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9日晚间,AI圈子突然掀起滔天波澜。DeepSeek一锤定音:不仅将API价格砍至“地板价”,输出成本直降75%,更在公告角落甩出“用TileLang做快速原型开发”的小字 。全网瞬间沸腾,华为昇腾、寒武纪等芯片巨头深夜响应,最快4分钟就宣布完成适配,圈
9月29日晚间,AI圈子突然掀起滔天波澜。DeepSeek一锤定音:不仅将API价格砍至“地板价”,输出成本直降75%,更在公告角落甩出“用TileLang做快速原型开发”的小字 。全网瞬间沸腾,华为昇腾、寒武纪等芯片巨头深夜响应,最快4分钟就宣布完成适配,圈内忙乱堪比春运抢票,山雨欲来之势尽显。
社交媒体同步炸开锅。“这信息量配十斤瓜子都不够”的调侃刷屏,AI领域KOL、高校教授与程序员集体冒泡:“这次真的不一样,国产AI要上高速了!”原本冷清的技术讨论区,秒变网友自发的“深夜围观大会”。
这场热闹的核心,根本不是让人惊呼的价格牌。当大家还在盯着API降价明细——输入缓存命中从0.5元降至0.2元/百万tokens,输出从12元砍到3元/百万tokens——懂行的人早已盯住了TileLang这串陌生字符。这门由北京大学杨智团队主导开发的语言,看似不起眼,实则是专为AI加速器量身打造的“破壁神器” 。
过去搞GPU、NPU芯片优化,堪比徒手凿山:开发者必须精通硬件架构、内存管理,一个高性能算子要写数百行代码,耗上数周时间。TileLang却像架“自动挡挖掘机”,用类Python的简单语法,让新手写公式般就能生成算子,老手还能深度优化。实测显示,它写的算子性能能达传统手写的95%,代码量却缩减到十分之一,比如FlashAttention算子从500行减至80行,性能还持平 。
更关键的是,它打通了国产芯片的“孤岛困局”。此前华为昇腾、寒武纪各立门户,软件适配慢如老牛拉车;如今TileLang架起“通天桥”,上层模型开发无需适配具体硬件,底层芯片只需对接语言标准就能“上车”。这才有了寒武纪4分钟认领适配、华为昇腾同步开源推理代码的盛况,海光信息也紧随其后实现“零等待”部署 。
网友热评自带喜感。“脱发程序员小李”直言:“以前写CUDA熬到天亮,现在TileLang写算子像交数学作业”;“投资人老王”点破关键:“模型、工具、芯片串成了龙,这才是真闭环!”。华为昇腾用户更在等实测——新模型在昇腾设备上128K长序列输出,首token耗时不到2秒,每token生成仅需30毫秒。
理性声音并未缺席:英伟达CUDA二十年筑起的生态高墙,TileLang三两年难撼动。毕竟前者早已渗透产业肌理,而TileLang社区刚起步,开源贡献数据尚未公开。但不可否认,规则已现“自主破局”的微光——国内开发者终于不用全看“洋标准”脸色,国产芯片也能跟着本土模型需求调整方向。
结尾一句话点评:DeepSeek的降价只是序幕,TileLang撬动的才是根本——国产AI终于摆好了“模型提需求、工具接得住、芯片跟得上”的牌桌。与英伟达对垒尚需时日,但自主可控的生态棋局,已然落子。
来源:淡定微风Q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