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40战略运输机,最大运载120吨,超越美俄,到底有多强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2 13:49 1

摘要:”军迷群里一句吐槽,把2023年12月珠海航展的那台50000磅发动机模型再次顶上火。

“运-40到底能不能飞?

”军迷群里一句吐槽,把2023年12月珠海航展的那台50000磅发动机模型再次顶上火。

成飞新厂房80米翼展的龙门吊刚立起来,大洋对岸的NGAT提前五年把首飞节点改到2035,俄罗斯却只剩18架安-124能喘气。

大国空运的底牌,一夜之间全被摆上牌桌。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中国进度。

风洞照片里那副超临界机翼比运-20的厚根梢比明显收窄,配上整体钛合金3D打印主框,减重同时把舱内净高抬到4.8米,99A坦克终于能直着腰板开进去。

官方文件第一次写“400吨级运输平台”,不是“飞机”而是“平台”,留了个电推改装的口子,明摆着告诉外界:运-40不只是大,还准备玩无人编队。

只是发动机还挂在墙上,50000磅级涡扇得先熬过高空台300小时不喘,才算真过关。

美国那边更激进。

NGAT直接砍掉传统圆筒机身,用混合翼身把燃油效率硬拉30%,波音和洛马两家模型都做成飞翼加大肚子的怪模样。

空军把2040年节点提前到2035,理由是“太平洋距离比预算更难缠”。

AI辅助飞控今年就要上T-7A改装机试飞,目标是一个人能开三架无人货运僚机,把人力成本再砍一半。

算盘打得响,可预算能不能撑住五年提速,国会老爷还没松口。

俄罗斯只剩悲壮。

两架安-124被乌军无人机点名后,俄军空运脊梁当场打折。

伊尔-106项目火速重启,350吨起飞重量、120吨载纸面数据好看,可复合材料得靠伊朗给碳纤维,零下60℃的耐寒树脂配方还在试管里晃。2028年首飞听起来像安慰剂,真急用的话,只能把苏联老货再翻一次皮。

亚太其他国家也没闲着。

印度拉着空客搞70吨级MTA,日本把C-2吃到150吨起飞重量,土耳其连预研都还没画完PPT就敢喊“安-124级别”。

热闹归热闹,核心发动机全是外购,一旦国际风声收紧,立马卡脖子。

一圈看下来,谁能先把自家发动机推上高空台,谁就能先拍桌子。

运-40的悬念不在机翼多大,而在那台50000磅心脏能不能准时点火。

NGAT再科幻,预算砍一刀也得原地踏步。

伊尔-106就算飞上天,复合材料断供就只剩铝皮。2024年范堡罗和珠海两场航展,发动机试车噪音一响,底牌就翻开了。

网友热评:

“说来说去,就看谁家试车台先冒烟,别的都是PPT。

“运-40要是能把99A连人带车空投到关岛,我直播吃发动机模型。

“NGAT那飞翼货,货舱装得下F-35吗?

别到时候只能塞无人机。

“俄罗斯还是省省吧,先把安-124的轮胎凑齐再谈新飞机。

“印度70吨?

记得LCA光辉吗,三十年磨一机,运输机怕是要磨到地球毁灭。

来源:机智的微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