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0号,存储芯片市场炸了个大消息:美光、闪迪这些行业巨头突然暂停报价,明摆着要开启新一轮涨价,现在不少产品价格比年初翻了一倍都多。据TrendForce最新监测数据,32GB DDR4内存,年初还不到300块,现在直接飙到500块以上,半年涨了超66%;更
9月30号,存储芯片市场炸了个大消息:美光、闪迪这些行业巨头突然暂停报价,明摆着要开启新一轮涨价,现在不少产品价格比年初翻了一倍都多。据TrendForce最新监测数据,32GB DDR4内存,年初还不到300块,现在直接飙到500块以上,半年涨了超66%;更夸张的是HBM2e内存,从2024年三季度的25美元/GB,涨到现在45美元/GB,涨幅整整80%!
这波涨价不是偶然,核心是AI需求疯涨,偏偏产能又在收缩,供需矛盾直接拉满——现在DRAM市场供货缺口已经到23%,HBM的缺口也快11%了。这么大的行业红利,6家国产企业靠提前布局的技术和产能,直接站在了风口上,成了市场最关注的香饽饽。
这次存储芯片涨价,不是某一款产品凑热闹,而是DRAM、NAND、HBM全品类一起涨,而且涨速还在加快,根本没停的意思。
先看DRAM,不管是老款还是新款,都在猛涨。传统DDR4因为三星、SK海力士减产,供货早就不够了,台厂南亚科、华邦电三季度的合约价,分别涨了70%、60%,业内都预测四季度还得接着涨;高端的DDR5-4800内存颗粒,2024年底才1.2美元一颗,现在直接涨到2.1美元,半年涨了75%,翻了快一倍。
NAND闪存也没落下,咱们日常用的消费级1TB SSD硬盘,一个半月内就涨了40%,从350块涨到550块,买硬盘的都直呼“下手晚了”;企业用的16TB SSD更夸张,年初2500块,现在3800块,涨了52%。
最离谱的是HBM(高带宽内存),堪称“史诗级涨价”。这东西是AI服务器的核心配件,没它AI服务器就转不动,现在HBM3e价格已经破了100美元/GB,订单都排到2027年了,客户为了拿到货,甚至愿意先交定金锁单。这轮全品类涨价,是201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机构说四季度涨幅可能还要扩大,最少20%,多的能到50%。
存储芯片能涨这么疯,核心就俩原因:一边是厂家故意少做,供给收缩;一边是需求爆了,不够用,俩因素撞一块儿,缺口越来越大,短期根本补不上。
先说说供给端,是真的在主动收缩。从2024年开始,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三大全球龙头,就陆续减产,而且把70%以上的产能,都转去做利润更高的HBM和DDR5了,传统的DDR4产能砍了又砍。比如三星计划年底彻底停掉8GB、16GB的DDR4模组,SK海力士也把DDR4产能占比从30%压到20%。更关键的是,建存储芯片产能本来就慢,得18到24个月才能投产,而且HBM这种高端货技术门槛特别高,不是想扩产就能扩的,短期根本加不出货来。
再看需求端,简直是“爆发式增长”。AI服务器对存储的需求,比传统服务器多好几倍,现在单台AI服务器的存储需求都破200TB了,而且全球AI服务器的渗透率已经超15%,还在往上走;同时,阿里云、腾讯云这些云厂商,今年资本开支同比涨了超50%,都在加建数据中心,要更多存储;消费电子也在复苏,手机、电脑都在升级存储,智能汽车的车载存储需求更是猛增,这么多需求堆在一起,缺口只能越来越大。
另外,地缘政治也添了乱。虽然美国取消了对咱们国产存储芯片的惩罚性关税,但又把128层以上的3D NAND、18纳米以下的DRAM制造设备,划进了出口管制清单,导致全球产能调配没那么灵活,间接让供需缺口更大了。
在涨价潮和国产替代的双重机会下,6家国产企业早就布局好了,不管是设计、封装,还是材料、设备,关键环节都有它们的身影,直接吃红利。
1. 澜起科技:DDR5接口芯片全球老大
全球就它一家能量产DDR5第二子代MRCD/MDB套片,全球市占率快37%,直接超过瑞萨,成了行业第一。而且DDR5接口芯片单颗价格,是DDR4的3倍,利润特别高;它家的PCIe 5.0 Retimer芯片,在AI服务器里的渗透率超40%,毛利率直接干到68%,这赚钱能力相当能打。2025年三季度,已经给华为交了50万颗AI SSD芯片,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涨了85%,按这节奏,全年净利润有望突破25亿,直接吃满DDR5替代和AI需求的红利。
2. 长电科技:HBM封装技术比三星还强
它家掌握的XDFOI® Chiplet 2.5D/3D集成技术,8层HBM堆叠的良率能到98.5%,比三星的96%还高。合肥基地专门做HBM的产线,每月能产2万片,还独家接了SK海力士HBM3E的封测订单,同时也给长江存储做封装服务。按规划,2025年长电科技靠HBM封装就能赚超50亿,而且收购晟碟半导体后,存储封测的全球市占率涨到25%,全年营收有望冲百亿。
3. 兆易创新:国产存储设计的中坚力量
在NOR Flash领域,它家全球市占率18.5%,国内排第一,车规级产品还进了特斯拉、比亚迪的供应链,这部分收入同比涨了40%。自己研发的19nm工艺DRAM芯片,成本比美光低30%,已经打进华为昇腾的供应链,还跟长江存储签了15亿的年度合作协议。今年国产存储都在扩产,兆易创新上半年订单同比涨了120%,全年净利润预计能到15.48亿,稳赚。
4. 雅克科技:HBM材料国产替代的标杆
全球能做HBM封装用low-α球硅填料的企业,就3家,雅克科技是其中之一。宜兴基地450吨的新产能,还没投产就被三星、SK海力士订走了,而且这部分业务毛利率高达59.09%,利润很可观。另外,收购UP Chemical后,它家的半导体前驱体,能覆盖1b制程的DRAM和200层以上的3D NAND,2025年给长江存储的前驱体订单,同比涨了120%,形成“扩产就有订单”的良性循环。
5. 通富微电:先进封装产能正疯狂放量
它家的FCBGA封装技术,能支持16层NAND堆叠,良率98%,已经进了英伟达的HBM供应链,2025年这部分订单金额超30亿。还独家接了华为AI SSD的封测业务,每月能产50万颗;南通基地新增的FCBGA产能,每月2万片,2026年目标是每月5万片。而且跟AMD绑定得很深,未来三年的封装订单,加起来能有150到180亿,AI存储需求爆涨,它直接受益。
6. 北方华创:国产存储设备的主力
从PVD、CVD到ALD设备,它家全系列都有布局,2024年ALD设备收入就快20亿,其中D-ALD产品专门用于存储芯片的金属氧化物薄膜沉积,特别关键。2025年,首台自主研发的离子注入机,已经交付给长江存储,打破了美国AMAT的垄断;现在存储设备订单同比涨了150%,其中薄膜沉积设备占比超60%。接下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都要扩产,北方华创的设备需求只会越来越多。
这波存储涨价潮,不只是让企业短期多赚钱,更让整个行业进入“周期往上走+国产替代加速”的双重好时候,长期利好特别明显。
对全球市场来说,存储行业已经明确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跟之前两次靠消费电子(比如手机、电脑)拉动不一样,这次是靠AI算力基建,需求更稳、持续时间更长。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能到1938亿美元,比去年涨17%;2026年还能涨到2283亿美元,其中DRAM市场占比会到67%,是绝对主力。花旗、摩根士丹利这些大投行也说,这波涨价趋势,最少能持续到2026年。
对咱们国产产业链来说,这更是替代加速的黄金机会。现在咱们国产存储芯片的全球占比才8%,还有很大空间,但龙头企业已经在发力:长江存储计划2026年把全球NAND的市占率做到15%,长鑫存储2025年DRAM产量能到273万片,能排全球第四。随着这些龙头扩产,设备、材料、封装等环节的国产企业,都会跟着受益,慢慢形成全产业链的国产替代。
不过风险也得注意:存储行业本来就波动大,周期感特别强,要是2026年大家都疯狂扩产,或者AI需求突然放缓,价格可能会掉头跌;而且咱们在HBM这种高端领域,跟国际巨头比还落后3年左右,加上制造设备被管制,技术突破难度不小;另外,要是很多企业都做同类产品,搞同质化竞争,利润空间也会被压缩,所以还是得盯那些技术壁垒高的龙头。
往后看,不管是四季度,还是2026年,存储芯片市场就一个特点:高端货一直缺,国产替代会是长期主线。HBM、高端DDR5这些产品,因为技术门槛高、扩产慢,供不应求的情况至少会持续到2026年;而传统DDR4、消费级NAND,因为产能被砍,价格还会接着涨。
要是想找投资机会,重点盯三条线就行:第一是HBM产业链,比如长电科技、雅克科技这些做封装和材料的,直接受益于HBM涨价;第二是DDR5替代的标的,像澜起科技、兆易创新,DDR5替代速度越快,它们赚得越多;第三是国产扩产带动的设备企业,比如北方华创,长江存储、长鑫存储扩产,就需要更多它家的设备,订单特别稳。
这波由AI需求和产能收缩引爆的存储涨价潮,已经成了半导体行业里最确定的赚钱主线。供需缺口还在扩大,6家国产企业靠提前布局的技术和产能,不管是短期业绩,还是长期估值,都有机会往上走。
但也得清醒:存储行业的竞争,到最后拼的还是技术和产能,短期涨价赚的钱是红利,长期能不能站稳脚,还得看能不能持续搞研发、绑定核心客户。在全球存储产业重新洗牌的这波机会里,那些能扛过行业波动、不断突破技术的企业,才能真正赚到长期的钱,成为最终的赢家。
来源:林深有梦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