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碰瓷名企翻车记:40万赔偿砸醒“毒流量”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2 12:45 1

摘要:“索赔500万!账号被封!资产被冻!”曾靠碰瓷胖东来赚足眼球的网红“柴怼怼”和“内裤姐”,如今正吞下自己种的苦果。他们的故事,为所有企图靠“黑红”变现者敲响了警钟。

“索赔500万!账号被封!资产被冻!”曾靠碰瓷胖东来赚足眼球的网红“柴怼怼”和“内裤姐”,如今正吞下自己种的苦果。他们的故事,为所有企图靠“黑红”变现者敲响了警钟。

2025年,一场针对“碰瓷式维权”的法律重拳密集落下。网红“柴怼怼”因无依据指责胖东来玉石暴利,其名下600万资产遭法院冻结;另一位被称为“内裤姐”的网红,因发布胖东来红内裤导致过敏的不实视频,被判赔偿40万元并公开道歉30天。这些案例标志着,网络“毒流量”的生意经,终于到了翻篇的时刻。

这些“维权专业户”的套路高度相似,通常遵循“挑名企、编黑料、炒舆论、吃流量”的四步法。

他们深谙“黑红也是红”的流量密码,专门挑选胖东来这类有良好口碑和高公众关注度的企业作为目标。接着,他们会编造耸人听闻的指控,例如“成本几百元的玉石卖到数千几万”,或发布经过恶意剪辑的视频片段。

在炒作舆论阶段,他们利用公众对“为富不仁”的刻板印象,将自己包装成“打假斗士”以博取同情和支持。最终目的则是流量变现:“柴怼怼”在近90天内通过直播带货销售额达50万至75万元。

面对诽谤,以往许多企业可能选择息事宁人。但胖东来此次选择了硬刚到底,为行业提供了教科书式的反击样本。

胖东来的反击策略核心是用透明数据直面质疑。面对“玉石暴利”的指控,胖东来直接公布经营数据:和田玉一季度销售额2190万元,毛利率仅20%,占集团总销售额的0.34%,完全推翻了暴利之说。

同时,胖东来不惜代价用证据说话。为自证红内裤质量合格,企业自费14万元检测200多件商品,出具53页检测报告。更重要的是,他们坚决诉诸法律,不仅起诉侵权者,还提出高额索赔,显著提高了造谣者的违法成本。

司法机关和监管部门的积极作为,成为遏制“碰瓷”乱象的关键力量。

中央网信办自2025年5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企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四类突出问题。国家网信办随后将“柴怼怼”等账号作为典型案例通报,相关账号被依法依约关闭。

法律判决也体现出惩罚性赔偿导向。魏都区法院在“红内裤”案判决中明确指出,考虑到胖东来的企业规模和名誉损害程度,判赔额应能覆盖企业损失并起到惩戒作用。这种判决向社会传递了明确信号:网络并非法外之地。

根治“碰瓷”痼疾,需要形成全链条治理体系。

法律层面需加快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恶意诽谤实施惩罚性赔偿,让造谣者“痛到不敢再犯”。平台责任同样关键,平台应建立自动核查机制,例如当指控企业的视频播放量超10万次时,强制插入官方声明以打破信息垄断。

对于广大网民,培养理性判断力至关重要。遇到企业负面新闻时,应多问几句“证据链完整吗?”、“有没有其他信源?” 公众用脚投票的支持,例如在胖东来事件后,其门店日销售额反而增长30%,正是对诚信经营的最好保护。

当守规矩的企业需要以关停威胁换取公道时,受损的不仅是某个品牌,更是整个社会的诚信根基。胖东来的胜利,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更是商业文明对抗“毒流量”的一次标志性胜利。

正如一位法律人士所言:“当造谣成本高于流量收益,商业环境自会廓清迷雾。” 这系列案件预示着,靠抹黑企业攫取流量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来源:围炉笔谈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