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丈母娘往我碗里夹了块肉:多吃点,晚上才有力气耕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3 20:13 1

摘要:1984 年的清明刚过,冀中平原上的风还带着股子凉劲儿,刮在脸上像掺了细沙。我蹲在自家土坯房的门槛上,手里攥着半根啃剩的红薯,看着院墙外那片刚泛青的麦田,心里头跟揣了块湿泥似的,沉得慌。

第一章 肉香里的春耕

1984 年的清明刚过,冀中平原上的风还带着股子凉劲儿,刮在脸上像掺了细沙。我蹲在自家土坯房的门槛上,手里攥着半根啃剩的红薯,看着院墙外那片刚泛青的麦田,心里头跟揣了块湿泥似的,沉得慌。

“建国!发啥愣呢?赶紧进屋吃饭,一会还得去你丈母娘家拉犁!” 我娘在屋里喊,声音裹着灶膛里柴火的烟味,飘到耳边时暖烘烘的。

我应了声,把红薯芯子塞进嘴里嚼烂,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土。土是新翻的,带着腥气,混着麦地里返青的潮气,这是咱庄稼人最熟悉的味道,可我今儿个闻着,总觉得有点扎心。

进屋时,炕桌上已经摆好了碗筷。一碗玉米糊糊冒着热气,旁边是碟腌萝卜条,还有个豁了口的粗瓷碗里,躺着两个黄澄澄的玉米面窝头 —— 这是咱家常吃的饭,要是赶上月底家里卖了鸡蛋,才能在糊糊里多搁半勺玉米面。

“娘,秀莲昨天说,她娘家用上拖拉机耕地了?” 我端起碗,喝了口糊糊,烫得舌头直打转。

我娘正往灶膛里添柴,听见这话回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点复杂:“人家老张家去年就分了五亩好地,今年又托人买了台二手拖拉机,哪像咱,就三亩薄地,还得靠牛拉犁。你去了那边,多听你丈母娘的话,少说话多干活,别让人挑了理。”

我闷着头 “嗯” 了一声,心里头更不是滋味了。我跟秀莲是去年冬天结的婚,她娘家在邻村,条件比咱好不少。当初提亲的时候,丈母娘张桂兰就没怎么看上我,说我 “身子骨看着单薄,怕是扛不动地里的活”。要不是秀莲死活愿意,这门亲事早就黄了。

吃完饭,我扛着锄头往丈母娘家走。路上碰见村东头的王婶,她正挎着篮子去赶集,看见我就笑着喊:“建国,这是去给你丈母娘帮忙啊?听说老张家的麦子长得好,你可得好好学学!”

我尴尬地笑了笑,没敢多说话。王婶是出了名的碎嘴子,要是让她看出我心里的慌,不出半天,全村人都得知道我 “怕丈母娘”。

丈母娘家在村西头,是村里少有的砖瓦房,院墙还刷了白灰,看着就气派。我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院里传来牛叫的声音,还有丈母娘的大嗓门:“秀莲!你赶紧把草料抱过来,一会建国来了,咱就得下地!”

我深吸了口气,推开院门走进去。院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边的墙角堆着几捆晒干的玉米杆,西边拴着一头大黄牛,牛背上还搭着块新做的布垫子 —— 这牛是去年秋收后买的,听说花了老张家小半年的积蓄。

“建国来了?” 丈母娘从屋里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块擦桌子的布,看见我就上下打量了一番,眼神落在我胳膊上,“看你这胳膊,还是没长多少肉,得多吃点饭,不然怎么耕田?”

我赶紧把锄头放在墙角,笑着说:“娘,我年轻,有的是力气,您放心。”

“放心?我可放心不下。” 丈母娘把布往腰上一系,转身往屋里走,“你先坐会,秀莲去厨房端饭了,吃完饭咱就下地。今天得把南坡那二亩地耕完,不然赶不上种玉米了。”

我坐在院里的石凳上,看着大黄牛甩着尾巴,心里头七上八下的。我从小在村里长大,也跟着我爹种过地,可拉犁这活,我真没怎么干过。以前在生产队的时候,都是队里的老把式负责耕地,我顶多就是跟在后面捡捡石头。

没一会,秀莲端着饭菜从厨房走出来,看见我就笑着说:“建国,你来了?快进屋吃饭,我娘今天特意煮了肉。”

我跟着秀莲走进屋,屋里比我家亮堂多了,还摆着个红木做的柜子,柜子上放着台收音机 —— 这可是稀罕物,全村没几家有。炕桌上摆着四个菜:一盘炒鸡蛋,一盘腌白菜,一盘炒土豆丝,还有个黑瓷碗里,装着几块肥瘦相间的猪肉,肉香飘得满屋子都是。

我咽了口唾沫,长这么大,除了过年,我还没在平时吃过肉。秀莲爹坐在炕头,手里拿着个旱烟袋,看见我就点点头:“建国来了,坐吧。”

秀莲爹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平时话不多,可村里的人都敬重他,说他是 “种地的老行家”。当初我跟秀莲结婚,他没反对,也没支持,就说了句 “只要秀莲愿意,你们好好过日子就行”。

丈母娘端着碗玉米糊糊走进来,看见我还站着,就说:“愣着干啥?坐啊!赶紧吃饭,吃完了好下地。”

我坐在炕沿上,拿起窝头咬了一口,没敢看那盘肉。丈母娘却拿起筷子,夹了块最大的肉,往我碗里一放:“建国,多吃点肉,晚上才有力气耕田。你年轻,正是长力气的时候,可不能亏了嘴。”

肉落在碗里,油星子溅到了我的手上,烫得我心里头一热。我抬头看了眼丈母娘,她正低头扒拉着碗里的糊糊,脸上没什么表情,可我知道,她这是关心我。

“谢谢娘。” 我小声说,把肉放进嘴里嚼了嚼。肉炖得很烂,咸淡也正好,带着股子酱油的香味,我长这么大,从没吃过这么香的肉。

秀莲在旁边笑着说:“我娘昨天特意去公社买的肉,说你今天要来帮忙,得给你补补。”

丈母娘瞪了秀莲一眼:“吃你的饭!哪那么多话?” 可我看见,她嘴角偷偷往上扬了一下。

吃完饭,秀莲爹把犁套在大黄牛身上,对我说:“建国,你跟我来,我教你怎么拉犁。”

我跟着秀莲爹走到南坡的地里,地里的土已经松过了,踩在上面软软的。秀莲爹把犁柄递给我,说:“你扶着犁,我在前面牵着牛,记住,犁要扶稳,别让它歪了,不然耕出来的地就不平整,种玉米的时候会漏籽。”

我接过犁柄,冰凉的木头硌得我手心发疼。秀莲爹喊了声 “驾”,大黄牛慢慢往前走,犁尖插进土里,翻起一条条黑色的土浪。我跟着牛的步子往前走,心里头紧张得要命,生怕把犁扶歪了。

没走几步,犁就歪了,翻出来的土一边高一边低。秀莲爹停下牛,走过来帮我调整犁的角度:“别急,慢慢来,跟着牛的节奏走,别跟牛较劲。”

我点点头,深吸了口气,重新扶稳犁。这次我不敢走神,眼睛盯着犁尖,脚步跟着牛一步步往前走。太阳慢慢升起来,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风也不那么凉了,带着地里的潮气,吹在脸上很舒服。

丈母娘和秀莲提着篮子走过来,篮子里装着水和窝头。丈母娘看见我耕得越来越平整,笑着说:“建国,不错啊,学得挺快。歇会吧,喝点水,吃个窝头。”

我放下犁,走到地头,拿起水瓢喝了口凉水,凉丝丝的水顺着喉咙往下流,舒服得我直叹气。秀莲递给我一个窝头,说:“累坏了吧?我就说让你慢点,你偏要跟牛较劲。”

我咬了口窝头,笑着说:“不累,这活挺有意思的。”

丈母娘坐在田埂上,看着地里的土浪,说:“这地可是咱庄稼人的命根子,你把地种好了,才能有好收成,日子才能过好。你跟秀莲刚结婚,以后这日子还长着呢,得好好干,别让人笑话。”

我点点头,心里头热乎乎的。我知道,丈母娘这是把我当自家人了。以前我总怕她看不上我,现在我明白了,庄稼人实在,只要你肯干活,肯付出,就没人会看不起你。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南坡的二亩地终于耕完了。看着地里整整齐齐的土浪,我心里头满是成就感。秀莲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不错,第一次耕地就能耕成这样,有出息。”

丈母娘提着篮子走过来,笑着说:“饿了吧?回家吃饭去,今天我给你们做面条,再炒个鸡蛋。”

我跟着他们往家走,大黄牛跟在后面,甩着尾巴,嘴里还嚼着路边的青草。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田埂上,像一幅慢慢移动的画。我看着丈母娘和秀莲的背影,心里头突然觉得特别踏实 —— 这就是我的家,有疼我的丈母娘,有爱我的秀莲,还有这片养活我们的土地,以后的日子,只要我好好干,肯定会越来越好。

回到家,丈母娘就钻进厨房忙活起来。秀莲帮着烧火,我坐在院里的石凳上,看着天上的晚霞,心里头美滋滋的。没一会,厨房里就飘出了面条的香味,还有鸡蛋的香味,勾得我肚子咕咕叫。

吃饭的时候,丈母娘又给我夹了个鸡蛋:“建国,今天累坏了,多吃点鸡蛋,补补身子。以后这地里的活,你得多学着点,我跟你爹年纪大了,以后这家里的担子,还得靠你。”

我接过鸡蛋,放在嘴里嚼了嚼,鸡蛋的香味在嘴里散开,我突然觉得,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 有饭吃,有活干,有爱我的人在身边,这样的日子,比什么都强。

晚上躺在床上,我看着身边熟睡的秀莲,心里头满是感激。1984 年的春天,丈母娘往我碗里夹的那块肉,不仅让我尝到了肉的香味,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家。以后的日子,我会好好耕地,好好过日子,不辜负丈母娘的期望,不辜负秀莲的爱,更不辜负这片养活我们的土地。

第二章 麦浪里的夏收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六月,冀中平原上的麦子熟了,金灿灿的麦浪一眼望不到边,风一吹,就像大海里的波浪,翻涌着,带着股子麦香,飘得满村都是。

这几天,村里的人都忙坏了,天不亮就下地割麦子,直到天黑透了才回家。我家的三亩麦子,加上丈母娘家的五亩,一共八亩地,全靠我们几个人手工割,累得我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建国,快点割!再不下雨还好,要是赶上雨天,麦子就该发芽了!” 丈母娘站在麦地里,手里的镰刀飞快地挥舞着,麦秆在她手里断成一截截的,整齐地铺在地上。

我咬着牙,加快了手里的速度。镰刀磨得很锋利,割在麦秆上 “唰唰” 响,可我还是觉得慢。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天上,烤得地面发烫,我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湿透了,贴在身上黏糊糊的,难受得要命。

秀莲跟在我后面,把割下来的麦子捆成捆,她的脸晒得通红,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麦地里,瞬间就没了踪影。“建国,歇会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秀莲喘着气说,声音里带着点哭腔。

我停下手里的活,回头看了眼秀莲,她的手上磨起了好几个水泡,有的已经破了,渗着血丝。我心里头一疼,走过去接过她手里的绳子:“你去地头歇会,喝点水,这里我来弄。”

丈母娘听见了,也停下来说:“秀莲,你就去歇会吧,你身子弱,别累坏了。建国,你也别硬撑,累了就说一声。”

秀莲点点头,慢慢走到地头,坐在树荫下,拿起水瓢喝了口凉水。我看着她疲惫的样子,心里头更不是滋味了。要是家里有台收割机就好了,可村里只有一台收割机,还是村支书家买的,要排队等着用,我们家的麦子,只能靠手工割。

“建国,你看那边,王婶家的麦子都割完了,人家用的是收割机,半天就割完了五亩地。” 丈母娘指着不远处的麦地,语气里带着点羡慕。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王婶家的麦地里,一台红色的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麦秆被粉碎后撒在地里,麦粒直接装进了麻袋里,快得很。“娘,等今年卖了麦子,咱也攒点钱,明年也买台收割机。” 我笑着说。

丈母娘叹了口气:“买收割机哪那么容易?一台得好几千块钱,咱一年的收成也才几千块,还得留着吃饭、买化肥、买种子,哪有闲钱买那个?”

我没说话,心里头却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多攒点钱,早点买台收割机,让丈母娘和秀莲少受点罪。

中午的时候,太阳更毒了,地里的温度能有四十多度,我感觉自己快要被烤化了。丈母娘从篮子里拿出两个窝头,递给我一个:“赶紧吃点,补充点力气,下午还得接着割。”

我接过窝头,咬了一口,干得咽不下去。秀莲递过来一瓶水,说:“慢点吃,别噎着。我娘早上特意在窝头里加了点白面,比平时的好吃。”

我点点头,就着水,慢慢把窝头吃完了。休息了十几分钟,我们又接着下地割麦子。手里的镰刀越来越沉,胳膊也越来越酸,可我不敢停下,我知道,要是今天割不完,明天要是下雨,麦子就全毁了。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天上突然飘来了几朵乌云,风也变大了,吹得麦浪翻滚。“不好,要下雨了!” 丈母娘喊了一声,手里的镰刀挥舞得更快了。

我心里头一紧,也加快了速度。秀莲也从地头跑过来,帮着我们割麦子。雨点开始往下掉,先是零星的几滴,后来越来越密,砸在脸上生疼。

“先把割下来的麦子运回家!” 秀莲爹大喊一声,扛起一捆麦子就往家跑。我也赶紧扛起一捆麦子,跟着他往家跑。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麦子也变得沉甸甸的,压得我肩膀生疼。

我们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才把割下来的麦子运回家。刚把最后一捆麦子搬进仓房,倾盆大雨就下了起来,雨点砸在房顶上,“噼里啪啦” 响,像放鞭炮一样。

丈母娘站在门口,看着外面的大雨,叹了口气:“还好割了一半,要是再晚一点,这麦子就全完了。”

我靠在墙上,喘着粗气,浑身都湿透了,冷得直打哆嗦。秀莲拿来一条干毛巾,递给我:“赶紧擦擦,别感冒了。我去给你煮碗姜汤。”

丈母娘走进厨房,帮着秀莲烧火。没一会,厨房里就飘出了姜汤的香味。我喝着热乎乎的姜汤,心里头暖和多了。秀莲坐在我旁边,帮我揉着肩膀:“疼吗?今天累坏了吧?”

我摇摇头,笑着说:“不疼,就是有点酸。没事,歇一晚就好了。”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地里的麦子被雨水打湿了,变得更沉了,割起来更费劲了。可我们不敢耽误,吃完早饭就下地了。

村里的人也都出来了,大家都在抢收麦子,生怕再下雨。田埂上,到处都是割麦子的人,还有拉麦子的牛车、马车,热闹得很。

“建国,你看,村支书家的收割机过来了!” 秀莲指着远处,兴奋地说。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一台红色的收割机正朝着我们这边过来。村支书坐在收割机上,看见我们就喊:“建国,你们家的麦子还没割完吧?我这台收割机正好有空,帮你们割了!”

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赶紧跑过去:“支书,真的吗?太谢谢您了!”

村支书笑着说:“谢啥?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今年麦子长得好,可不能因为收割不及时糟蹋了。”

收割机开进麦地里,“轰隆隆” 地响着,没一会就割完了一亩地。看着麦粒源源不断地装进麻袋里,我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丈母娘站在旁边,笑得合不拢嘴:“还是这机器快,要是靠咱手工割,还得割两三天。”

秀莲爹也点点头:“是啊,这机器就是好,以后要是村里能多几台这样的收割机,咱就不用这么累了。”

没半天功夫,我们家剩下的麦子就全割完了。我给村支书递了根烟,感激地说:“支书,今天真是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您,我们还不知道要割到什么时候呢。”

村支书接过烟,点上抽了一口:“客气啥?以后有啥困难,就跟我说。现在政策好了,咱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好好干,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把麦子运回家后,我们就开始晒麦子。院子里、房顶上,到处都晒满了金灿灿的麦粒,阳光一照,闪着光,像铺了一层金子。丈母娘每天都要去翻几遍麦子,生怕麦子受潮发霉。

晒了三四天,麦子终于干了。我们把麦子装进麻袋里,一共装了二十多袋。秀莲爹用秤称了称,足足有两千多斤。“今年收成不错,比去年多收了五百多斤。” 秀莲爹笑着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丈母娘也很高兴,说:“是啊,今年的麦子长得好,颗粒饱满。等把公粮交了,剩下的麦子,一部分留着自己吃,一部分卖掉,还能攒点钱。”

交公粮那天,我和秀莲爹拉着满满一车麦子,去了公社的粮站。粮站里挤满了人,都是来交公粮的,牛车、马车排了好长的队。我们排了半天队,才轮到我们。

验粮的工作人员拿起一把麦子,放在嘴里嚼了嚼,说:“不错,麦子很干,颗粒也饱满,合格了。”

看着麦子被倒进粮囤里,我心里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我们用汗水换来的粮食,是国家的公粮,也是我们庄稼人的责任。

交完公粮,我们拿着卖余粮的钱,心里头美滋滋的。秀莲爹说:“走,咱去公社的供销社逛逛,给秀莲买块布,做件新衣服,再给你娘买点吃的。”

我点点头,跟着秀莲爹走进供销社。供销社里人很多,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商品,有布料、衣服、鞋子、食品,还有各种农具。秀莲爹给丈母娘买了两斤桃酥,给秀莲买了一块花布,又给我买了一双胶鞋 —— 这是我第一次穿胶鞋,以前都是穿布鞋,下雨的时候容易湿。

回到家,丈母娘看见桃酥,笑得合不拢嘴:“你这老头子,买这个干啥?多贵啊!” 嘴上这么说,可还是赶紧把桃酥收了起来,说要等秀莲回娘家的时候再吃。

秀莲拿着花布,高兴得蹦蹦跳跳:“娘,您看这布多好看,我要做件连衣裙,夏天穿。”

丈母娘点点头:“好看,秀莲穿上肯定好看。建国,你这胶鞋也不错,以后下地干活就不怕湿脚了。”

我看着一家人高兴的样子,心里头满是幸福。夏收虽然累,可看着满满的粮囤,看着手里的钱,看着家人的笑容,我觉得一切都值了。1984 年的夏天,麦浪里的汗水,不仅换来了丰收,更让我明白了,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第三章 雨季里的玉米地

夏收刚结束,还没等我们歇口气,就得忙着种玉米了。冀中平原上,玉米是仅次于麦子的主要粮食作物,种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下半年的收成。

种玉米前,得先把地翻一遍,施上化肥。我和秀莲爹拉着犁,在地里来回翻地,大黄牛喘着粗气,一步步往前走,额头上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我扶着犁,胳膊又酸又疼,可不敢停下,因为天气预报说,再过几天就要下雨了,得赶在下雨前把玉米种下去,这样玉米才能更好地发芽。

“建国,化肥撒均匀点,别太多,也别太少。太多了会把玉米苗烧死,太少了玉米苗长得不好。” 丈母娘跟在我们后面,手里拿着个小筐,往地里撒化肥。她的动作很熟练,每一把化肥都撒得很均匀,不多不少。

我点点头,学着丈母娘的样子,往地里撒化肥。化肥是白色的颗粒,闻起来有股子刺鼻的味道,撒在地里,很快就被翻起来的土盖住了。

翻完地,我们就开始播种。秀莲拿着个小瓢,往地里撒玉米种子,我跟在后面,用脚把土踩实,这样种子才能更好地扎根。秀莲爹则在前面用锄头挖沟,沟的深浅要合适,太深了种子不容易发芽,太浅了容易被鸟吃掉。

天越来越热,太阳烤得地面发烫,我们的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湿透了。秀莲的脸晒得通红,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地上,瞬间就蒸发了。“建国,我实在走不动了,歇会吧。” 秀莲喘着气说,声音里带着点疲惫。

我停下手里的活,回头看了眼秀莲,她的嘴唇都干裂了。我心里头一疼,走过去接过她手里的瓢:“你去地头歇会,喝点水,这里我来撒种子。”

丈母娘也停下来说:“秀莲,你就去歇会吧,我跟建国来就行。你身子弱,可别累坏了。”

秀莲点点头,慢慢走到地头,坐在树荫下,拿起水瓢喝了口凉水。我看着她疲惫的样子,心里头暗下决心,一定要快点把玉米种完,让她好好歇一歇。

我们加快了播种的速度,到傍晚的时候,终于把八亩地的玉米都种完了。看着地里整齐的田垄,我心里头满是期待,希望这些玉米种子能快点发芽,长出绿油油的玉米苗。

没几天,真的下雨了。雨下得不大,是毛毛细雨,像牛毛一样,飘在脸上很舒服。这场雨下了整整一天,地里的土变得湿漉漉的,正好适合玉米发芽。

雨后的第二天,我就去地里看玉米。果然,地里已经冒出了一些嫩绿的小芽,像小虫子一样,从土里钻了出来。我高兴得赶紧跑回家,跟丈母娘和秀莲说:“娘,秀莲,玉米发芽了!长得可好了!”

丈母娘和秀莲赶紧跟着我去地里看,看见嫩绿的玉米苗,丈母娘笑着说:“不错,这雨下得及时,玉米苗长得挺好。以后可得好好照顾这些玉米苗,除草、施肥、浇水,一样都不能少。”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就忙着给玉米苗除草。玉米苗长得很快,没几天就长到了膝盖高,地里的草也跟着长了出来,要是不及时除掉,草就会跟玉米苗抢养分,影响玉米的生长。

除草是个细致活,得用手一棵棵地拔,不能用锄头,生怕把玉米苗锄掉了。我和秀莲蹲在玉米地里,一棵一棵地拔草,手指很快就被草叶划破了,渗着血丝,疼得钻心。

“建国,你看你的手,都破了,歇会吧,别拔了。” 秀莲看着我的手,心疼地说,拿出手帕给我包扎。

我摇摇头,笑着说:“没事,一点小伤,不碍事。赶紧拔完,不然草长得更快。”

丈母娘也蹲在地里拔草,她的手指也破了,可她还是不停地拔。“庄稼人哪有不受苦的?这点伤算啥?等玉米熟了,收到粮食了,就啥都值了。” 丈母娘说,语气里带着点坚定。

我们拔了整整三天,才把八亩地的草都拔完。看着干干净净的玉米地,绿油油的玉米苗在风里摇晃,像在跟我们打招呼,我心里头满是成就感。

可没几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雨季到了,雨水很多,地里的积水排不出去,有些玉米苗开始发黄,有的甚至已经枯萎了。

“不好,玉米苗要涝死了!” 丈母娘看着发黄的玉米苗,急得直跺脚,“得赶紧把地里的积水排出去,不然所有的玉米苗都得死!”

我和秀莲爹赶紧拿起锄头,在玉米地里挖排水沟。排水沟要挖得深一点,才能把积水排出去。我们挖了整整一天,才在地里挖出了几条排水沟,积水慢慢排了出去。

可还是有一部分玉米苗已经枯萎了,救不活了。丈母娘看着枯萎的玉米苗,心疼得掉眼泪:“这可怎么办啊?这可是我们的口粮啊,要是玉米减产了,今年冬天可怎么过啊?”

秀莲爹叹了口气,拍了拍丈母娘的肩膀:“别难过了,现在说这些也没用。我们再补种一些玉米种子,说不定还能赶上。”

我也赶紧说:“娘,您别着急,我们现在就去买玉米种子,重新补种,肯定能赶上的。”

我们赶紧去公社的种子站买了玉米种子,回来后,就开始补种。补种比第一次播种更费劲,要先把枯萎的玉米苗拔掉,再重新挖沟、播种、盖土。我们忙活了两天,才把补种的玉米种子种完。

补种完的第二天,又下雨了。这次的雨下得不大,是小雨,正好适合新种的玉米种子发芽。我们心里头祈祷着,希望这次玉米种子能顺利发芽,长出茁壮的玉米苗。

几天后,补种的玉米种子果然发芽了,长出了嫩绿的小芽。丈母娘看着新长出的玉米苗,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太好了,终于活了!以后可得好好照顾它们,不能再出问题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更加细心地照顾玉米地。每天都去地里看看,看看玉米苗长得怎么样,有没有病虫害,地里有没有积水。要是发现有病虫害,就赶紧喷洒农药;要是地里有积水,就赶紧挖沟排水。

玉米苗长得很快,没几个月就长到了一人多高,玉米穗也长了出来,绿油油的,像个小棒槌。看着沉甸甸的玉米穗,我心里头满是期待,希望今年的玉米能有个好收成。

九月的时候,玉米终于熟了。金灿灿的玉米穗挂在玉米杆上,像一个个小灯笼,风一吹,“哗啦啦” 响,像在唱歌。我们又开始忙着收玉米,把玉米穗掰下来,装进麻袋里,再把玉米杆砍下来,捆成捆,拉回家当柴火烧。

收玉米比割麦子更费劲,玉米杆上有很多绒毛,粘在身上又痒又疼,玉米叶也很锋利,很容易把皮肤划破。我和秀莲爹掰玉米穗,丈母娘和秀莲则把玉米穗装进麻袋里,拉回家。

每天天不亮我们就下地,直到天黑透了才回家,累得我倒头就睡。可看着满满的玉米穗,我心里头满是幸福。秀莲看着我疲惫的样子,每天都给我煮鸡蛋、熬鸡汤,说要给我补补身子。

收完玉米,我们就开始剥玉米。院子里、房顶上,到处都晒满了玉米,金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金子。丈母娘每天都要翻几遍玉米,生怕玉米受潮发霉。

剥玉米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剥玉米,一边聊天。丈母娘给我们讲她年轻时候的事,讲她怎么跟秀莲爹认识的,讲以前在生产队的时候怎么种地的。秀莲则跟我们讲村里的新鲜事,讲哪家娶媳妇了,哪家生小孩了。

我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头满是温暖。1984 年的雨季,玉米地里的汗水和泪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亲情。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可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一起克服了困难,最终迎来了玉米的丰收。我知道,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第四章 冬闲里的新打算

玉米收完后,就到了冬闲的时候。冀中平原上的冬天很冷,地里的活不多了,村民们终于可以歇口气,好好放松一下了。

可我们家却没闲着。丈母娘说:“冬闲的时候不能光在家待着,得找点事做,多攒点钱,明年春天买化肥、买种子,还得给秀莲做件新棉袄。”

秀莲爹也说:“是啊,我打算去公社的砖厂打工,砖厂冬天也开工,一天能挣两块钱呢。建国,你年轻,有力气,跟我一起去呗?”

我一听,高兴得赶紧点头:“好啊,爹,我跟您一起去。一天两块钱,一个月就能挣六十块钱,能买不少东西呢。”

秀莲也高兴地说:“太好了,这样我们就能多攒点钱,明年春天就能买台新的犁了,现在这台犁都快坏了。”

丈母娘笑着说:“不光要买犁,还得给秀莲买块好布,做件新棉袄,秀莲去年的棉袄都旧了,今年冬天肯定不够暖和。”

就这样,我和秀莲爹第二天就去了公社的砖厂打工。砖厂的活很苦,每天要搬砖、烧砖,累得我浑身骨头都快散架了。砖厂的温度很高,尤其是烧砖的窑里,热得像个大火炉,进去没一会就满头大汗,衣服湿透了,贴在身上难受得要命。

可我不敢偷懒,因为我知道,多搬一块砖,就能多挣一点钱,就能给秀莲买件新棉袄,就能给家里买台新犁。秀莲爹比我更辛苦,他年纪大了,身体不如我,可他还是每天比我多搬好几车砖,从不喊累。

“建国,累了吧?歇会吧,喝口水。” 秀莲爹递给我一瓶水,笑着说,脸上的皱纹里全是汗水。

我接过水,喝了一口,说:“爹,我不累,您才累呢,您年纪大了,可得注意身体,别硬撑。”

秀莲爹摇摇头:“没事,我这身子骨还硬朗着呢。想当年,我在生产队的时候,一天能割一亩麦子,比现在轻松多了。”

我看着秀莲爹疲惫的样子,心里头很感动。秀莲爹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一辈子都在为这个家操劳,从来没抱怨过一句。

每天晚上下班回家,丈母娘都做好了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们。有玉米糊糊、窝头,有时候还会炒个鸡蛋,或者煮点红薯。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可我觉得比什么都香。

秀莲每天都会给我和秀莲爹烧洗脚水,帮我们洗脚、揉脚。我的脚每天都要走很多路,磨起了很多水泡,有的已经破了,疼得钻心。秀莲用热水给我泡脚,然后用手轻轻揉我的脚,疼得我直咧嘴,可心里头却暖暖的。

“建国,疼吗?要是太疼了,就别去砖厂了,在家歇着吧。” 秀莲看着我的脚,心疼地说,眼睛里含着泪水。

我摇摇头,笑着说:“不疼,一点小伤,不碍事。等我们挣够了钱,买了新犁,做了新棉袄,就不用这么累了。”

丈母娘也说:“秀莲,你别担心,建国年轻,这点苦不算啥。等明年春天,我们买了新犁,种地就轻松多了,就不用这么累了。”

在砖厂打工的日子虽然苦,可我们一家人的心却紧紧地贴在一起,每天都充满了希望。一个月后,我和秀莲爹拿到了工资,一共一百二十块钱。看着手里的钱,我心里头美滋滋的,这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力气挣这么多钱。

“太好了,有了这一百二十块钱,我们就能买新犁、买布做棉袄了!” 秀莲高兴得蹦蹦跳跳,拿着钱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

丈母娘也很高兴,说:“是啊,明天我们就去公社的供销社,给秀莲买块好布,做件新棉袄,再买台新犁,剩下的钱留着明年春天买化肥、买种子。”

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去了公社的供销社。秀莲挑了一块红色的布,说要做件新棉袄,过年穿。丈母娘给我买了一双新布鞋,给秀莲爹买了顶新帽子。我们还买了台新犁,花了五十块钱 —— 这台新犁是铁做的,比家里的旧犁轻便多了,也耐用多了。

回到家,丈母娘就开始给秀莲做新棉袄。她的手很巧,缝衣服的技术很好,没几天就把新棉袄做好了。秀莲穿上新棉袄,在镜子前照了又照,高兴得合不拢嘴:“娘,您做的棉袄真好看,我太喜欢了!”

丈母娘笑着说:“喜欢就好,以后每年冬天,娘都给你做件新棉袄。”

我看着秀莲高兴的样子,心里头也满是幸福。冬闲里的辛苦,终于换来了收获。1984 年的冬天,虽然很冷,可我们家却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炕头上,烤着柴火,聊天。丈母娘说:“建国,秀莲,你们结婚也快一年了,我看秀莲的肚子还没动静,是不是该去医院看看?别耽误了。”

秀莲的脸一下子红了,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娘,我没事,可能就是还没到时候。”

我也赶紧说:“娘,您别着急,我们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等明年春天,地里的活不忙了,我们再去医院看看。”

丈母娘点点头:“也好,你们还年轻,别太着急。不过也得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秀莲爹说:“我听说村东头的王婶家,去年生了个大胖小子,他们家以前也一直没孩子,后来去县城的医院看了,吃了点药就好了。明年春天,我陪你们去县城的医院看看,说不定就能怀上了。”

我和秀莲点点头,心里头满是期待。我知道,有了孩子,我们的家就更完整了,以后的日子也会更幸福。

冬闲的时候,村里的人经常聚在一起聊天,聊今年的收成,聊明年的打算。有的人说明年要多种点棉花,因为棉花的价格高,能多赚点钱;有的人说明年要养几头猪,等过年的时候卖掉,能攒点钱;还有的人说明年要去城里打工,听说城里的工资很高,一个月能挣一百多块钱。

我听了心里头也很心动,跟秀莲商量:“秀莲,明年春天,地里的活忙完了,我也去城里打工吧?听说城里的工资很高,一个月能挣一百多块钱,比在砖厂打工强多了。我多挣点钱,就能给你买更多好吃的,买更多好看的衣服,还能早点攒够钱,买台收割机。”

秀莲想了想,说:“也好,你去城里打工,能多挣点钱。可是城里那么远,你一个人去,我有点担心。”

丈母娘也说:“建国,城里不比农村,人心复杂,你去了城里,可得注意安全,别跟人吵架,别惹事。要是受了委屈,就赶紧回家,家里永远是你的后盾。”

秀莲爹说:“是啊,你去城里打工,要好好干活,别偷懒,老板才会喜欢你,才会给你涨工资。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就给家里写信,我们会想办法帮你的。”

我点点头,心里头满是感动:“娘,爹,秀莲,你们放心,我去了城里,一定会好好干活,注意安全,多挣点钱,早点回来。等我挣够了钱,就回来买台收割机,再盖栋新房子,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

1984 年的冬天,虽然很冷,可我们家却充满了希望。我知道,明年春天,我就要去城里打工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可我不怕,因为我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干,肯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让我的家人过上好日子。

第五章 离乡前的牵挂

转眼间,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又回到了冀中平原。地里的麦子开始返青,绿油油的,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村里的人又开始忙起来了,施肥、浇水、除草,为夏天的麦收做准备。

我去城里打工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丈母娘和秀莲开始给我收拾行李,给我准备路上吃的东西,还有换洗衣服。

“建国,这是我给你做的馒头,你路上吃,别饿着。” 丈母娘把一袋子馒头装进我的行李里,又拿出一件新做的棉袄,“这是我给你做的新棉袄,城里的冬天比农村冷,你带着,冬天穿。”

秀莲给我叠了几件换洗衣服,放进行李里,又拿出一双新做的布鞋:“建国,这是我给你做的布鞋,你在城里要是穿不惯皮鞋,就穿这双布鞋,舒服。”

我看着丈母娘和秀莲忙碌的样子,心里头满是不舍。我知道,我这一去,最少也得半年才能回来,不知道这半年里,家里会发生什么事,不知道丈母娘和秀莲会不会想我。

“娘,秀莲,我走了以后,你们在家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太累了。地里的活要是忙不过来,就找村里的人帮忙,别硬撑。” 我拉着丈母娘和秀莲的手,轻声说,眼睛里含着泪水。

丈母娘点点头,擦了擦眼睛,说:“建国,你放心,我们在家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你在城里要好好干活,别惦记家里,我们会经常给你写信的。”

秀莲的眼泪已经流了下来,她哽咽着说:“建国,你在城里要注意安全,别跟人吵架,别惹事。要是想我了,就给我写信,我会很快给你回信的。”

秀莲爹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建国,男人志在四方,你去城里打工,是为了这个家,我们都支持你。你在城里要好好干,别给咱农村人丢脸。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就给家里写信,我们会想办法帮你的。”

我点点头,心里头满是感动。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背后有我的家人,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一定能在城里好好干,多挣点钱,早点回来。

出发的前一天,我去了地里,看了看我们家的麦子。麦子长得很好,绿油油的,很茁壮。我心里头暗暗祈祷,希望今年的麦子能有个好收成,希望丈母娘和秀莲在家能轻松一点。

我还去了丈母娘家的玉米地,去年种的玉米已经收完了,地里现在种上了麦子。我看着地里的麦子,想起了去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在玉米地里除草、浇水、补种玉米苗的日子,心里头满是怀念。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炕头上,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丈母娘做了炒鸡蛋、炒土豆丝、还有一碗肉 —— 这是特意为我做的,说要给我饯行。

“建国,多吃点肉,去了城里,就吃不到娘做的肉了。” 丈母娘给我夹了块肉,放在我的碗里,眼睛里满是不舍。

我接过肉,放在嘴里嚼了嚼,肉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可我却没什么胃口。我知道,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吃到丈母娘做的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和家人一起吃饭。

“娘,您也吃,秀莲,爹,你们也吃。” 我给丈母娘、秀莲和秀莲爹夹了肉,放在他们的碗里。

秀莲爹喝了口酒,说:“建国,去了城里,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太累了。要是觉得城里不好待,就赶紧回来,家里永远欢迎你。”

我点点头,说:“爹,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我去城里就是为了多挣点钱,等我挣够了钱,就回来,再也不离开了。”

吃完饭,秀莲给我收拾行李,把我明天要带的东西都整理好。她一边收拾,一边跟我说:“建国,你去了城里,要记得每天吃饭,别饿肚子。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别着凉了。要是生病了,要赶紧去医院看,别耽误了。”

我拉着秀莲的手,说:“秀莲,我知道了,你放心吧。你在家也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太累了。要是想我了,就给我写信,我会很快给你回信的。”

秀莲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她靠在我的肩膀上,说:“建国,我会想你的,你一定要早点回来。”

我紧紧地抱着秀莲,说:“我会的,我一定会早点回来的。”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我就起床了。丈母娘已经做好了早饭,有玉米糊糊、窝头,还有两个煮鸡蛋。

“建国,赶紧吃早饭,吃完了好赶路。” 丈母娘把煮鸡蛋递给我,说,“路上拿着吃,补充点力气。”

我接过煮鸡蛋,放在口袋里,吃了点早饭,就准备出发了。秀莲爹帮我扛着行李,送我去村口的汽车站。

村里的人听说我要去城里打工,都来送我。王婶拉着我的手,说:“建国,去了城里要好好干,别给咱村丢脸。要是挣了大钱,别忘了回来给咱村修条路。”

我笑着说:“王婶,您放心,我会好好干的。要是挣了钱,肯定忘不了咱村。”

到了村口的汽车站,汽车已经来了。我接过秀莲爹手里的行李,跟丈母娘、秀莲和秀莲爹告别:“娘,爹,秀莲,我走了,你们在家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会给你们写信的。”

丈母娘擦了擦眼泪,说:“建国,路上小心,到了城里要给家里写信。”

秀莲拉着我的手,舍不得松开:“建国,一定要早点回来,我等你。”

我点点头,转身走上了汽车。汽车开动了,我从车窗里往外看,看见丈母娘、秀莲和秀莲爹还站在村口,向我挥手。我也向他们挥手,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汽车越开越远,村口的人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靠在座位上,心里头满是牵挂。我知道,我这一去,肩上扛着的不仅是我自己的梦想,还有家人的期望。我一定要在城里好好干,多挣点钱,早点回来,让我的家人过上好日子。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着,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绿油油的麦田,到光秃秃的树林,再到繁华的小镇。我知道,我即将迎来一个新的生活,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生活。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煮鸡蛋,还有丈母娘给我做的馒头,心里头满是温暖。这些东西,虽然普通,可却包含着家人的爱和牵挂。我知道,无论我走多远,家人的爱和牵挂,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1984 年的春天,我离开了我的家乡,离开了我的家人,去了城里打工。我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可我不怕。因为我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干,肯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让我的家人过上好日子。我也相信,等我回来的时候,我的家乡一定会变得更好,我的家人一定会更幸福。

来源:小赵荐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