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安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从机器人乐队的精彩演奏,到无人机在空中的炫酷表演;从深入校园的科普讲座,到贴近生活的科学知识,科学不再是书本上晦涩的定理,而是变成了可触、可感、充满趣味的奇妙体验。市民与科技双向奔赴,科学的种子
转自:安徽新闻网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安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从机器人乐队的精彩演奏,到无人机在空中的炫酷表演;从深入校园的科普讲座,到贴近生活的科学知识,科学不再是书本上晦涩的定理,而是变成了可触、可感、充满趣味的奇妙体验。市民与科技双向奔赴,科学的种子在生根发芽,创新的力量在蓬勃生长……
开放安徽省地理标志园及计量科技文化馆等科普场馆;组织“安全相伴 有备无患”中小学地震预警避险演练;深入农村开展“风云知农意”气象科普……今年9月是全国首个科普月,我省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通过四大场景创新激发科学普及全域活力,线上线下举办超3万场特色活动,累计惠及超1000万人次。
夜幕降临,科技馆的夜间专场却热闹非凡。今年,安徽多个科技馆以沉浸式“科学之夜”的新体验,打造夜间科普新标杆。安徽省科技馆330架无人机以夜空为幕,次第铺展安徽省地图、宇航员、空间站对接等动态图景,近3000名现场观众与3万余名线上观众共同见证科技魅力。合肥市科技馆“漫游好奇夜”活动中,3D Mapping技术让整栋建筑“活化”,光影交织间呈现宇宙浩瀚、自然灵动的奇幻画面,线上直播吸引超10万人次云端共享。
飞机为何能上天?中国科学院陆夕云院士在祁门一中开展了《旋涡与飞行》主题讲座,结合航空原理给同学们解答;“人造小太阳”的能源革命价值?中国工程院李建刚院士在合肥市瑶海区作《托起明天的太阳——磁约束核聚变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报告,进行详解……科普月期间,安徽打造“院士科普”品牌,多位院士走进校园、走入基层传播科学知识,科学家精神也一同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省整合地域特色资源,打造“一地一品牌、一线一主题”的科普研学矩阵,让科学走出场馆、融入生活。省科协打造“科技创新看安徽、科普研学到安徽”品牌,发布第二批科普研学精品路线,涵盖量子信息、深空探测、非遗传承等;宣城市推出“七彩科普”主题研学,以“白、红、绿、黑、黄、蓝、褐”七大主题展区串联资源;蚌埠市发布“探千年文脉 寻未来之光”“科技赋能 乡村振兴”等4条精品线路,覆盖19个研学站点,融合淮河文明与前沿科技。
高校星火馆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牵头发起的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安徽共有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在内的12家高校入选该项目。科普月期间,全省高校星火馆科研资源广泛开放,打造“千馆星火行”主题科普活动。
安徽理工大学星火馆下设6个分馆,涵盖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该馆工作人员走进淮南市多所中小学,开展心肺复苏实操培训等。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新华学院的星火馆亮相全国科普月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通过新徽匠学堂、“守护生命‘救’在身边”急救科普活动和水上无人智能化作业平台展演等内容,吸引大批群众近距离体验安徽科教魅力。这一系列科普活动,不仅盘活了科教资源,更搭建了校地协同的科普新机制,为科普月注入了高校智慧和青春活力。
省科协负责人表示,安徽将以首个全国科普月为起点,做强科学之夜、院士科普、皖美研学、高校星火馆等品牌,推动高校、企业科普资源常态化开放,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创新安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 本报记者 鹿嘉惠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