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伊始,安徽铜陵一起普通的离婚案因线上庭审视频的曝光,迅速突破地域界限,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原告燕冬萍声泪俱下的控诉与被告盛祖宝哽咽的辩解形成尖锐对立,而判决时刻的一抹微笑更让事件彻底发酵。这场婚姻的破裂不仅揭开了异地夫妻的相处困境,更引发了公众对婚姻
2025年伊始,安徽铜陵一起普通的离婚案因线上庭审视频的曝光,迅速突破地域界限,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原告燕冬萍声泪俱下的控诉与被告盛祖宝哽咽的辩解形成尖锐对立,而判决时刻的一抹微笑更让事件彻底发酵。这场婚姻的破裂不仅揭开了异地夫妻的相处困境,更引发了公众对婚姻责任、财产分配与道德评判的深度讨论。
一、七年婚姻:从结合到破裂的轨迹
燕冬萍与盛祖宝的婚姻始于七年前,安徽铜陵姑娘燕冬萍与江苏东海小伙盛祖宝经人介绍相识,彼时21岁的燕冬萍正值青春,盛祖宝的朴实诚恳打动了她,两人很快步入婚姻殿堂。婚后第二年,女儿的出生让小家庭充满希望,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也逐渐显现。为了支撑家庭开销,性格木讷的盛祖宝接受了燕冬萍的建议,前往北京从事外卖配送工作,从此开启了长达五年的异地婚姻生活。
起初,这段分工明确的婚姻尚能维持平衡。盛祖宝将外卖配送的辛苦所得尽数寄回家里,每月雷打不动的8000元汇款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五年累计金额达48万元。燕冬萍则留在家乡,一边照顾年幼的女儿,一边在社区超市打零工补贴家用,闲暇时会通过视频和盛祖宝分享女儿的成长点滴——第一次学会骑车、幼儿园的绘画奖状,这些细碎的日常成了异地夫妻间最温暖的联结。盛祖宝每次回铜陵,都会提前买好女儿爱吃的北京果脯和燕冬萍念叨过的护肤品,一家人短暂团聚的日子,总能暂时冲淡分离的苦涩。
转折发生在2023年。燕冬萍在一次整理盛祖宝行李箱时,发现了一张陌生女性的口红印记,追问之下,盛祖宝只含糊解释是“同事不小心蹭到的”。虽无实据,但猜忌的种子已然埋下。此后,燕冬萍发现盛祖宝的视频通话次数逐渐减少,有时深夜打电话过去,对方总以“刚送完外卖太累”为由匆匆挂断;寄回家的钱也偶尔出现延迟,理由多是“平台结算慢”。2024年春节,盛祖宝回家时,燕冬萍在他的手机里看到了与一名女子的聊天记录,内容虽未涉及露骨情话,却有“下次休息带你去逛颐和园”“你织的围巾很暖和”等暧昧语句。争吵爆发当晚,盛祖宝始终否认出轨,只强调“就是聊得来的同事,你别无理取闹”,而燕冬萍却认定丈夫早已背叛婚姻,两人从除夕夜冷战到初七,盛祖宝返京时,燕冬萍没像往常一样去送站。
冷战持续了半年,期间燕冬萍多次提出让盛祖宝回铜陵工作,哪怕工资少点也能一家人团聚,却都被盛祖宝以“再干两年攒够钱就回去”拒绝。2024年10月,燕冬萍偶然从同乡口中得知,盛祖宝在北京并非独自租房,而是和一名女子合租在朝阳区某小区。她当即买了高铁票赶往北京,在出租屋楼下等到深夜,果然看到盛祖宝与一名女子并肩回来,两人手里提着菜,举止亲昵。燕冬萍没有上前对峙,默默返回铜陵后,便委托律师起草了离婚起诉状。
二、法庭交锋:争议焦点与证据博弈
2025年1月15日,铜陵市铜官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因盛祖宝仍在北京工作,庭审以线上方式进行。法庭上,双方的分歧集中在三个核心问题:婚姻破裂的责任归属、女儿的抚养权归属,以及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
燕冬萍的诉求清晰明确:一是判决离婚;二是女儿由自己抚养,盛祖宝每月支付2000元抚养费;三是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要求盛祖宝返还五年间转移的部分收入,并补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为支撑诉求,她向法庭提交了三组关键证据:第一组是盛祖宝与陌生女子的聊天记录截图、合租房屋的照片及同乡的证言,证明盛祖宝存在婚内出轨行为;第二组是银行流水明细,显示2023年以来,盛祖宝每月寄回的钱款从8000元降至5000元,且有多次向陌生账户转账的记录,金额从5000元到1万元不等,她认为这些款项是盛祖宝对第三者的赠与;第三组是女儿的日常开销凭证、幼儿园接送记录及自己的工作证明,证明自己长期陪伴女儿成长,且有稳定的居住环境和收入来源,更适合获得抚养权。
面对指控,盛祖宝在视频那头情绪激动,多次打断燕冬萍的陈述。他承认与女子合租,但坚决否认出轨:“她是我远房表妹,刚到北京找工作没地方住,我出于好心让她暂住,我们分房睡,绝没有越界的事。”对于转账记录,他解释是“帮表妹垫付的房租和生活费,以后会还的”;而寄钱减少的原因,他称是“2023年北京疫情反复,外卖订单少,有时还会被投诉罚款,收入确实降了”。在抚养权问题上,盛祖宝表示自己也想争取女儿的抚养权,“我在北京打拼都是为了女儿,现在我已经找好了铜陵的工作,下个月就能回去,能给女儿更好的生活条件”,他还提交了新工作的录用通知书,证明自己有能力在本地陪伴女儿。
庭审中,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举证质证环节。燕冬萍的律师询问盛祖宝“是否与合租女子有过亲密接触”,盛祖宝沉默片刻后,突然哽咽着说:“我承认我对不住冬萍,但我没出轨,只是觉得异地太累了,有时想找人说说话……”这番模糊的表述不仅没洗清嫌疑,反而让法官进一步追问细节。而当燕冬萍提到“女儿去年生日问爸爸为什么不回来”时,盛祖宝的情绪彻底崩溃,捂着脸哭了起来,视频画面里的肩膀不停颤抖。
庭审结束前,法官询问双方是否愿意调解,燕冬萍明确拒绝:“信任已经没了,没必要再耗着。”盛祖宝则表示“还想再挽回”,但最终也同意由法院依法判决。1月22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准予离婚;考虑到女儿长期与燕冬萍共同生活,且燕冬萍有稳定的生活环境,判决女儿由燕冬萍抚养,盛祖宝每月支付1800元抚养费,直至女儿年满18周岁;关于共同财产,因燕冬萍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盛祖宝存在出轨及转移财产的行为,未支持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诉求,但要求盛祖宝将向陌生账户转账的5.2万元返还,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平分;同时,双方婚后购买的位于铜陵市铜官区的一套商品房,归燕冬萍所有,燕冬萍需向盛祖宝补偿房屋折价款28万元。
三、舆论发酵:判决之外的争议与反思
判决结果公布后,一段截取的庭审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视频中,法官宣读判决时,燕冬萍脸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这一表情引发了巨大争议。部分网友认为,“就算婚姻不幸,判决时也不该笑,显得太冷漠,没考虑孩子的感受”;也有网友反驳,“她忍了这么久,终于解脱了,微笑是释放,不是冷漠”。更有网友深挖双方的过往,有人找到盛祖宝的外卖平台评价,发现2023年有顾客留言“看到骑手和一名女子一起送餐”;也有人联系到燕冬萍所在的社区,邻居表示“燕冬萍一个人带孩子很不容易,经常加班到深夜还得给孩子做饭”。
舆论的分化甚至蔓延到现实层面。盛祖宝返回铜陵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被不明身份的网友围堵质问“为什么对不起妻女”,无奈之下只能报警;燕冬萍则收到了不少陌生人的私信,有人鼓励她“好好带娃,未来会更好”,也有人恶意揣测“她是不是早就想离婚,找个借口分财产”。面对纷扰,燕冬萍关闭了社交账号,在社区超市换了夜班工作,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我只想安安静静带好女儿,不想再被打扰”。
这场离婚案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本质上是因为它戳中了当下许多家庭的痛点——异地婚姻的信任危机、亲子陪伴的缺失、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难题。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案中,法院的判决符合法律规定,“认定出轨需要充分的证据,如亲密照片、视频等,仅靠合租和转账记录不足以认定;而抚养权的判决,遵循了‘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考虑到了长期陪伴的重要性”。但他也指出,异地婚姻中,夫妻双方更需要加强沟通,“定期见面、坦诚交流,才能避免猜忌滋生,毕竟婚姻不仅需要经济支撑,更需要情感维系”。
如今,距离判决生效已过去三个月,盛祖宝虽在铜陵找到了工作,但与女儿的相处仍显生疏。每周探视时,女儿起初会躲在燕冬萍身后,后来慢慢愿意和他一起去公园玩,但很少主动喊“爸爸”。燕冬萍则用分到的财产还清了房屋贷款,下班后会陪女儿读绘本、练舞蹈,生活逐渐回归平静。她在日记里写道:“离婚不是结束,而是重新开始,我要给女儿一个安稳的家,也给自己一个新的未来。”
这场看似普通的离婚案,没有狗血的剧情,却充满了现实的无奈。它提醒我们,婚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或索取,而是需要双方共同经营、彼此理解的契约。当信任崩塌、沟通断裂,再深厚的感情也会逐渐消磨殆尽。而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远比物质的满足更重要——这或许是燕冬萍与盛祖宝的婚姻悲剧,留给所有人最深刻的启示。
来源:流浪的西施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