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日,诺华宣布瑞米布替尼片已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在接受H1抗组胺药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成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瑞米布替尼片为每日两次口服片剂,无需注射和实验室监测。它是首个获FDA批准用于治疗CSU的BTK抑制剂(BTKi)。
10月1日,诺华宣布瑞米布替尼片已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在接受H1抗组胺药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成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瑞米布替尼片为每日两次口服片剂,无需注射和实验室监测。它是首个获FDA批准用于治疗CSU的BTK抑制剂(BTKi)。
瑞米布替尼片通过靶向阻断BTK信号通路来抑制肥大细胞中组胺及其他促炎介质的释放,为CSU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诺华已在包括欧盟、日本和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提交了瑞米布替尼片用于治疗CSU的上市申请,并在中国被授予优先审评。
此次获批是基于III期REMIX-1和REMIX-2临床试验的结果,这些试验纳入了在二代H1抗组胺药治疗下仍有症状的患者。瑞米布替尼片在第12周相较安慰剂在瘙痒(ISS7)、风团(HSS7)以及每周荨麻疹活动度(UAS7)的基线变化方面显示出优效性。与安慰剂相比,接受瑞米布替尼片治疗的患者在早至第2周及第12周达到良好控制的比例显著更高(UAS7≤6),且约1/3的患者在第12周实现瘙痒和风团完全消失。最快可在两周内观察到症状缓解,安全性良好,且无需实验室指标监测。瑞米布替尼片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瘀点、头痛等。
CSU是一种由肥大细胞驱动的疾病,被认为由免疫失调引起。在CSU患者中,免疫系统可通过免疫球蛋白E(IgE)或免疫球蛋白G(IgG)通路被激活,这会导致某些免疫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的BTK通路被激活。一旦BTK被激活,就会引发组胺和其他促炎介质的释放,导致CSU常见的血管性水肿、瘙痒性风团等临床症状。
CSU的症状不可预测,可能在没有明确诱因的情况下反复发作并持续六周或更久,CSU确诊可能需要长达24个月。许多患者表示,CSU的症状对睡眠、工作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抗组胺药是一线治疗,但即使加大剂量,仍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存在症状。对抗组胺药应答不佳的患者,可选择注射的治疗方案,但只有不到20%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接受了该治疗。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来源:阿乐科学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