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塑造的“三毛”成经典,父亲写的歌大家都会唱,他结婚只花30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3 17:28 1

摘要:他叫王龙基,是上世纪40年代著名的童星,出演了《新闺怨》《艳阳天》《关不住的春光》《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母亲》《三毛流浪记》等影片。

王龙基与“三毛”合影

他叫王龙基,是上世纪40年代著名的童星,出演了《新闺怨》《艳阳天》《关不住的春光》《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母亲》《三毛流浪记》等影片。

王龙基主演的《三毛流浪记》,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经典。

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三毛流浪记》被评为“我最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王龙基饰演的“三毛”,当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

2009年,王龙基凭借《三毛流浪记》,荣获建国60周年儿童电影经典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王龙基又主演了《两家春》《为孩子们祝福》等影片。

王龙基

王龙基起点很高,后来为何在影视圈销声匿迹了?他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家事、情事?

“细品名人”在全国一家知名媒体当编辑、记者时,面对面采访了王龙基老师,以下内容都是根据采访而写成的……

王龙基1940年6月13日出生于四川蒲阳(现都江堰市),当时他的父亲王云阶在四川成都蒲阳的空军幼年学校担任音乐系主任教官,母亲李青慧是该校的音乐系教官。

王云阶是著名的作曲家,1911年8月29日出生于山东黄县,早年就读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音乐系。

1931年,王云阶因指挥学生演唱《国际歌》,后被捕入狱3年。

王云阶与妻子李青慧

1937年王云阶获释后,离开上海去了武汉,结识了冼星海。他参加了星海歌咏队,创作了《东北我们的家乡》《我们在炮火中长大》等抗日救亡歌曲。

在星海歌咏队,王云阶与同事李青慧相爱了。李青慧是安徽人,漂亮贤淑,有着满腔革命热情,是音乐将王云阶与李青慧的心连在了一起。

1939年8月13日,王云阶与李青慧在四川结婚了,他们没有办婚礼,只在报上登了一则《结婚启事》。

王龙基是家中长子,下面有弟弟妹妹共4人。因为家里孩子多,王云阶夫妇经济非常紧张。

童年王龙基与父母和弟弟

当时家里只有一床大棉被,王云阶生病在医院住院,李青慧将唯一一床大棉被让丈夫在医院盖,她和孩子们缩在床上抱团取暖。

王云阶是音乐奇才,一次他熬夜创作音乐,因为夜里饿,他将一斤新的生大蒜当干粮吃光了,结果胃烧得疼痛难忍。

李青慧拿不出钱给丈夫看病,次日一早将自己一只娘家陪嫁的手镯当掉了,将丈夫送往医院。

父母的患难婚姻,潜移默化影响着王龙基的婚恋观,他后来的婚姻也复制父母的和谐恩爱,患难与共。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王云阶先后为《风雪太行山》《新闺怨》《万家灯火》《关不住的春光》《乌鸦与麻雀》《三毛流浪记》等影片创作音乐。

1956年,王云阶应邀为影片《护士日记》创作歌曲。偶然间,他在一本油印的诗集里看到了王路创作的儿歌《小燕子》,决定谱成曲,作为《护士日记》的插曲。

王云阶觉得歌词有些地方不贴切,他将“穿黑衣”改成了“穿花衣”,还在后面加了一段歌词: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王云阶淡泊名利,人品高尚,他没有在词作者后面加上自己的名字,因此《小燕子》词作者只署了王路一个人的名字。

《护士日记》是由王丹凤主演的,《小燕子》也由她演唱。

该片在全国公映后,插曲《小燕子》一夜之间红遍全国,至今还被广为传唱。

新中国成立后,王云阶担任文化部电影局音乐处副处长,后又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曲组任组长。

1996年6月4日,王云阶不幸在上海病逝,享年85岁。

王云阶(1911年8月29日-1996年6月4日)

父亲走后,王龙基和弟弟妹妹全部住在一个院子里,方便照顾母亲。

王龙基出生在动荡岁月里,从小跟着父母颠沛流离。1945年抗战胜利后,父亲被组织上安排到山东青岛工作,王龙基举家来到青岛。

母亲怀王龙基的时候营养不良,因此王龙基生下来后,脑袋很大,身体很瘦,像个大蝌蚪,医生断言他活不过3岁。

由于孩子多,王龙基小时候家里经常揭不开锅。王龙基一家在青岛生活了两年,期间他生了一场大病,总是呕吐,经常连胆汁都吐了出来,屁股上全是针眼。

医生对李青慧说:你要有心理准备,这个孩子可能保不住了。李青慧哭了:保不住我也要给他治病。

1946年春天,王龙基又在家里疯狂呕吐,母亲背着他去看医生。母子俩路过一家包子铺,包子的清香直往王龙基鼻孔里钻。

他有气无力地对母亲说:妈妈,我要吃包子。李青慧兜里没有多余的钱,仅有的一点钱是要给儿子去医院看病的。

但李青慧想:儿子从没吃过饱饭,也许活不了多久了,就买两个包子给他吃吧。

在包子铺门口,李青慧从后背将儿子放了下来,咬牙给他买了两个包子。

早年王龙基

刚才病恹恹的王龙基,拿起包子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一会他就将两个包子全吃光了。

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王龙基吃了两个包子后,不再呕吐了,病完全好了。

李青慧这才知道儿子是饿的,饿成了这样,她觉得对不起儿子,伤心地哭了。

1947年初,王云阶来到我党领导的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当作曲,王龙基随父母迁到上海生活。

王龙基曾在《新闺怨》《艳阳天》《关不住的春光》等影片中扮演小孩子,他拍电影没有片酬,最大的回报是在片场可以吃饱饭。

这些影片都是王云阶同行执导的,他们找不到扮演小孩子的演员,就将王龙基拉去凑数。

王龙基颇有表演天赋,导演要求他达到什么表演状态,只要给他说两遍,王龙基就能达到导演的要求。

1949年,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准备将张乐平创作的漫画《三毛流浪记》搬上银幕,由阳翰笙担任编剧,赵明、严恭担任导演。

但男一号“三毛”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扮演者,负责找演员的严恭很是着急。

一天,王龙基在院子里与两个大孩子玩弹弓。两个大孩子欺负他,王龙基不服输与他们打了起来,将两个大孩子打跑了,把弹弓抢回来了。

严恭(1914年1月19日~2010年7月4日)

导演严恭从院子里路过,见到这一幕,觉得王龙基身上有三毛的影子,当即决定让他饰演“三毛”。

三毛头上的3根毛是用3根铜丝做的,三毛的大鼻子,是用几十块进口泡泡糖,在水中泡掉糖分,捏成鼻头粘上去的。

在剧组,王龙基每天都要剃头,头皮每天都疼。因为剧情需要,王龙基一直光着脚走路,脚底被扎伤过。

在《三毛流浪记》中,有赵丹、黄宗英、上官云珠、黄晨、刁光覃等诸多著名演员为他当绿叶。

王龙基《三毛流浪记》剧照

王龙基的父亲王云阶为该片作曲,还在片中饰演为上官云珠母女演奏的钢琴师。

《三毛流浪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三毛”也成为不可多得的经典角色,从此“三毛”成了王龙基的代名词。

王龙基年轻时,大家叫他“三毛”,上了年岁后大家喊他“三毛爷爷”。

王龙基小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沪西中学读初中。

王龙基珍藏的校徽

求学期间,王龙基与同班女生王桢琴关系很好。王桢琴是上海人,比王龙基小1岁,品学兼优。

王龙基的弟弟妹妹学习一般,他多次请王桢琴来家里为弟弟妹妹补习功课。

中学毕业后,王龙基考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文学系。1963年王龙基毕业时,本来可以分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但他执意入伍当兵,便去了福建军区前锋文工团。

王桢琴留在上海教育部门工作,两人靠鸿雁传书维持感情。

1969年,王桢琴的父母被定为小业主,成了被批斗的对象。王桢琴含泪在信里向王龙基提出分手。

王龙基得知原由,立即请假赶回上海,向王桢琴表决心:这辈子我非你不娶。他向王桢琴求婚,王桢琴接受了。

王龙基向上级打报告,要求与王桢琴结婚。上级不批,王龙基连打5份报告,最终被批了下来,允许结婚。

1969年8月9日,王龙基与王桢琴在上海淮海路红房子西餐厅举行了婚礼,他结婚只花了30元。

王龙基的婚宴只摆了一桌,请的是两边至亲。当时红房子西餐厅不允许卖西餐,只卖一角五分钱一份的肉末豆腐和青菜,也不卖鱼和肉。

因此王龙基的婚宴上都是青菜,现在的人根本不敢想象。

王龙基全家福

福建离上海很远,当时交通又不方便,王龙基与妻子见一面很难。他申请调回上海,想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但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几乎瘫痪了,不进人。在这种情况下,王龙基只能从部队文工团转业,被分配到上海无线电20厂当工人。

这个厂只有400人,工资也不高,待遇很一般。王桢琴一直觉得对不起丈夫,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丈夫也不会舍弃干部身份进工厂当工人。

王龙基与妻子

也就从这时起,王龙基与演员职业彻底绝缘了。红极一时的童星进工厂当工人,让很多同行为王龙基遗憾。

《三毛流浪记》这部电影成全了王龙基,因此他对“三毛之父”张乐平有着深厚感情。

当王龙基得知张乐平创作《三毛流浪记》的经过时,他哭了。

原来1947年12月一个深夜,张乐平冒着大雪来朋友家借宿。在上海的一条弄堂里,他看着3个10岁左右的流浪孩子,赤着脚,披着破麻袋,靠在一个烤山芋的炉子旁取暖。

青年张乐平与他漫画

炉子里的火快熄了,3个孩子用嘴吹里面的火苗。雪越下越大,张乐平想帮助这3个孩子,但他无能为力。

次日一大早,张乐平路过这个弄堂,发现有两个孩子已经冻死了,小手还埋在炉膛熄灭的炉灰里。

张乐平含泪创作出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上发表,引起巨大的反响。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收藏家以100万美元收购《三毛流浪记》的原稿,但张乐平拒绝了。

1983年之后,张乐平将《三毛流浪记》的原稿捐给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收藏。

1982年春节,王龙基(右)带着小儿子张慰军去给张乐平(左)拜年

自从演了《三毛流浪记》,王龙基一直与张乐平一家保持密切联系。张乐平比他大30岁,王龙基在心里将他当父亲敬重。

1992年9月27日,张乐平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张乐平走后,王龙基为他刮胡子、换衣服,将张乐平干干净净地送走。

张乐平走后,王龙基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我和张乐平伯伯》,字里行间饱含深情。

在文章中,王龙基写道:我有两个父亲,一个是作曲家父亲王云阶,另一个是漫画家张乐平伯伯。

张乐平故居

张乐平夫妇共生了3个女儿4个儿子,张乐平逝世后,王龙基依然与张家来往密切。

张乐平的儿女在上海创办了三毛形象公司,王龙基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不要1分钱报酬。

王龙基还多次参加电影界举办的活动,但没有再拍影片。

在上海无线电二十厂,王龙基由普通工人一路干到了组长、车间调度,车间副主任、主任,后担任副厂长。

1981年,王龙基被厂里送到日本松下株式会社深造。回国后,他致力于技术革新,动手设计制造出半自动电路板印刷机、三氯化铁再生设备、腐蚀机,并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印制电路板生产流水线。

王龙基做客央视《流金岁月》

1990年,王龙基担任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他还创办了《中国印制电路信息》杂志,并担任社长。

王龙基是知名演员,是革新能手,也是好丈夫、好父亲。他与妻子是彼此的初恋,感情深厚。

父母的美满婚姻,是王龙基的一面镜子。1991年,全国进行首届金婚佳侣评选,王龙基的父母当选为上海66对金婚佳侣之一,后又当选为全国10对金婚佳侣之一。

王龙基离开影视圈后,在另一个领域创造了辉煌,婚姻也很美满。夫妻俩育有两个儿子,儿子儿媳都很孝顺。

王龙基

2025年10月,王龙基85岁了,与妻子在上海养老。很多老观众惦记他,他感谢老观众的关心,说自己一切都好。

王龙基主演的《三毛流浪记》至今在网上还有很高的点击量,大家都叫他“三毛爷爷”,王龙基很喜欢这个称呼。

来源:细品名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