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家长追捧的“升学救星”到早市啃馄饨的食客,张雪峰账号被封后现身东北早市的画面,为何让网友既心疼又疑惑?白色塑料袋装着的市井美味,藏着健康隐患还是生活本真?
从家长追捧的“升学救星”到早市啃馄饨的食客,张雪峰账号被封后现身东北早市的画面,为何让网友既心疼又疑惑?白色塑料袋装着的市井美味,藏着健康隐患还是生活本真?
2025年9月下旬,“张雪峰账号被禁止关注”的消息刷爆全网——微博、抖音、B站等主流平台的主账号全被标注“禁止关注”,平台提示直指“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这个2016年靠《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视频出圈,曾创下单日涨粉10万纪录的“志愿填报天花板”,突然从线上消失了。
就在网友猜测他是否“彻底凉了”时,有人在东北老家的早市捕捉到了他的身影。清晨六点的早市人声鼎沸,张雪峰戴着黑色口罩,穿着简单的灰色外套,在一家馄饨摊前坐下。视频里,他一手端着豆腐脑,一手拿着勺子,几口就喝掉小半碗,刚放下碗又抓起筷子夹起馄饨,狼吞虎咽的模样像是许久没好好吃饭,连碗底的汤汁都没放过,最后再来一碗小米粥收尾,全程不过十分钟就“扫荡”干净。
摊位老板后来回忆:“他话不多,就说要份全套早餐,付款时才认出是他。”周围食客也说,没人上前打扰,只远远看着他吃完就匆匆离开。这段视频传到网上后,有人调侃“这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现实版”,可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张雪峰团队早已回应,账号封禁是因直播不当言论被举报,公司正在处理,短期内有望解决,所谓“落魄”不过是外界的过度解读。
其实细想,这未必不是件好事。过去九年,张雪峰几乎把自己绑在了镜头前:凌晨改课件,白天跑宣讲会,晚上直播解答志愿问题,连吃饭都得对着镜头。有家长曾说“孩子分数不上不下,看他直播才找到方向”,这种填补“信息差”的刚需,让他成了千万家庭的依赖,却也让他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如今账号被封,反倒给了他喘息的机会,能踩着晨露逛早市,尝尝童年味道的馄饨,这种市井烟火气,是镜头前永远感受不到的。
但视频里一个细节引发了热议:老板用白色塑料袋装着刚出锅的油条递给他,滚烫的食物直接接触塑料袋,真的安全吗?有网友立刻科普:“普通塑料袋遇高温会释放塑化剂,长期吃肯定伤身体!”也有人反驳:“早市都这样,总不能带饭盒去买菜吧?”更有理性声音指出:“偶尔吃没问题,但商家确实该换成可降解餐盒,健康比省事重要。”
这场讨论很快延伸到对“网红生活”的思考。有人说:“以前觉得他高高在上,现在看吃油条的样子,和咱们没区别。”还有人联想到他曾引发争议的言论——“普通本科毕业生竞争力弱”“文科都是服务行业”,以及“收复台湾捐5000万”等热搜话题,感慨道:“或许这次封禁能让他沉下心,好好想想该说什么、怎么说。”
不可否认,张雪峰的存在填补了教育咨询领域的空白,他的东北腔和幽默调侃,让枯燥的志愿填报变得易懂。但网红身份就像双刃剑,言论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线。如今他在早市的淡然,或许正是一种调整:脱离镜头的聚焦,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白色塑料袋里的油条还冒着热气,早市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张雪峰的账号能否解封尚未可知,但这场意外的“休假”,或许会让他收获比流量更珍贵的东西。你觉得早市用塑料袋装热食该禁止吗?张雪峰复出后该调整言论风格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看法。
来源:芉芊游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