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研究发现:秋冬还坚持运动的人,身体或有5大改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2 19:31 1

摘要:不少院士级科研团队在人体代谢与气候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入秋后仍坚持运动的人,身体状态往往会出现5个明显改善,而且这些变化,可能比你在春天跑十圈还要更划算。

每年一入秋,天一凉,人就容易“懒”。

很多人习惯把运动这件事搁一搁,想着“等天再暖点儿”,其实这时候,才是锻炼身体的黄金窗口。

不少院士级科研团队在人体代谢与气候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入秋后仍坚持运动的人,身体状态往往会出现5个明显改善,而且这些变化,可能比你在春天跑十圈还要更划算。

先别忙着收起跑鞋,我们慢慢说清楚这“5个改善”,到底改善了什么。

天气转凉,基础代谢率会有所上升。人在冷环境下,为了维持体温,身体会自动加快燃烧脂肪。这个时候坚持运动,相当于“顺风作业”,减脂效率事半功倍。不少研究指出,寒冷季节运动的人,脂肪氧化率比夏季高出15%以上。

很多人秋冬一冷就犯困,尤其是下午四五点,眼皮打架。其实这和血液循环变慢有关。运动能让全身血管“活络”起来,血流跑得快,大脑供氧足,人自然精神。尤其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缓解脑疲劳感特别有帮助。

天一凉,肌肉就容易僵。尤其是颈肩、腰背,很多人一坐就是“菱角肩”上身。坚持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肌肉柔韧性,让身体不那么“硬邦邦”。哪怕是每天10分钟的拉伸,也比你坐8小时后摸摸后颈来得更管用。

秋季运动,还能间接让你的免疫系统变得更聪明。比起夏季的高温运动带来的免疫“抑制期”,白露后的气候适中,运动后产生的“良性炎症因子”更稳定,有助于调节免疫识别功能,提升抵御病毒的能力。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变化,是睡眠质量的提升。入秋以后,昼夜温差加大,容易导致睡眠节律紊乱。运动可以调整人体褪黑素分泌节律,让晚上更容易入睡、深睡时间延长。尤其是傍晚散步或轻量训练,对提升深度睡眠非常友好。

很多人一到秋天就“抑郁上头”,其实和神经递质的波动有关。适度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分泌,让人更容易感受到愉悦。换句话说,天冷了,越动越开心。

入秋之后,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水”,但很多人因为不出汗,反而饮水量减少。运动可以提醒你“该补水了”。哪怕是轻度出汗,也能激活体液调节机制,让身体保持良好的水盐平衡。

还有一个变化,很容易被忽略——肺活量的提升。秋季空气清新,污染物减少,正是进行耐力训练的好时节。坚持跑步、快走、骑行等运动,有助于增强肺部通气功能,对于长期久坐的人来说,是“唤醒肺”的好机会。

说到底,入秋不动,冬天就容易“冻”。运动不仅是为了现在这点舒坦,更像是在为整个秋冬打基础,为身体蓄能。

运动也得讲究“节气智慧”。入秋后,早晚温差大,不建议在清晨天未亮或夜晚气温骤降时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午后两点到四点,气温相对稳定,身体状态也更适合发力。

运动项目也要因人而异,推荐以中低强度的有氧活动为主,比如快走、慢跑、太极、广场舞、骑行等。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保持3~5次,有节奏地进行,就能收获这些身体的“隐形改善”。

顺便说一句,入秋之后饮食上也可以做些调整。多吃富含维生素C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豆腐、柑橘、猕猴桃等,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运动带来的能量消耗。

如果你是一个常年坚持锻炼的人,入秋这段时间千万别“断档”。习惯的连续性比强度更重要。一旦中断,重新建立的成本会更高,还容易带来身体状态的下滑。

而如果你是刚准备开始的人,那就从现在开始,别等“明年春天”。入秋之后,正是养成运动习惯的好时机。气温宜人,蚊子少,空气好,身体也更容易接受新的节律。

很多人以为秋冬运动是“逆天而行”,其实它更像是顺应自然。古人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身体适应变化、调整节奏的关键节点。

我们在这个季节里坚持运动,不是为了短期的身材或体重,而是让身体适应新的气候周期,建立长期的健康底盘。节气运动节律,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自我关照的方式。

别再拿“天冷”为理由搁置运动计划。你越坚持,身体越懂你;你越偷懒,身体越“记仇”。

哪怕每天只是多走500步,哪怕只是少坐10分钟,都是送给身体的一份“秋日礼物”。

动起来吧,别让这个秋天,入秋带走了你一年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红艳,郭玉,张小红.白露节气后人体生理变化及运动建议探析[J].体育科技,2023,44(3):112-115.

2. 张丽,李峰.气候因素对人体代谢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6):813-816.

3. 陈建国,王海燕.季节变换与运动节律关系初探[J].运动与健康研究,2021,39(4):55-59.

来源:小璇医生养生之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