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训练画面首次公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2 18:39 1

摘要:九三盛大阅兵,每次看都热血沸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胜利日阅兵专题片《必胜》,跟随镜头重返阅兵训练场,看汗水与坚韧交织,感受高昂的战斗意志。

九三盛大阅兵,每次看都热血沸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胜利日阅兵专题片《必胜》,跟随镜头重返阅兵训练场,看汗水与坚韧交织,感受高昂的战斗意志。

在北京的阅兵集训点,南北纵横数千米的训练道是13个徒步方队、182个排面血脉偾张的练兵场。每一天,这里震耳欲聋的口号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震得四周的空气都在嘶嘶发烫。

海军方队因为平均年龄不到21岁,再加上他们独一无二的受阅服颜色,被其他方队亲切地称呼为“海军小白”。而他们最大的特色还在于海军方队百分之九十的队员是正在读军校的大学生。

火箭军方队以战略军种的名义第三次参加阅兵,尽管在阅兵集训点还属于“新人梯队”,却因为集训以来高质量的训练成果、一路领先的考核成绩,刷出了强烈的存在感。

安烽豪是火箭军方队受阅队员,备受瞩目的一排面实力担当,然而最开始,他只是一个身体条件一般的大三学生。“我有点O型腿,腿缝一开始夹不住。但我参与的意愿很强烈,去练,练到眼泪控制不住。”

如此拼尽全力,是因为安烽豪脑子里一直想象着一个场景。“我穿着受阅服正步踢过天安门,我妈我爸在电视上跟身边这些亲戚朋友指:我儿子在那儿。”

武警部队方队在阅兵集训点一直以严厉刚硬的训练作风著称,劈腿带风、落地砸坑,钢枪铁腿的武警部队方队为受阅动作定义了硬核标准。武警部队方队副方队长张文海介绍,所有的刺刀都是开了刃的,“我们端着枪一百多步出去,前面、后面都有刺刀,一旦松懈就会受伤。”

随着阅兵日的临近,阅兵集训点的一天往往是以各种考核拉开帷幕。每一次考核的成绩关系着13个方队在本次阅兵集训中的排名。

7月30日,在阅兵集训点,之前在各自场地上分别训练的各个块组进行了首次空地全要素合练,可能是对全新训练场景的不适应,这次合练,徒步13个方队全部没有通过联合指挥部的考核。

作为仪仗方队后第一个通过主席台的受阅方队,陆军方队承受了最多的压力。

陆军方队受阅队员、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排长张彧铭说,陆军的“三把枪”(落地沉枪、移握枪颈、劈枪摆头)看起来很帅,但练起来很难,练好更难。“一个排面二十五个人,动作要同步、劈枪的枪刺要是一条直线,手线、枪线要齐,有一个人稍微低一点就可能显得整个排面很乱。”

8月6日,阅兵集训点迎来了又一次合练,这是陆军方队蛰伏已久、一雪前耻的好机会,意想不到的情况却发生了。陆军方队主教练张莉伟介绍,当时外部的干扰因素非常大,不仅有三种音差,还有直升机干扰,导致方队在齐步摆臂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这样的情况,也让陆军方队的擎旗手马瑞慌了。“踢正步的脚步声很明显踩不到一个点上,也踩不到音乐上面。我们在前面走就很慌,没跟你一个步调,没有一条心的那种感觉。”

将训练场上的不完美变成天安门前的零误差,是每一个受阅队员都要走过的千山万水,是训练场上的万里长征。

8月9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第一次夜间合练,这是所有受阅方队需要迈过的一个大坎,他们要第一次面对陌生的场地、复杂的流程,演练画面也将第一次通过媒体展示给翘首以待的大众。

对于陆军方队来说,这更是一个要过的关。陆军方队主教练张莉伟说:“如果过关过不好,考核考不好,那各级首长就不会把8月6日那次当成意外,只会觉得陆军方队的水平确实不行。”

合练时,张莉伟所在的位置看不到全程,但看到方队齐步走出去那一刻踏上音乐了,他的心放下了一半。“把前几个月的付出、辛苦与努力,发挥到了100%。”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受阅方队的每一步踏出了人民军队震彻山河的钢铁威仪。

本次阅兵,徒步方队共有来自全军170多个基层单位的5000多名官兵参阅,阅兵结束后,他们回到原来的岗位,那是祖国的大山深处、丛林海岛、荒原戈壁、万里边疆,在那里有他们千千万万的战友,他们将共同用身后的山河锦绣继续回答: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来 源::cctvnewscenter)

总监制:陈海清

审 核:翁壮岛

审 校:罗九舒

来源:乐东宣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