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 《围猎》《沉默的荣耀》 同样谍战剧 ,一个被骂 一个哭到窒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2 12:21 1

摘要:你敢信吗?同一档期上线的两部谍战剧,命运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部顶着“王阳主演”的名头高调开播,结果观众追了五天才发现——王阳出场不到十分钟,剧情碎得像被狗啃过的拼图,网友直接炸锅:“这哪是《围猎》,分明是‘围观众韭菜’,割得明明白白!”而另一部悄无声息上线

你敢信吗?同一档期上线的两部谍战剧,命运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部顶着“王阳主演”的名头高调开播,结果观众追了五天才发现——王阳出场不到十分钟,剧情碎得像被狗啃过的拼图,网友直接炸锅:“这哪是《围猎》,分明是‘围观众韭菜’,割得明明白白!”而另一部悄无声息上线的《沉默的荣耀》,才更新四集,豆瓣短评区就已经被“破防了”“泪崩”刷屏:“这才是真正的主旋律,不喊口号也能戳心窝子。”

先说《围猎》。宣传阵仗搞得跟大片首映似的,演员阵容也确实能打:王阳、于和伟、张志坚,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剧抛脸”级别的实力派。可真一点开,好家伙,直接梦回“买家秀vs卖家秀”现场——王阳戏份少得可怜,主线剧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逻辑漏洞多到能当筛子使。有网友调侃:“我冲着王阳来的,结果他只是来打卡领片酬的。”更离谱的是,关键转折全靠角色“突然顿悟”,前一秒还在犹豫人生,后一秒就觉醒革命信仰,连个铺垫都没有,看得人一脸懵。有资深剧评人犀利点评:“这不是谍战剧,是披着特务外衣的家庭伦理大杂烩,感情线比任务线还复杂。”

反观《沉默的荣耀》,没搞什么发布会、热搜轰炸,却稳扎稳打用真实历史打底,讲的是1949到1952年间,一批潜伏在台湾的地下党员几乎全员牺牲的悲壮往事。剧中于和伟饰演的吴石将军,原型正是被誉为“密使一号”的真实英雄。有一幕直接把观众整破防了:他托孤时嘴角带着笑,眼底却全是泪光;面对宪兵包围,他站得笔直,只淡淡一句“我无话可说”,那份镇定与决绝,让人心里咯噔一下——这哪是演?这是灵魂在跟历史对话!

还有一次任务交接的戏,堪称“低调天花板”。地下党员老陈在街头被特务盯上,他面不改色地把情报卷进糖纸,顺手塞给路边卖糖葫芦的小孩。全程没飙车、没枪战,镜头甚至都没抖一下,但那种“静水深流”的紧张感,愣是让人看得手心冒汗,心跳跟着节奏走。有网友留言说:“以前看谍战觉得炫酷,现在才懂,真正的英雄,是笑着走进黑夜的人,连背影都不带慌的。”

更难得的是,《沉默的荣耀》从不把人物往神坛上捧。他们也会怕,会想家,会在夜深人静时偷偷看亲人的照片。有个细节特别戳心:女特工林婉清在发完最后一封电报后,轻轻哼起家乡的小调,然后平静地烧毁文件,等特务破门而入。她没有反抗,只轻声说了一句:“我完成了我的任务。”没有热血口号,也没有悲情BGM,可这句话比任何呐喊都更有力量——那是信仰落地的声音。

有人说,现在的影视剧越来越“飘”,主角光环开满级,感情线乱炖,爆炸场面不断,好像不热闹就不叫谍战。可《沉默的荣耀》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它用克制表达深情,用沉默承载重量,用真实致敬历史。它不讨好眼球,也不迎合爽感,但它赢了人心。

我们不该只盯着谁演技炸裂、谁出场时间长,而更该思考:为什么一部剧能让我们记住角色的名字,而另一部看完连剧情都串不起来?答案或许就藏在创作的初心里——你是想讲个故事,还是想真正致敬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围猎》或许赢了流量,但《沉默的荣耀》赢了人心。它提醒我们:英雄从来不是剧本里的工具人,他们是用生命写下信仰的人。我们今天能安稳地刷剧、吐槽、追更,正是因为当年有人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牺牲。

所以,请别再用“爽剧”的标准去衡量这样的作品。它不需要爆米花式的热闹,它要的,是你安安静静地看完,然后,在心底轻轻说一句:

山河无恙,因你们曾负重前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来源:影视小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