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答案是,算,而且2023年起,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把它写进地方法规,超标就能罚。
“天刚蒙蒙亮,窗外那几只画眉就开始开演唱会,比闹钟还准。
”——如果你也住老小区,大概率刷到过这条吐槽。
别急着摔枕头,先搞清楚:鸟叫到底算不算噪音?
答案是,算,而且2023年起,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把它写进地方法规,超标就能罚。
先说最管用的“软刀子”。
淘宝上月销过千的“双层亚克力隔音笼”,罩上去瞬间掉30分贝,相当于把电钻声削成冰箱嗡嗡。
杭州一小哥先自掏腰包给楼上大爷送了一个,附带两斤鸟食,大爷嘴都合不拢,第二天就把鸟笼挪到厨房窗台——离卧室远了三米,世界安静了。
花200块买耳根子清净,比后面打官司省事儿多了。
要是送礼不收,那就走“匿名路线”。
北京朝阳某小区物业今年上线“云邻里”小程序,投诉直接弹给管家,不留门牌号。
管家上门只说“有业主反映”,不点名、不撕破脸,七成纠纷当天就能挪笼、罩布、调位置。
记住,别在群里@人,一句“谁家鸟早上四点练嗓”就能让整栋楼炸锅,后面再谈就难了。
软硬不吃?
取证别再用手机随便录一段,法院不认。
下载个带时间戳的“权利卫士”,连续录一周,再把手环的睡眠曲线截图一并打印,证据链瞬间立体。6月杭州西湖法院就凭这套“组合拳”,判了三个月精神抚慰金——注意,是“累积噪音”概念,不用等到夜里十二点,只要日均超55分贝就能算侵权。
嫌诉讼慢,还有“快闪”通道。
广州12345今年新设“邻里噪音”专席,派单到街道,调解员+片警+物业三方上门,平均15天结案,比走诉讼省一个半月。
上海更绝,派出所出警箱里塞了便携式噪音计,现场读数,超标直接开200-500元罚单,鸟主人当场认怂。
有人问了:干脆让大爷换只文鸟?
确实,文鸟叫声不到40分贝,跟空调外机差不多。
但别硬劝,容易伤感情。
曲线救国的方法是撺掇居委会申请“静音小区”试点,政府免费发隔音罩、统一划“晨练区”,把鸟集中搬到广场角落,大爷还能凑一起斗鸟,邻居也睡回笼觉,双赢。
最后一招,白噪音对冲。100多块的小音箱,定时六点十分开始播放雨声,音量刚好盖住鸟叫,又不会被自己吵醒。
实测两周,深睡时长能拉回20分钟,手环数据好看多了,上班不再顶着黑眼圈。
总结一句话:先送礼,再匿名,证据攒够找12345,实在不行法院见。
步骤别跳,90%的案子停在第二阶段就解决了。
早上被鸟叫醒不是宿命,手里有招,心里才不堵。
来源:温柔帆船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