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州疾控温馨提示,国庆、中秋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同时气温逐渐转凉,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风险增加。
苏州疾控温馨提示,国庆、中秋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同时气温逐渐转凉,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风险增加。
本月提醒关注流感、食源性疾病仍需继续警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风险,户外活动谨防蚊虫。
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指的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疾病。其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是在全球广泛流行的2种常见病毒性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皮疹、全身疼痛。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其他症状包括皮疹、肌肉痛、乏力等。人1-2周内恢复,但部分患者的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防控建议
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主要措施是防蚊。防控的关键在于切断蚊虫的“生存链”和“叮咬链”,秋季防蚊注意处理积水,及时清理积水容器是关键,防止蚊虫孳生。
切断“生存链”
1.伊蚊主要孳生在小型容器积水内,清理积水环境很重要。
2.家中的花盆托盘、水桶等小型积水容器,垃圾、废旧杂物、杂草等要经常清理。
3.家庭备用蓄水池和种养水生植物的水体,要坚持每周换水一次,换水时应将蓄水池内壁和水生植物的根部及容器内壁彻底清洗干净或使用沙子养植。
4.有庭院的家庭要经常清疏排水沟渠和排污井,保持流水畅通。房前屋后不常用的盆罐应清除或倒置存放(翻盆倒罐),防止积水。
5.建筑物的反梁结构和平顶屋应设置排水系统,每周疏通和清除淤积一次;雨棚要改建成斜坡,防止积水;屋顶水箱加盖密闭。
6.对不能清除的孳生地要用投放灭蚊蚴剂和养鱼的方法控制蚊蚴孳生。
阻断“叮咬链”
1.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使用蚊帐。
2.居家有成蚊时,可使用杀虫气雾剂、蚊香(盘式蚊香、电热蚊香)等卫生杀虫剂,或电蚊拍等灭蚊工具进行灭蚊。
3.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婴儿车使用婴儿车蚊帐。
4.出行准备防蚊用品,暴露皮肤可涂抹有效驱避剂,按说明书使用、定期喷涂。
5.外出活动出汗后,要及时洗澡。
6.无论是行程中还是返程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主动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有没有被蚊子叮咬过,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7.伊蚊白天叮咬高峰是黎明前和傍晚后(尤其是6-8时,17-19时),减少这些时段在树荫、草丛、灌木、积水等处逗留。
流行性感冒
关注度:★★★★☆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可发生聚集性疫情。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建议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在环境密闭、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手段。
4.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减少人员接触,做好防护及时就诊。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十月气温变化大,适合一些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同时节假日聚餐增多,应重点关注。
预防建议
1. 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不吃病死禽、畜肉和腐败变质的食物;加工生食、熟食、半成品的工具、容器分开使用。
2. 控制细菌繁殖。合理储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不宜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3. 杀灭病原菌和灭活毒素。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煮熟煮透再吃,剩饭剩菜不宜反复加热,食用前务必加热煮透。
4.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饮用水要达标,新鲜果蔬仔细挑;生食瓜果要洗净,保质期过不再吃。
来源:名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