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人在体检中查出 “乙肝病毒携带” 后,会立刻陷入恐慌,觉得自己已经 “肝病上身”,甚至担心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其实,乙肝病毒携带与活动性肝病并非一回事,很多人因误解陷入认知陷阱,反而影响身心健康。今天就来揭穿 3 个常见误区,帮大家正确看待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不少人在体检中查出 “乙肝病毒携带” 后,会立刻陷入恐慌,觉得自己已经 “肝病上身”,甚至担心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其实,乙肝病毒携带与活动性肝病并非一回事,很多人因误解陷入认知陷阱,反而影响身心健康。今天就来揭穿 3 个常见误区,帮大家正确看待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陷阱一:乙肝病毒携带 = 肝脏已受损
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指的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肝功能长期处于正常范围,肝脏没有出现炎症、纤维化等损伤,且没有乏力、黄疸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病毒通常处于 “休眠” 或低复制状态,对肝脏暂时没有造成明显伤害,与 “肝病发作” 有本质区别。只有当病毒激活、肝功能异常时,才需要警惕肝病进展。
陷阱二:病毒携带就必须吃药治疗
很多病毒携带者认为 “有病毒就要吃药”,其实并非如此。是否需要治疗,关键看病毒复制情况和肝脏健康状态:若乙肝病毒 DNA 定量检测为阴性,肝功能持续正常,且肝脏影像学检查无异常,通常不需要启动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只有当病毒复制活跃(DNA 阳性)、肝功能异常,或存在肝纤维化风险时,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陷阱三:病毒携带不能正常生活
部分病毒携带者担心传染他人,不敢正常社交、结婚生子,甚至回避工作。实际上,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日常共餐、握手、拥抱等接触不会传染;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病毒携带妈妈也能生出健康宝宝。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和定期监测,病毒携带者完全可以拥有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在太原,太原龙城中医医院会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提供全面的复查服务,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 DNA 定量、肝脏弹性检测等,同时通过科普活动帮助大家走出认知误区。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每 3-6 个月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毒和肝脏状态,无需过度焦虑,科学管理就能守护肝脏健康。
来源:太原肝病刘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