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23岁“学生”杨兰兰的魔幻人生,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1 19:24 1

摘要:有钱,神秘,从不露脸,社交媒体查无此人,连名字都像用了“默认ID”。唯一露脸的一次,还是通过律师办公室的屏幕,一闪而过。粉丝没等到真人,只等来一句“下次不来”。

23岁,住悉尼东区顶级公寓,车库停着两辆劳斯莱斯,穿一件外套够普通人干半年。撞了人,毫发无损,拒绝酒测,不报姓名,连法院都准她“云出庭”。

这位名叫杨兰兰的姑娘,活脱脱上演了一出现代版“豪门谜案”。

对外她是 “澳洲留学生”,可车库里停着两辆劳斯莱斯,单件外套抵普通人半年工资,撞伤人后躲进顶层豪宅玩 “隐身”。

她像极了那种小说里的角色:

有钱,神秘,从不露脸,社交媒体查无此人,连名字都像用了“默认ID”。唯一露脸的一次,还是通过律师办公室的屏幕,一闪而过。粉丝没等到真人,只等来一句“下次不来”。

这哪是被告?分明是“VIP客户”,连司法程序都得给她开绿色通道。如今全网扒了俩月,才勉强摸到她神秘人生的边角

先说说这个 “学生” 的日子有多离谱。14 岁就来澳洲读书的杨兰兰,如今是澳洲永久居民,可翻开她的 “学生档案”,满页都是和 “穷学生” 不沾边的奢华。住的是悉尼东区沃拉拉的顶级公寓,那地方一套房起步价就得 400 万澳元,站在阳台能直接眺望悉尼歌剧院;车库里藏着两辆劳斯莱斯,出事的 2025 款库里南裸车价超 100 万美元,另一辆白色敞篷版更绝,没登记在自己名下,反而挂在一家查不到实际控股人的 “空壳公司” 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故意藏资产。

有人在邦迪海滩的网红餐厅碰到过她,那天她穿的驼色羊绒外套,后来被网友扒出是某奢侈品牌限量款,售价 2.3 万澳元 —— 要知道澳洲普通上班族月薪也就 4000 澳元左右,这一件衣服就够普通人挣小半年。再加上她身上的爱马仕手镯、香奈儿乐福鞋,一身行头加起来近 1 万澳元,手里拎的咖啡杯都是 1200 澳元的定制款,这哪是上学,分明是把 “不差钱” 写在了脸上。

更夸张的是她的律师费。为了应对交通肇事案,她请的是约翰・康 —— 就是当年帮高云翔在悉尼打赢官司的顶级刑事律师,这人出庭一天的费用就得 8 万澳元,整场官司打下来没个几百万澳元根本拿不下来。要知道澳洲普通家庭一年的总收入也就 10 万澳元,她花在律师身上的钱,够普通人家挣二三十年,可她对外却只字不提钱从哪来,只说自己是 “靠家里支持的学生”。

可比起奢华生活,更让人费解的是她的 “信息真空”。现在的年轻人谁不玩社交软件?可杨兰兰就像从互联网上 “蒸发” 了一样,微博、ins、小红书查无此人,连朋友圈都没听说有人见过。唯一一次公开 “露脸”,还是 8 月 15 日开庭时,通过律师办公室的屏幕闪了个镜头,全程不到十分钟,最后还撂下句 “下次不来” 的硬气话,之后就彻底没了踪影。

网友不甘心,顺着蛛丝马迹往下扒,结果越扒越懵。有人说她其实姓 “铁”,家里是国内开矿的,资产能排进富豪榜;也有人说她以前用过英文名 “Wendy”,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读商科,可去学校查学籍,根本没找到匹配的人;甚至有个同名的澳洲公司老板女儿主动出来辟谣,说 “要是我家有这么个能买两辆劳斯莱斯的亲戚,我们家早发大财了,别再往我身上贴了”。

最离谱的是之前传的 “2700 亿澳元存款”“7000 万保释金”,后来被澳洲警方直接打脸 —— 保释根本没要她交一分钱,所谓的 “巨额存款” 更是连影子都没有。可越是这样,大家越好奇:一个 23 岁的 “学生”,既没工作也没创业,哪来的钱住豪宅、开豪车、请顶级律师?背后到底是谁在给她撑腰?

直到她撞伤人的事曝光,这些疑问才更让人窝火。52 岁的司机乔治被她撞得脊椎骨折、脾脏破裂,现在还在康复中心学走路,两个多月来连一句道歉都没收到。可杨兰兰呢?撞车后戴着墨镜站在现场喝咖啡,拒绝酒精测试也不提供身份信息,转头就靠律师运作取消宵禁、减少警局报到次数,连开庭都能躲在家里 “云出庭”。

澳洲网友在论坛里炸了锅:“我们恨的不是有钱人,是把法律当摆设的人!” 有悉尼本地网友晒出自己朋友的经历 —— 就因为开车时忘了带驾照,被警察拦下后态度好点都罚了 300 澳元,反观杨兰兰撞伤人还拒检,居然能一路绿灯,这哪是 “特权”,简直是 “法外开恩”。

现在距离 10 月 17 日的开庭越来越近,法院已经明确要求杨兰兰必须亲自出庭,这回就算有顶级律师帮忙,她也没法再躲在屏幕后面了。大家都在等着那天:想看看这个神秘的 “学生” 到底长什么样,想知道她会不会对乔治说句迟来的道歉,更想弄明白 —— 她那远超 “学生” 能力的财富,到底是从哪来的?

其实大家纠结的从来不是 “有钱”,而是 “不公”。在澳洲,哪怕是亿万富豪,开车违章也得乖乖交罚款;就算请得起顶级律师,犯了法也得出庭受审。可杨兰兰呢?靠着 “学生” 的幌子、空壳公司的掩护、神秘的后台,把规则玩得明明白白,把受害者晾在一边。

10 月 17 日那天,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多真相。

到那天,帽子摘了,墨镜脱了,她得直面法官、媒体、受害者,还有全世界的眼睛。

但不管她背后站着谁,有多少钱,都得记住:方向盘里握的是人命,不是特权;法庭上要的是公正,不是敷衍。

一个 23 岁的姑娘,就算能靠钱躲一时,也躲不过所有人的眼睛,更躲不过该承担的责任。这场 “学生” 的魔幻大戏,也该到落幕的时候了。

来源:脑洞时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