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将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做深做实,变“阶段性”宣传为“常态化”教育,日喀则市消防救援支队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并严格执行“每周半天”社会面定点宣传活动机制。此机制旨在通过高频次、近距离、面对面的宣传方式,持续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将防火安全的“种子”播撒在群
为进一步将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做深做实,变“阶段性”宣传为“常态化”教育,日喀则市消防救援支队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并严格执行“每周半天”社会面定点宣传活动机制。此机制旨在通过高频次、近距离、面对面的宣传方式,持续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将防火安全的“种子”播撒在群众心中。
一、机制固化,确保宣传“有时有点”。支队将每周三(或周五)下午固定为社会面“消防安全宣传日”,每次活动时长不少于半天。各大队、消防救援站(如珠峰蓝焰驿站等)在辖区内的人流密集区域(如市民广场、大型商超门口、主要街道交叉口)、重点单位(如学校、医院周边)或火灾风险较高的社区、村落设立固定宣传点。通过将宣传时间、地点相对固化,方便群众知晓并参与,形成了“消防每周都来”的良好预期,使消防安全宣传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内容丰富,力求宣传“有料有用”。每次“每周半天”活动均围绕当前防火重点设定主题,确保宣传内容贴近实际、与时俱进。宣传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季节性主题:如冬季取暖安全、春季大风天防火、夏季用电安全等。针对性主题:反复强调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农牧区用火用电、寺庙古建筑防火、“九小场所”消防管理等高风险领域的安全知识。普适性主题:普及如何排查家庭火灾隐患、如何正确报火警、如何扑救初起火灾及如何火场逃生等基本技能。宣传人员通过发放藏汉双语宣传手册、展示消防器材、播放警示案例视频等方式,让宣传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三、形式多样,推动宣传“有声有色”。活动现场不仅是发放资料的窗口,更是互动学习的课堂。“一对一”讲解:宣传员针对不同人群(老年人、学生、商户店主等)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提供个性化安全建议。器材体验:邀请群众亲手操作灭火器、佩戴逃生面具体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有奖问答:通过简单的消防安全知识问答,发放小礼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巩固学习效果。
四、成效初显,实现宣传“有行有效”。自“每周半天”机制运行以来,已累计开展200余次活动,覆盖群众近2万人次。这种“雷打不动”的宣传模式,不仅扩大了消防知识的覆盖面,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识。许多群众反映:“现在每周都能看到消防员在做宣传,听得多了,自己在家也会注意检查电线、提醒家人安全用电了。”此举有效打通了消防安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日喀则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下一步,日喀则市消防救援支队将继续坚持并优化“每周半天”宣传机制,根据反馈不断调整宣传内容和形式,并探索与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联动,让消防安全宣传的根基扎得更深、影响更广。
来源:西藏日喀则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