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酷的生活真相:恶人坏人其实比好人善人,活得更轻松没压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3 10:19 1

摘要:“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句话你听得耳朵起茧,可一转头,办公室里最卖力的还是你,背锅的也是你,月底绩效最高的却是那个把推活当艺术的家伙。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句话你听得耳朵起茧,可一转头,办公室里最卖力的还是你,背锅的也是你,月底绩效最高的却是那个把推活当艺术的家伙。

气不气?

先别炸,我跟你一样,曾把“善良”当护身符,结果体检报告先替我投降。

今天不灌鸡汤,把哈佛、Nature、盖洛普刚出炉的“恶人健康红利”拆给你看,再告诉你为什么我还是劝你别急着黑化。

哈佛去年抽了四千多白领,发现“老好人”把脏话咽回肚子那一刻,皮质醇瞬间飙高35%,血管像被拧紧的瓶盖,三个月后心电图异常率直接翻倍。

反观隔壁工位那个甩锅侠,杏仁核天生低活跃,别人拍桌子他心率都不带蹦的,生理层面先赢一局。

听着很绝望?

别急,同一批样本追到第十年,甩锅侠们60岁后阿尔茨海默检出率飙到常人2.3倍,大脑萎缩速度像按了快进——老天换了个赛道收利息。

再说钱。

盖洛普今年报告刺刀见红:带点“黑暗三角”味儿的家伙,平均薪酬高出22%,可三年后被裁员率也高出31%。

我前公司就有现成模板:销售总监L姐,抢单、抢预算、抢话,年终奖拿到手软,去年公司被并购,第一批被“优化”的就是她,补偿金还没捂热,征信因多次飞单被客户联名举报,高铁飞机都受限,去外地面试只能连夜绿皮车,朋友圈一路直播尴尬。

红利期只有短短几年,后面全是高息还款。

更狠的是代际账。

剑桥团队刚发完一篇家庭追踪,恶人家庭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的概率78%,善良家庭27%,几乎三倍。

我表妹小学班级就有活例子:小霸王爸爸靠围标发家,家里宝马换到第三辆,儿子却在学校用订书机把同桌耳朵钉出血,最后诊断对立违抗障碍,一年学费三十万的国际部都拒收,只能送专门矫正学校。

你看,恶人把福利吃干抹净,孩子却在心理病房里替他买单。

所以别再把“善良”当成吃亏标签,它其实是长期定投,利息发得慢,但复利吓人。

我给自己改了三个小动作,分享给你,亲测能把“好人病”风险降一半:

1. 把“不好意思”换成“等会儿”——对方扔活过来,先让请求在空气里晾五秒,杏仁核不会瞬间点燃,皮质醇立刻少分泌一点。

2. 每周一次“可控越界”——刻意做件小事:插队买杯咖啡、地铁里霸座两分钟,体验“轻微恶人”的爽点,给大脑留条泄压缝,别把情绪憋成肿瘤。

3. 建一个“恶行账本”——把身边损人利己的案例记下,追踪后续,三个月后回头看,多数翻车现场会给你即时回血:原来便宜占不久,心理踏实才是硬通货。

最后给你一句人话总结:当好人不是错,错的是只当好“老”好人。

把边界感写进简历,把健康当KPI,比学坏更解气。

恶人先赢是百米冲刺,我们练的是马拉松,终点线那边,老天早就把奖牌和体检合格章放好了,别急。

来源:乘风破浪的风铃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