调节,头枕更贴合颈部,副驾座椅背后和后座中扶手上都装了控制按键,后排乘客可以不动身就调前排座位角度,明显在往“老板座”体验靠拢。可就是在这一步,也有删减:真皮包覆仪表板被拿掉,后风挡遮阳帘也不再配备,前排座椅不再做老款的钻石绗缝。有人觉得这种“增配+减配”挺矛盾的——把后排舒适度堆上去,但把视觉和触感的豪华元素掏空了。说白了,一部分顾客更在意摸到手的质感,不只是功能数值。
内饰配色上这次有个明显动作:新增玛瑙棕(代码EZ),这是从A8L上下放过来的颜色。过去A6L里常见的是黑灰两色,玛瑙棕的加入让内饰看起来沉稳、偏商务气质。也有人抱怨个性化定制限制,比如OTD上现在选不到米色内饰,有些喜欢浅色系的人就不太高兴。个性这事儿,厂方似乎没放太多心。
技术层面的调整也有硬核变化。全系都标配了智能网联系统(5G),这点是本次改动里最具代表性的。老款被吐槽网联卡顿,这次把5G下到所有车型,目标是让在线导航、影音和车机响应更流利,别再像以前那样还在靠4G“塞车”。换这个配置,既是跟上对手节奏,也是把短板补上。至于智能驾驶,很多用户问“什么时候上ADS高阶驾驶?”现在A6L还主要是ACC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这类基础功能,高阶的智驾还没有普及。
车型阵容也被调整了。官方把可选项收窄到4款,最明显的变动是取消了55 TFSI quattro旗舰动感型,整体方向是聚焦主流销量区间,侧重那些更好卖的配置组合。这能简化生产和销售流程,库存管理也更容易。不过这种策略会牺牲一些极端需求,比如想要顶配但又要某些特定豪华材质的买家,可能因此转向二手或竞争品牌。
从市场策略层面看,这次改款有几条主线:把5G作为卖点补技术短板;用顶配的后排舒适配置稳住商务用户;通过A8L的配色来提升豪华感;同时通过缩减车型简化供应链和销售。听起来思路清楚,但落地就出现了摩擦点:配置说明、经销商口径和实际车内细节没完全对上,信息传递出了偏差。后台一片狼借的时候,消费者很难判断谁说的是真。这样的日常交流里的小问题,放到买车这种决策场景里,就会变成影响选择的大因素。
关于上市时间和生产节奏,官方SOP写的是2025年第36周,这意味着量产和交付有时间窗口,不过经销商给的提车时间并不统一,部分4S店已开始接受预订。厂家的定价策略也很直白:上市初期保持价格稳定,短期内不打大折。对消费者来说,不急着用车的话,等几个月看首批提车体验和经销商兑现能力,或许更稳妥。
最后两点常被问到:一是ADS高阶智驾什么时候上车,二是为什么OTD定制里暂时选不了米色内饰。两者都说明一个事儿:消费者对“科技感”和“个性化”的要求在上升,厂商在平衡成本和规模时,往往先把群众化的科技配置做成标配,个性化的选项则得靠后续补齐。增配和减配同时出现,信息传递又不够顺畅,普通买家想做决定的时候会觉得有点烦。
来源:花前安然品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