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塞尔谈巴罗尼:他需要更多时间,但谁会给呢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2 06:14 1

摘要:又来了,这种教练“一年游”的戏码。迪亚戈·福塞尔在《队报》上的那几句话,算是说出了不少圈内人的心里话。他替巴罗尼在拉齐奥的短暂执教感到惋惜,认为一年时间根本不够一个教练给球队打上自己的烙印。这话说得没错,简直是老生常谈,但每次发生时,还是让人觉得有点不是滋味。

又来了,这种教练“一年游”的戏码。迪亚戈·福塞尔在《队报》上的那几句话,算是说出了不少圈内人的心里话。他替巴罗尼在拉齐奥的短暂执教感到惋惜,认为一年时间根本不够一个教练给球队打上自己的烙印。这话说得没错,简直是老生常谈,但每次发生时,还是让人觉得有点不是滋味。

福塞尔的观点很直接:教练需要时间。每次换帅都意味着推倒重来,浪费时间。我跑了这么多年体育新闻,这种事见得太多了。一个教练带着他的战术板和理念来到新球队,从熟悉球员特点到建立更衣室信任,再到把战术思想灌输到球场上的每一个细节,哪一样不需要时间?一年,刨去夏天的季前准备和冬歇期,真正能用来打磨球队的完整时间,其实相当有限。尤其是对巴罗尼这种并非顶级豪门出身,更依赖体系和调教的教练来说。

拉齐奥最终联赛排名第七,这个成绩说好不好,说坏不坏。对于一支志在欧洲赛场的球队,这显然是不及格的。俱乐部以“个人原因”和巴罗尼解约,这个说法很官方,也很体面。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核心问题还是成绩没达到高层的预期。球迷的不满,媒体的压力,这些都汇聚成一股力量,让管理层很难做出“再给他一年”的决定。我记得几年前,另一支意甲中游球队也是类似的情况,赛季初雄心勃勃,换了个新教练,结果赛季中段一波不胜,球迷就在主场打出横幅了,俱乐部主席的电话估计都要被打爆。最后?教练当然是下课了。职业足球就是这么现实。

所以福塞尔的话虽然在理,但某种程度上也显得有些理想化。他作为一名前球员,或许更能从竞技和团队建设的角度出发。而对于俱乐部主席和体育总监来说,他们桌上的报表可不只有战术分析,还有球票销售、赞助商满意度和转播收入。第七名意味着无缘下赛季的欧洲赛事,这直接关系到俱乐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欧元的收入。在这种真金白银的压力面前,“耐心”这个词就显得特别奢侈。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连锁反应,巴罗尼从拉齐奥离开,马不停蹄地就要去都灵接手。而都灵为了给他腾位置,就得和现任主帅瓦诺利谈解约。这一环扣一环,像多米诺骨牌。一个教练的下课,往往是另一个教练上任的开始,整个教练市场就在这种不断的轮转中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对巴罗尼个人来说,这不算最坏的结果,起码没赋闲在家,马上就在意甲找到了新工作。可对都灵来说,他们也面临着福塞尔所说的“从头再来”的循环。他们能给巴罗尼在拉齐奥没能得到的“更多时间”吗?这得打个问号。

回想巴罗尼在拉齐奥的这一年,并非一无是处。球队有过一些不错的比赛,也展现过清晰的战术思路。但稳定性,确实差了点。这或许就是时间不足的体现,战术体系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球员的执行力时好时坏。当球队无法持续拿出令人信服的表现时,教练自然就成了第一个被问责的人。

福塞尔的感慨,其实也道出了现代足球的一种困境。俱乐部越来越像急功近利的企业,教练则像是项目经理,合同期内必须拿出亮眼的KPI。做不到?那就换人。这种模式或许能在短期内刺激成绩,但从长远看,对球队文化的塑造和青训体系的延续,真的有好处吗?我看未必。拉齐奥在解雇巴罗尼后,据说想找一个能延续青训计划的新教练。这本身就有点矛盾,一个只待了一年的教练,谈何对青训产生深远影响?他们需要的,恰恰是一个能稳定干上三五年的人。

说到底,福塞尔的话点醒了我们,但现实并不会因此改变。巴罗尼的拉齐奥生涯就这么结束了。他现在要去都灵开启新的篇章,而拉齐奥则会迎来又一位新帅。大家又将回到同一起跑线,开始新一轮的磨合与期待。明年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又在讨论另一位“需要更多时间”的教练呢?很有可能。

来源:另眼看体育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