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义是分数之上的幸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3 16:30 1

摘要:这一次,我和启行教育创始人赵蔚老师进行了一场对谈。我们谈到老师们最常见的困惑:情绪如何快速调节,幸福感如何保持,以及在 AI 时代教师不可替代的价值。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止是传授知识,而是发现孩子的潜能,传递温暖与力量。在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幸福不是外在给予的,

这一次,我和启行教育创始人赵蔚老师进行了一场对谈。我们谈到老师们最常见的困惑:情绪如何快速调节,幸福感如何保持,以及在 AI 时代教师不可替代的价值。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止是传授知识,而是发现孩子的潜能,传递温暖与力量。在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幸福不是外在给予的,而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体验、去验证。

本文约45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01 教师该如何快速调节情绪?

赵老师:教师常常被要求情绪稳定,但他们有时候也会很疲惫和焦虑。如何快速的调节情绪,真正实现韧性而不仅仅是压抑?

彭凯平: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以为韧性就是无动于衷、不动声色,其实那是压抑。压抑就是把自己的内在情感活动控制住,看起来平静,内心却受煎熬。

韧性是什么?韧性是承认我们有挫折、有压力,并且说出来,但同时有一种精神去抵抗、去坚持。韧性是在压力面前知道压力的存在、认识压力的存在,但不被击倒,而是继续往前。 而压抑则是否认内心的煎熬,把真实情绪掩盖起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心理过程。

大家可能知道,我有一套方法叫八正法。当我们出现压力和负面感受时,至少有八个方法可以调整:

深呼吸:吸三口气,或者做俯式呼吸,让身体慢慢放松。很多运动员在比赛紧张时也会用这种方法。

闻香:通过气味调节情绪,古人称之为“君子佩香”。

抚摸身体:比如按膻中穴,或做一些身体重置动作,蹲起、站立,快速排解压力。

激活副交感神经:例如深呼吸,用凉水拍拍脖子、额头,抑制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

运动:让自己动起来,转移情绪。

倾诉:找三四个好友聊一聊。

写作:把感想写下来。

幽默:自嘲、开玩笑,让自己笑一笑。

总之,当你遇到各种压力和挫折时,要激活身体能量、激活行动的力量。这样很快就能调整心情。虽然叫八正法,但其实不止八个,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快速调节情绪和压力。

02 幸福感与压力缓解的小方法

赵老师:哪些小方法可以帮助老师主动缓解压力,找到一些幸福感?

彭凯平:除了自我身体的调整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注意。比如说,找同事或朋友分享情绪,或者和亲人、爱人、父母、孩子交流感受,让他们支持我们。还可以创建一个“幸福角落”,那里放一些植被、香气,或能让你安静下来的信物,比如家人的照片、孩子的照片。看着这些东西,对心情调节有很大帮助。

学生也可以成为老师的积极能量来源。 上课前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让某个学生笑,让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当你实现这个目标,就会有成就感,把教学变成一个能量场。我自己在演讲紧张时,也会盯着第一排的某个人,想办法让他笑。一旦他笑了,我立刻就轻松了。观众和学生的反馈,是老师最大的心理安慰。 一个点赞、一朵花、一个爱心,都能让老师心情变好。

另外,下课之前也可以制造仪式感。比如让全班同学一起鼓掌。这样走出教室时,你会觉得自己充满积极能量。小目标的设定、仪式感的营造,都能帮助老师在日常中不断找到幸福感。

03 AI 时代老师的不可替代性

赵老师:在 AI 时代,AI 能完成很多教学,那您认为老师在这个时候不可替代的是什么?

彭凯平:现在AI 教育已经成为大潮流。美国成立了AI 教育部,中国国务院也颁布了人工智能应用条例,2027 年要初见成果,2035 年将深入中国的各级学校。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是我认为,AI 替代不了老师。任何技术革命一开始都让人担心取代人类,但最后都没有。人工智能也一样。老师至少有三个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把它称为REN

R:Response(及时反馈)老师能给学生即时、具体的一对一反馈,而 AI 的反馈是迟缓的、泛化的,无法针对每个孩子。

E:Empathy(同理心)老师有感同身受、将心比心的能力。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学生的情绪,这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器永远做不到真正的同理心

N:Narrative/Meaning(意义感)老师能够传递价值观、品德和人生意义。AI 或许能讲知识,却难以赋予孩子信念和人格成长。

及时的反馈、同理心、意义感,就是老师不可替代的特长。 巧合的是,REN 也正好是“人”的拼音。相信人的力量,老师永远比机器高级

04 积极沟通的三明治方法

赵老师:如何用成长性思维批评孩子?既不能只指出不足,又不能打击动力。

彭凯平:在成长性思维中,给孩子反馈要注意三个要素。

第一,一定是肯定和支持。孩子不愿意学、逆反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用鼓励、欣赏、肯定的方式来表达。批评时第一句话应该是肯定的话:“我注意到你在努力”“我注意到你想成长”。而我们很多人往往是用坏话开头:“你怎么又搞砸了”“你怎么老不听话”,甚至上纲上线,“你就是一直这样”。这样会把孩子一下子推到对立面。沟通的第一步是让孩子觉得“我和你是一边的”

第二,要指出具体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比如说,“你最近这次考试确实下了功夫,这是肯定,但某一道题做错了,可以这样去改。”一定要有具体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空泛的批评。

第三,要表达期待和信心。“我相信你能做到。”当孩子知道有问题,同时也有解决的方法,而且老师或父母对他有期待,他就会愿意去尝试。

这就是我经常讲的三明治的方法:好话开头 → 中间讲问题和解决方案 → 好话结尾。这种方式在亲子沟通、夫妻沟通、职场沟通中都非常适用。比如夫妻之间也可以这样交流,甚至和老板沟通时也能用。三明治的方法往往比摔桌子、摔板凳要好得多

在沟通时,还要注意几个要点:

多用“我们”,少用“你”。人特别反感被说“你怎么怎么样”。“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则会让对方觉得在一起。

批评尽量一对一,不要当着大庭广众的面。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会有防御,会维护面子,什么都听不进去。

一定要具体。沟通的目的不是指出错误,而是解决问题。切忌泛泛而谈,切忌上纲上线。上纲上线是斗争语言,而亲子、夫妻、师生关系是亲密关系,要用爱与支持的语言

总结起来:三明治方法,就是先肯定,再提出具体问题和解决办法,最后再表达信心和期待。用爱和支持来表达批评,比单纯的指责更有效。

05 发现“平淡无奇”孩子的潜能

赵老师:有些孩子在学业上没有优势,但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和家长如何去发现这些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身上的闪光点?

彭凯平:我要先纠正一个错误的看法。我们常说孩子平淡无奇,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成绩不突出。才华并不只有考试成绩、竞技水平这些单一的指标。

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过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至少有六种智能。我们通常只看学习智力,觉得能背唐诗、考试高分就是天赋,但这其实只是众多智力中的一种,而且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很多学霸最后一事无成,很多学渣最后名扬海外,这说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所以第一个建议是:多读一些心理学书,了解多元智能。孩子的潜能往往不会体现在课堂分数里,而是在其他方面。

第二个建议:观察孩子在“非结构化时间”的表现。比如课间十分钟,他是独处、看书,还是带着同学玩耍?在合作做作业时,他是领导者、参与者还是讨好者?这些场景最能看出孩子的人际能力、领导能力。很多“孩儿王”将来都是领袖人才

第三个建议:换个角度看孩子的“错误”。比如爱打游戏,也许就是电竞的天赋;喜欢赚钱,可能是经商的才华。中国社会需要会做生意的人。很多企业家在学校并不爱读书,但做小生意特别厉害。缺点换个角度,可能就是优势

还有一个例子,动画导演饺子。他当年不爱读书,只喜欢画画,最后创作出《哪吒》,成了中国最值钱的产业之一。别人眼里的缺点,可能就是孩子真正的天赋

所以我要强调: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平淡无奇”的标签。 任何孩子都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天赋,只是别人没有挖掘出来。父母如果能用爱心去观察、去发现,就能见证孩子未来的成功。成长性思维,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都可能创造奇迹

06 教师与家长的积极沟通

赵老师:教育者经常要和家长沟通,尤其是在遇到投诉时,如何把问题变成合作的起点,用积极的方式交流?

彭凯平:成长性思维是一种支持性的语言体系,是一种肯定性的支持体系。当家长来抱怨或投诉时,第一步要像前面讲的三明治方法一样,先肯定家长的动机。

如果一个人能把不满情绪说出来,比闷着不说更好。经常有人批评你,说明你还能把控局面;如果没人说,反而更危险。 所以无论什么情况,抱怨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你告诉我,我真的没想到。”

第二,要把共同的目标说出来。比如家长抱怨孩子因为分数低睡不着觉,你不要防御,而是说:“你关心孩子的健康,这是很高尚的动机,我和你一样,希望孩子既能学好,也能睡好。”这样就把家长从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

第三,要让对方看到希望。“我们一起来做,说不定会有好的结果。” 当你把话题扔给对方,让他认同“对,有道理”,沟通就进入良性循环。

在和家长沟通时,还有一个核心要点,就是情绪管理。如果自己情绪失控,再好的话术和善意都会被毁掉。八正法在这里同样适用:呼吸、转移、抚摸、闻香,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再交流。

所以说,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关键是:先感谢,再共情,再共事。管好情绪,用支持性的语言体系,就能把抱怨变成合作。

07 教师如何保持意义感与幸福感

赵老师:教师的工作非常繁琐又重复,如何在日常中持续保持意义感?您是否有一些特别的仪式或习惯可以分享?

彭凯平:意义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验证。

第一,要学会发现意义。很多事情本来就有意义,只是我们没有看到。方法就是“放大”。比如批改作业,看似只是工作,但如果你把它放大,就会发现这是在给孩子的人生启迪、为国家培养人才。我们做的事就不再是小事,而是大事。慧眼禅心,就是在平凡小事中看到非凡意义。

第二,要去体验意义。发现还不够,要把它变成身体的感受。人是身体的动物,中国人讲肉身智慧。当你觉得有意义时,就要通过身体去表达:微笑、抬头挺胸、手捂心口,甚至点一根香、喝一杯茶,作为奖励。意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可以通过仪式感体验出来的

第三,要验证意义。不仅自己觉得有意义,还要得到反馈。比如问学生:“今天的课有没有收获?”他们的回答就是验证。粉丝留言、家人夸奖、同事认可,都是意义的验证。不要吝惜对别人的欣赏和表扬,因为那是对他生命意义的确认。

我经常说,“骂就是伤害,夸就是爱意。” 有人说“打是疼,骂是爱”,这是完全错误的逻辑。好的沟通就是不断的确认和验证,让彼此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

所以说,意义感并不是外在给予的,而是靠发现、体验和验证来建立的。 只要我们善于放大、善于表达、善于验证,就能在重复的工作中,持续找到幸福感。

结语

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一时的成绩,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在平凡中找到意义。当老师学会去放大小事的价值,把感动化为身体的体验,再通过学生、家长、同事的反馈去验证,幸福感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意义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我们用心发现、用爱创造的。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日常的重复里,看见自己独特的光。

《孩子的品格》是一本送给中国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南。本书通过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性格养成与教育困惑的观察、研究与分析,展示了塑造健全品格、引导积极价值观的策略和方法。它指导家长认识孩子内心需求,理解品格形成的心理机制,将家庭中的教育挑战转化为成长契机,进而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同理心与自律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具力量,成为品格与能力兼备的幸福之人。

在彭凯平老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中,他将系统性讲解AI时代如何培养人区别于AI的核心优势ACE王者之力、八正法与五施法,改变视角、重塑认知,教你如何活出福流澎湃的人生。

更多幸福心理课

来源:彭凯平教授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