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赛道杀疯了!6家中国企业硬刚全球巨头,技术破局抢话语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2 07:43 1

摘要:2025年三季度有两个科技新闻特别提气:一是雷鸟创新的AR眼镜二季度全球出货量占比冲到39%,直接把垄断多年的海外品牌拉下马;二是长鑫存储宣布年底前交付HBM3样品,2026年就要全面量产,这可是AI服务器的核心存储部件,以前全靠三星、美光供应。

2025年三季度有两个科技新闻特别提气:一是雷鸟创新的AR眼镜二季度全球出货量占比冲到39%,直接把垄断多年的海外品牌拉下马;二是长鑫存储宣布年底前交付HBM3样品,2026年就要全面量产,这可是AI服务器的核心存储部件,以前全靠三星、美光供应。

这两条赛道的突破,看着是两家企业的事,其实背后是雷鸟创新、歌尔股份、京东方、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华为这6家中国企业,在AI眼镜和存储芯片两大领域联手突围。要知道以前,AI眼镜73%的市场份额被海外巨头把持,核心的光波导技术买都买不到;存储芯片更惨,全球市场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垄断,我们每年要花上千亿进口,还得担心断供风险。但2025年,这6家企业靠技术硬实力,硬是在两条赛道上撕开了口子,不仅让产品价格降了下来,更在全球产业链里抢回了话语权。

要搞懂这6家企业怎么破局,得先把两条赛道的逻辑分开说,它们的打法各有侧重,但核心都是“抓核心技术,啃硬骨头”。

先看AI眼镜赛道,这行的关键不是做个能显示的眼镜,而是要解决“看得清、戴得轻、用得起”三个问题,雷鸟创新、歌尔股份、京东方正好在这三个环节形成了互补。

雷鸟创新的核心优势是技术整合,它能把不同的核心部件捏合成体验好的产品。比如它的AR眼镜用了自研的“凤鸣”光学引擎,能让画面清晰度比行业平均水平高40%,重量却控制在72克,比普通眼镜重不了多少。2025年二季度能冲到全球第一,靠的就是这种“高性价比+好体验”的组合,把AR眼镜的价格从以前的七八千拉到了三千左右,普通消费者也买得起。而且它还和华为合作,接入了鸿蒙生态,能和手机、平板无缝连接,用户用起来更方便,这也是它能快速抢占市场的关键。

歌尔股份则是AI眼镜的“制造后盾”,全球有70%的中高端AR/VR设备都是它代工的,包括雷鸟创新、Meta的产品。它的优势不是简单的组装,而是能把制造工艺做到极致,比如它的精密注塑技术,能让眼镜的机身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既保证了轻便,又能承受日常磨损。2025年上半年,歌尔股份的VR/AR业务收入同比涨了58%,订单排到了年底,这种制造能力,是海外代工厂很难替代的,毕竟它在这个领域做了十年,积累的工艺经验不是短期能追上的。

京东方则抓住了AI眼镜的“眼睛”——微显示屏。AR眼镜要清晰,关键靠微显示屏,京东方的ADS Pro微显示屏,像素密度能达到3000PPI,比手机屏幕还清晰,而且功耗只有传统显示屏的60%,能让眼镜的续航从2小时提到4小时。2025年它的微显示屏全球市占率已经超过35%,雷鸟创新、华为的AI眼镜都在用它的屏幕,有了这种核心部件的支撑,中国AI眼镜企业就不用再看海外供应商的脸色。

再看存储芯片赛道,这条赛道的技术门槛更高,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华为则分别在NAND闪存、DRAM内存、存储生态三个方向突破,形成了“自主研发+生态协同”的格局。

长江存储主攻的是NAND闪存,就是我们手机、电脑里用的固态硬盘。以前全球NAND市场被三星、铠侠垄断,长江存储靠自研的Xtacking架构,硬是打破了垄断。这种架构能把存储芯片的“读写层”和“存储层”分开做,再叠在一起,既能提高存储密度,又能加快读写速度。现在它已经能稳定量产294层3D NAND芯片,技术水平接近SK海力士,2025年的产能能占到全球市场的12%,国内的华为、小米、联想都在大量采购它的产品,再也不用依赖进口。而且它还在推进300层以上的研发,下一步就要追三星的技术水平,这种持续迭代的能力,是它能在全球市场立足的根本。

长鑫存储则专注于DRAM内存,就是电脑里的内存条、服务器里的运行内存。DRAM的技术门槛比NAND还高,以前全靠三星、美光供应,长鑫存储从2016年开始投入研发,花了八年时间,终于实现了17纳米DRAM的稳定量产,这是国内企业第一次掌握自主的DRAM核心技术。2025年它的产能达到每月18万片晶圆,能满足国内20%的DRAM需求,金士顿、威刚这些国际品牌也开始采购它的产品。更关键的是,它还在布局HBM(高带宽内存),这是AI服务器的“刚需”部件,以前全靠三星、美光供应,价格特别贵。长鑫存储的HBM3样品年底就要交付,2026年量产,一旦成功,国内AI服务器企业的成本至少能降20%,这对整个AI产业链来说都是好事。

华为则在存储生态上做支撑,它不直接生产存储芯片,但能通过鸿蒙系统把存储芯片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比如它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能把手机、电脑、服务器里的存储资源整合起来,用户用起来就像有一个“超级硬盘”,而且数据安全有保障。2025年华为的存储服务器全球市占率超过18%,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芯片都能无缝接入它的系统,这种生态协同,能让中国存储芯片企业更快地打开市场,毕竟有了应用场景,芯片的价值才能真正落地。

这6家企业的突围,其实不是偶然,而是中国科技企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缩影。以前我们做科技产品,要么缺核心部件,要么缺制造能力,只能赚点辛苦钱,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能在AI眼镜、存储芯片这些高端领域,形成从核心部件到产品再到生态的完整链条,这种能力,是海外企业很难复制的。

比如AI眼镜赛道,雷鸟创新负责产品整合,歌尔股份负责制造,京东方负责屏幕,三家联手就能做出比海外产品性价比更高的东西;存储芯片赛道,长江存储做NAND,长鑫存储做DRAM,华为做生态,三家协同就能打破海外垄断。这种“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模式,正是中国企业能在双赛道上快速突围的关键。

而且这种突破带来的好处,不只是企业赚钱,更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AI眼镜价格降下来,我们能用上更轻便、更清晰的智能设备;存储芯片自主化,我们的手机、电脑就不会因为海外断供而涨价,甚至买不到。2025年三季度,国内AI眼镜的销量同比涨了180%,存储芯片的国产化率从18%提到了26%,这些数据背后,都是这6家企业技术突破带来的改变。

现在好多人说科技行业卷,但这种卷是好事,卷的是技术,卷的是体验,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和整个产业链。以前海外巨头能随便定价,现在中国企业靠技术把价格打下来,还能提供更好的体验,这就是话语权的体现。

未来,随着这6家企业在技术上继续迭代,AI眼镜可能会像手机一样普及,存储芯片的国产化率还会继续提高,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里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毕竟,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自己掌握了,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你觉得在AI眼镜和存储芯片这两条赛道里,哪家中国企业的突破最让你惊喜?或者你还期待中国企业在哪些科技领域实现突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是知足常乐,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秘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