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出生在桐柏月河,和湖北交界,那儿和信阳一样,盛产水稻和小麦。
没有想法到吧,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也不喜欢喝胡辣汤。
河南人都吃面,烩面,炝锅面,各种面食。
我出生在桐柏月河,和湖北交界,那儿和信阳一样,盛产水稻和小麦。
我们和河南吃面的习惯不一样,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吃米,一天三顿吃都不腻的那种。
20年前到郑州上学,很好奇为什么街上到处都是胡辣汤店。
这玩意看起来黏糊糊的,一股浓浓的胡椒味,满嘴热辣,浓郁得让人一时难以咽下。汤里有面筋、牛肉等主料,还搭配了黄花菜、木耳、花生等丰富配菜。
第二口实在咽不下去了,稠的捞了捞,沾点油馍头吃了吃了事。
之后好几年,都没有想吃胡辣汤的念头。
当时就想,也不好吃阿,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实在不理解。
后来,外地的同学,朋友,或者合作伙伴来郑州总会提到想尝尝胡辣汤。
慢慢的,一次,两次,就渐渐吃上了胡辣汤,甚至有时候中午也吃。
我媳妇以前跟我去逍遥镇吃早饭,她都是吃豆腐脑或者豆沫,慢慢的豆腐脑里掺点胡辣汤。
现在胡辣汤和油馍头也成了她的标配了。
你要问我胡辣汤有什么好吃的,我也说不出来,好像也没有啥好吃的,但是就是长时间不吃,确实是想的慌!
最近网上发生了一件事!
有个唱歌的在演唱会上说,陕西的胡辣汤才是真正的胡辣汤,隔壁河南的难吃得很。
这件事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
我想说的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没有必要踩一捧一,好不好吃,不是某一个人说了算的。
小时候,以为这个世界上的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长大了才知道如果不长大有多好!
其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陕西的糊辣汤,源于河南,是河南人逃难带过去,经当地融合,才形成了现在的风味。
做子女的会嫌弃父母丑吗?会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吗?
当然每个人都有说话的自由,自言自语,关起门来,谁说,说什么都可以!
还觉得很委屈?
既然选择成为公众人物,就应该承担起沉甸甸的“公共责任”,考虑公众影响,尊重公序良俗。
来源:美食征途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