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从齐齐哈尔小县城走出来的考研导师,凭 2016 年那段《七分钟解读 34 所 985 高校》的视频火遍全网,线下讲座座无虚席,线上直播 10 万人蹲守,家长们为了连麦指导,在直播间狂刷礼物都心甘情愿,直呼他是 “教育界的救星”。
曾经,他是拿着2500块工资、熬夜整理考研资料的“草根导师”;如今,他是坐拥千万粉丝、咨询课卖到近两万的“网红教主”。
张雪峰的十年,是一部逆袭爽文。
这位从齐齐哈尔小县城走出来的考研导师,凭 2016 年那段《七分钟解读 34 所 985 高校》的视频火遍全网,线下讲座座无虚席,线上直播 10 万人蹲守,家长们为了连麦指导,在直播间狂刷礼物都心甘情愿,直呼他是 “教育界的救星”。
可谁也没料到,2025 年 9 月,这位坐拥千万粉丝的 “网红教主” 突然栽了 —— 全平台账号被禁止关注,官媒一句 “极端功利化和短视” 的评价,给这场持续十年的 “逆袭神话” 盖了棺。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他在九三阅兵时喊出的那句 “捐款承诺”。
事情得从那场争议性发言说起。当时张雪峰特意组织员工集体观看阅兵直播,镜头前他情绪激昂:“要是祖国统一战争打响,我立马捐 5000 万,枪声一响争取捐到 1 亿!” 这话一出,评论区瞬间沸腾,不少网友当场为他点赞 “有担当”。可热闹劲儿过去,大家发现这事儿不对劲 —— 直到账号被封,也没见这笔捐款有任何到账记录。
更讽刺的是,张雪峰之前还在直播间拍着胸脯说 “怕就不会说,说了就一定会做”,结果被网友扒出纯属空谈。有博主锐评:“把纪念历史的阅兵当成流量剧本,用别人的安全感炒自己的热度,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这番操作直接戳破了他经营多年的 “靠谱人设”,舆论瞬间从赞扬转向讨伐。
其实早在此之前,张雪峰的 “翻车迹象” 就藏不住了。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那套 “功利化言论”,简直把教育当成了 “就业回报率计算器”。2023 年有高考生想弃理从文,他直接在直播间炸了:“所有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 这话气得文科生集体喊话 “道歉”,他却发微博 “给大家笑一个” 阴阳怪气,看似服软实则硬刚。
对待新闻学更是狠辣,面对 590 分想报新闻的考生,他直言 “闭眼摸个专业都比新闻好,非要报就打晕”。这话连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都忍不住反驳,说他窄化了教育的意义,可张雪峰连理都不理,后续直播干脆避而不答,一副 “我说的都对” 的架势。普通家庭的孩子被他唬得一愣一愣,可转头大家发现,他给自家女儿规划的是 “混个本科学历进银行,存款在哪就去哪上班”,双标得明明白白。
更坑人的是他推荐专业的 “甩锅套路”。五年前他把土木工程吹上天,喊着 “进工地就是金饭碗,稳赚不赔”,不少普通家庭的孩子听了他的话,挤破头报考土木。结果这两年行业遇冷,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回头找他要说法,他轻飘飘一句 “行业不行了,我也没办法” 就打发了。有网友吐槽:“我们家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试错成本他根本不在乎,行情好时抢功,差时就让学生背锅!”
如果说言论争议只是 “口碑裂缝”,那天价咨询课就是把他推向深渊的 “加速器”。2025 年 3 月,他推出的志愿填报服务直接刷新认知:12999 元的 “梦想卡”、18999 元的 “圆梦卡”,比上一届还涨了 1000 块,美其名曰 “梦想无价”。可就这价格,河南地区上架 3 小时就售罄,算下来光这一笔就进账 2 个亿,网友直呼 “比抢银行还快”。
花钱的家长本以为能买到 “独家秘籍”,结果全是坑。有家长晒出聊天记录,说付费内容和免费直播没差多少,核心就是分析下院校专业,这些信息网上随便搜搜都有。投诉平台上,“服务与宣传不符” 的举报堆成了山,有家长怒喷:“1 万 8 买了句‘选计算机不吃亏’,这哪是圆梦,分明是割韭菜!”
更让人膈应的是他的职场观念。直播时被问起员工福利,他居然说 “特别讨厌问五险一金的员工,这类人没追求,就想着退休拿退休金”。这话一出,打工人彻底炸了:“拿着近 6 万的人均年终奖,却嫌弃员工要基本保障,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除了舆论反噬还有技术冲击。以前他靠的是 “信息差” 吃饭,可现在 AI 志愿填报工具全免费了。夸克、百度这些平台,输入分数科目就能出方案,不仅能分 “冲稳保” 层次,还能查就业率、同分去向,甚至 20 秒就能生成专属志愿表,数据比他全,算法比他准,还不用花一分钱。有网友调侃:“AI 一出手,张雪峰的饭碗直接被端了,这才是真・降维打击。”
从拿着 2500 元工资熬夜整理考研资料的草根讲师,到身家过亿的网红老板,张雪峰的十年确实够 “爽文”。可他忘了,家长们信他,是因为当年他能通俗解读录取规则,打破信息垄断;现在大家骂他,是因为他把教育做成了暴利生意,把焦虑当成了金矿挖。
官媒那句 “极端功利化和短视” 说得太准了。教育从来不是流水线,孩子也不是标准化零件,哪能只靠 “工资高低” 衡量价值?那些被他贬低的 “无用” 学科,恰恰是社会的基石 —— 没有文科,谁来记录时代?没有新闻,谁来传递真相?没有那些 “不现实” 的梦想,哪来的 AI 突破、航天飞天?
张雪峰的倒下,与其说是 “人设崩塌”,不如说是给所有 “网红导师” 提了个醒:教育可以是生意,但不能全是生意;可以讲现实,但不能只讲功利。家长的焦虑不该被收割,孩子的未来更不能被 “短视” 绑架。
如今再刷短视频,已经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但这场风波留下的疑问值得所有人深思:当教育变成流量的猎物,当真话变成赚钱的工具,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指引?
答案或许很简单:比起 “怎么赢”,更该教会他们 “有权选择不那么‘有用’的人生”。
教育不是生意,更不该被当成煽动情绪的武器。真正的导师,不该只教人“怎么赢”,更该告诉他们——你有权选择,不那么“有用”的人生。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