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杨振宁103岁生日现场,称翁帆为“达令”,亲自写名字手不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3 20:13 1

摘要:103岁,搁普通人身上早该被“颐养天年”四个字框住,杨振宁却偏不。

103岁,搁普通人身上早该被“颐养天年”四个字框住,杨振宁却偏不。

上周清华小礼堂,他抬手写下“物理”俩字,笔锋比很多20岁的研究生还稳。

旁边学生偷偷录视频,配文只有一句:这手抖都不抖,我慕了。

弹幕瞬间刷屏——“上帝到底给他关了哪扇窗?

热闹背后,真正刺激人的是另一组数字:

每月一次听量子物理汇报,20分钟花园散步雷打不动,去年还把1945年的演算手稿捐给学校。

别人百岁是“活着”,他百岁在“更新进度条”。

有人酸:还不是顶级医疗团队砸钱续命。

可校医院透露,杨老体检项目里最贵的是“时间”——医生得等他看完一篇PRL才肯抽血。

养生秘诀一句话:让脑子先醒,身体才敢懒。

翁帆的戏份也没被岁月剪淡。

五月份她代表老头去捐画,穿件淡青旗袍,签名时顺手把杨老的围巾往怀里一揣,动作小得像顺手折起书页。

现场小姑娘事后发小红书:看到爱情真身了,比论文还难反驳。

更离谱的是财产安排。

北京那栋老楼早公证完毕,钱最后流向不是家族,而是“下一代物理学家盲盒”——谁做出突破性研究,谁就可能成为“杨氏奖学金”的锦鲤。

亲戚圈内部群据说一度炸锅,后来被杨老一句“钱要花在刀刃,不是血缘”给摁死。

有人替他算过,从1922到2024,整整一个世纪,物理学的河床被他碾过好几道深辙。

现在河床还在,他只是把铲子递给了后来人。

直播里,他眯眼对镜头说:“量子误差修正别急着吹牛,先算清熵。

弹幕飘过一排“收到,老师”。

所以,别急着追问长寿食谱。

真该抄的作业是:

一,给兴趣留最大权重,其余自动让路;

二,把伴侣当队友,不当拐杖;

三,永远保留捐赠的选项,让名字成为动词,而非墓碑上的名词。

看完如果还是只羡慕“103岁能写字”,那大概错过了重点。

老头真正狠的地方,是把每一天过成了“未完待续”。

换你,敢在计划表里写“明天继续颠覆物理学”吗?

来源:积极的原野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