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她的店里有个有趣的默契约定:一般当客人问“老板在吗”,店员都会回答——“老板不在”。
「 古今弄潮 」创始人陶欣,是老门东熙攘景区里许多同行私下请教的对象。
在她的店里有个有趣的默契约定:一般当客人问“老板在吗”,店员都会回答——“老板不在”。
事实上,她多半时间都在店里,为客人整理妆造或打理发型,只是选择把自己藏在运营幕后,让品牌而非个人站在最前。
她的低调是一种主动的节奏,把注意力留给顾客和团队。
2019年,她从汽车4S店跨行创业:
六年时间,开出了4家门店、全网百万粉丝、积累10万客户、抖音国风儿童摄影排南京第一,大众点评稳居4.7分以上。
面对核心人员曾两次离职创业,但店铺从未被击垮。她不信加盟,不急于扩张,却在疫情的波折中稳步增长。
她的核心秘诀不是营销轰炸,而是一种克制而"保守"的智慧:比同行快一步,但比野心慢半拍。
01
抉择:避开汉服红海,
用旗袍切中金陵命脉
2019年,带陶欣入行的亲戚姐姐做汉服拍摄成功,将一间店铺转给她经营。
面对现成的流量和模式,陶欣做出放弃汉服的决定:专攻旗袍。
"我觉得在南京,金陵特色旗袍是很有代表的。"
在现成的流量红利和商业模式面前,没有选择最简单的模仿之路,而是基于对城市文化的理解,选择了更难但更具长期价值的差异化道路。
南京旗袍的风格既不同于苏州江南水乡的清秀柔美,也不似上海的摩登华丽,更强调一种沉稳与历史感,和这座城市的气质高度契合。
精准的差异化定位,让她在后期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了绝对的品牌辨识度。当其他店面都是"大杂烩"时,"古今弄潮"就是南京旗袍的代名词。
02
精准的流量布局:
从小红书到抖音
作为跨界创业者,陶欣不仅要学会经营门店,更要具备对新事物的判断力。
2019年,抖音正从音乐舞蹈为主的“娱乐短视频”向“生活服务与内容分享”过渡,第一批Vlog博主、同城探店和干货创作者开始涌现。
在许多本地商家还停留在朋友圈和大众点评投放的阶段,她率先邀请小红书博主探店,一篇帖子沉寂五天后突然爆发,日均带来十余位顾客。
这次的爆发让她意识到内容流量的杠杆作用,随即果断布局抖音,尝试以人设驱动的内容运营。
首条视频便收获百万播放、涨粉十万,据她回忆,当时火爆到“预约要提前一个月”。
由店铺员工出演“老板娘”角色,围绕妆造规划和拍摄体验持续产出短视频,既稳定吸粉,又让品牌在平台上形成了鲜明的故事记忆,也为后来店内的“老板不在”埋下伏笔。
以内容为先的尝试,也为后续铺好了路——当疫情来临、门店暂停时,她凭借此前积累的大量素材,依然能够稳定更新,保持品牌的曝光和关注度。
03
敢比同行“快半步”,
摄影变为快销品
当时写真拍摄行业普遍精修周期漫长,她的店也沿用“普通价只给原片、精修需另付且需等待数日”的流程。
为满足游客“即拍即发圈”的需求,陶欣果断推出“当场选片、当场精修”服务。团队一度担心流程复杂、人手不足,她依然坚持推进。
“团队员工肯定觉得麻烦,那我就从外面找人做。我觉得小团队的好处就是船小好调头,我可以自己拍板决策。”她说。
由此形成了从进店选衣、妆造到拿到成片仅约两小时的模式,使门店成为老门东景区首家可实现随拍随取的店铺。
这一升级使得客单价提升100–200元,顾客满意度显著提高,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也让旗袍拍摄从一次耗时的“艺术消费”转变为可即刻交付的日常体验。
在共识无法达成时, 不纠结内耗,而是果断寻找外部路径推动创新。这背后是对客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敢于为"正确的事"承担成本和风险。
04
破局:品牌与社群的双线生长
“老板娘”和“老板”两个人设相继离开独立创业。
抖音内容一度从视频转为照片输出,流量明显走低。面对这场看似致命的冲击,陶欣并没有急着补上“人设空缺”。
她先稳住基本盘:持续维护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的口碑与排名。
后来她总结:前期的口碑积累至关重要——哪怕失去人设,依然有头部博主主动探店,“想到南京旅拍,就会想到古今弄潮”。
当核心IP失效时,品牌力与持续口碑的建设,才是真正的抗风险护城河。
核心成员的离开,加之2024年后旅拍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也让她有了新的思考:
创业第六年,她走出门店:加入南京多个付费或公益性质的创业社群,不做硬推销,反而分享真实经验、提供低价体验拍摄,让社群成员先感受服务再自然转化。即使面对店内顾客,她也坚持“不过度推销”原则——她相信,认可服务的人会为价值买单,靠推销只能做一笔生意,靠体验才能做长久的生意。
社群的积累带来了新的机会:企业活动拍摄、沙龙拍摄、老年社区上门拍摄等业务线凭借团队的专业和服务力自然延伸。
如今,古今弄潮已沉淀超过10万客户,并开始分层标签化管理,形成稳定的私域池。
这些选择背后的共同逻辑是:不靠单一流量,也不靠一次推销,而是用口碑、关系网和体验感建立复利。
在她看来“同行不是冤家,有钱可以一起赚”,这种开放姿态让她在竞争激烈的老门东始终保持被信任、被选择的优势。
05
心法:知足而进,顺势而为
六年创业,
陶欣的步调呈现出一种温柔且坚定的力量。
在流量顶峰时,无数加盟与供应链合作的邀请接踵而来,但她清楚:一旦做加盟,服务品质就无法保证。于是婉拒所有诱惑“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
这样的判断不仅来自店内的运营感知,更源于对大环境的观察——“现在的经济形势不适合大规模扩张,反而是小而美的模式更能活下来。”
这种顺势而为的眼光,让她敢于放慢脚步。
不盲目扩张,但能在变化中捕捉到新的起点:无论是客户从“一次拍多套”到“只拍一套体验”的需求变化,还是对AI搜索、视频号等新趋势的敏锐捕捉。
她将开启个人IP的直播探索——这对一个长期“隐身”的老板来说,又一次自我突破。
这一切背后,是深厚的责任感。
仍在哺乳期的她参加活动时,总是带着阿姨和孩子一同奔波,
坦言:“员工和责任感在推着我往前走。”
结语:
真正值得借鉴的,不只是她做过的决策,而是那份知足而进、慢中有快的定力:关键时刻敢于试错,将心力放在长期积累。这让“古今弄潮”在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韧性——一座由感知力、责任感与长期主义搭起的稳固防线。
小而美,不等于小格局。
来源:王勇城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