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王源走红的博主“王扁”账号已消失不见,此前称要回归原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04:04 1

摘要:“模仿王源的‘王扁’账号说没就没,可前一秒他还在镜头前眨眼,下一秒连头像都灰了,像被橡皮擦掉的铅笔字,连个渣都没留。”

“模仿王源的‘王扁’账号说没就没,可前一秒他还在镜头前眨眼,下一秒连头像都灰了,像被橡皮擦掉的铅笔字,连个渣都没留。”

这事把很多人看懵了。

有人刚刷到他鞠躬道歉,说“我回村送外卖”,转头又刷到“王扁(从新开始)”连发三条视频,背景还是那块熟悉的红砖墙。

网友在评论区吵成两派:一边心疼,“农村孩子吃口流量饭怎么了?”一边冷笑,“消费完王源就想跑?封得好。”

吵得再响,账号说没就没,这才是最扎心的。

对靠模仿吃饭的小博主来说,平台一键下架等于饭碗直接碎。

更惨的是,他们通常没签公司,没律师,连“侵权”俩字都没整明白,就被人到失联。

律师把话挑明:模仿明星,哪怕只是眨左眼、穿同款牛仔外套,只要观众一眼认出原型,就算“商业使用”。

没开打赏?

没用王源照片?

没用,只要视频带商品链接、挂小程序,甚至主页留微信号,都算营利。

营利+可识别面孔=肖像权红线,踩中就侵权。

再狠一点,把王源演成“结巴”“小气鬼”,直接撞名誉权,索赔金额按明星商业报价算,动辄几十万。

听起来像遥远法条,可前阵子已有判例:

某网红模仿鹿晗唱《勋章》,播放量破千万,法院判赔18万,账号停更半年。

钱还是小事,账号权重清零,粉丝群解散,品牌方连夜拉黑,这才是真割肉。

“王扁”们不是不知道危险,是流量来得太快,根本来不及想。

再看平台动作。

抖音9月新版规则把“明星模仿”单独拎出来,要求主页标“仿妆”“模仿”字样,未标注限流50%。

可现实是,标注等于自砍流量,小博主只能赌一把,赌明星团队懒得告。

赌赢吃一个月饱饭,赌输像王扁,灰头像一夜回到解放前。

最尴尬的是观众。

很多人点进“王扁”就是图个乐,真要问支不支持王源,八成会答“谁有空管”。

可一旦律师函落地,同一批观众又转头骂博主“蹭热度”。

流量像硬币,正面是打赏,反面是骂声,翻哪面都不由博主。

说回王扁那句“我回去送外卖”。

有人笑他卖惨,可外卖站点站长透露,北京午高峰一单7块,拼死跑月入一万二;

而他账号没封时,一条20秒视频报价8000,品牌排队到月底。

换你,你舍得真的回去吹冷风?

所谓“回归普通人”,多数是说给网友听的软话,账号一复活,该拍还得拍。

只是再开新号,平台算法早把他画像钉在“风险人物”,流量池先降90%。

同样眨眼,以前500万播放,现在5万,连电费都不够。

这才是小博主最隐秘的焦虑:封一次,终身带病,像考驾照留下案底,保险公司都拒保。

那模仿这条路还能走吗?

行业里有人转“影视混剪”,有人改“素人改造”,最聪明的一批开始“模糊模仿”——

衣服换成类似色,刘海偏分方向相反,眨眼改成挑眉,观众照样看得懂,却抓不到侵权证据。

听起来像走钢丝,可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在违法边缘给自己留1毫米的安全垫。

屏幕外的我们,其实也在参与这场“集体审判”。

点一次赞、转一次发,都在给系统投喂数据,告诉它“这条可以火”。

等真出事了,我们甩一句“封得好”,把自己摘干净。

流量游戏没有观众免责条款,每一次点击都在写判决,只是落款不会写你名字。

所以下次再刷到“某某模仿明星”,别急着笑,也别急着骂,先想想:

如果明天账号消失,你会记得他叫什么?

如果记得,那说明他确实留下了东西;

如果三秒就忘,那他的灰头像,不过是流量洪流里又一粒沙,被冲走,没人回头捡。

来源:娱乐女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