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日起,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主播等灵活就业群体的个税征收迎来明确调整,国家税务总局2025年第16号公告划定了新的计税规则,其中“月入6250元以下不扣税”的政策让不少人关注,但这笔税怎么算、谁能享受、平台要做什么,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厘清。
2025年10月1日起,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主播等灵活就业群体的个税征收迎来明确调整,国家税务总局2025年第16号公告划定了新的计税规则,其中“月入6250元以下不扣税”的政策让不少人关注,但这笔税怎么算、谁能享受、平台要做什么,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厘清。
先搞懂核心变化:计税方式变了,优惠更实在
这次调整最关键的变化是统一了计税口径,结束了过去“劳务报酬”和“经营所得”可选的模糊状态,让中低收入者能切实享受到优惠。
旧规下,灵活就业者的收入可能按“劳务报酬所得”单笔预扣,每笔都要扣20%-40%的税,或者被归为“经营所得”计税,两种方式要么税负偏高,要么存在规范漏洞。新规明确,平台合作的灵活就业人员收入统一按“劳务报酬所得”计税,采用累计预扣法按月计算,充分考虑了灵活就业者收入不稳定的特点,避免了过去“多劳多扣”的问题。
而大家关心的“月入6250元以下不扣税”,其实是“5000元免征额+20%费用扣除”叠加后的结果。计算公式里,会先从收入里扣掉20%的费用(相当于成本扣除),再减去每月5000元的基本减除额,剩下的部分才是计税收入。按照这个规则,当月收入≤6250元时,(6250-6250×20%-5000)=0,自然不用缴税,这个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平台合作的灵活就业人员。
算清你的个税:不同收入档次差多少?
新规下,收入不同,税负差异很明显,用几个常见案例就能看明白,这些计算方式适用于2025年10月及以后的收入核算。
以月入6000元的兼职主播为例,旧规可能按单笔预扣20%,每月要缴1200元个税;新规下,先扣20%费用即1200元,再减5000元免征额,计税收入为负数,实际缴税0元,相当于每月多拿1200元。
月入1万元的外卖骑手,旧规单笔预扣通常要缴2000元左右;新规计算时,扣除20%费用(2000元)和5000元免征额后,计税收入只剩3000元,按3%最低税率缴税,仅需90元,税负降幅超过95%。
月入1.5万元的网约车司机,旧规每月缴税约2400元;新规下,扣除20%费用(3000元)和5000元免征额后,计税收入7000元,适用3%税率,只需缴210元,每月能省2190元,一年下来可节省超过2.6万元。
不过高收入群体税负会有调整,年收入超过12万元或适用30%以上税率的,多个平台的收入会合并计算,避免了过去分散收入避税的情况,这也是税收公平原则的体现。
不止个税:增值税优惠和平台责任同步明确
这次调整不只是个税变化,增值税政策和平台义务也有明确要求,这些都直接影响灵活就业者的实际收入。
增值税方面,延续了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月收入不超过10万元的灵活就业人员,直接免征增值税;月收入超过10万元的,按1%的税率缴纳,比过去3%的税率降低了不少;如果连续12个月收入超过500万元,就需要注册经营主体自主申报,这个标准和企业纳税人的认定规则一致。
平台的责任也被大幅强化,新规明确要求平台按月代扣代缴个税,结束了过去平台通过复杂法律关系规避责任的情况。如果平台未按规定代扣代缴,最高可罚款50万元,这个处罚力度能有效督促平台规范操作。更重要的是,平台出具的完税凭证,未来可能成为认定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据,为灵活就业者维权提供支持。
对于多平台兼职的人来说,不用自己来回奔波核算,平台会自动分摊缴税,税务部门也会推送跨平台收入数据,确保收入记录完整,既方便又能避免瞒报漏报的风险。
关键提醒:这3件事不做,可能少拿钱
享受优惠的同时,还有几个细节必须注意,否则可能错过本该拿到的实惠。
首先要及时填报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这六项支出,都能在计税时额外扣除,最高每月可享受11400元的减免。比如家里有老人要赡养、有房贷要还的灵活就业者,即使月入8000元,算上专项扣除后可能也不用缴税,这些扣除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上直接填报,填报后平台会自动同步数据。
其次要保存好结算记录,包括平台的收入明细、扣款凭证等,虽然平台会代扣代缴,但万一出现数据错误,这些记录就是核对的关键依据,建议每月截图或下载保存,至少留存到次年汇算清缴结束。
最后要记得参与年度汇算清缴,灵活就业者的个税按年计算、按月预缴,次年3月至6月可以办理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如果存在月份收入波动大、专项附加扣除未及时填报等情况,汇算时可能会收到退税,这笔钱千万不要遗漏。
个人观点:新规不只是减税,更是规范保障
1. 优惠瞄准刚需群体:新规的核心是“扶中低收入、促公平”,月入1万元以下的群体税负大幅下降,这部分人正是灵活就业群体的主力,政策精准贴合了他们的需求,能切实改善收入水平。
2. 规范比减税更重要:统一计税方式、强化平台责任,不仅堵住了税收漏洞,更让灵活就业者的收入有了正式记录,这些纳税记录未来可能和社保、信贷等权益挂钩,长远来看是对灵活就业群体的保障。
3. 主动了解才能享满福利:很多人只知道“月入6250元不扣税”,却忽略了专项附加扣除等隐形优惠,建议大家多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或APP,及时跟进政策细节,避免浪费优惠额度。
这次个税调整不是简单的“减税”,而是对灵活就业群体税收制度的一次完善,既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负担,也让行业发展更规范。随着灵活就业群体规模扩大,这类政策会越来越细化,及时掌握规则才能更好地享受福利。
我是财税研究员老周,每天会分享个税优惠、社保政策等民生财税知识,帮大家把政策读懂、把实惠拿满。
你属于灵活就业群体吗?10月的收入已经按新规计税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实际情况,也可以提出关于计税的疑问,咱们一起交流。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社保大白话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