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这日子啊,外面那叫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可我这颗心呢,反倒像被谁按下了静音键,安安静静的,跟个老僧入定似的。
嘿,各位老铁,赵亦亦又来跟大家唠嗑了。
最近这日子啊,外面那叫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可我这颗心呢,反倒像被谁按下了静音键,安安静静的,跟个老僧入定似的。
你说这算不算一种“奇迹”?
反正我也不知道,只觉得这世界真是妙不可言,总能在你跌进泥潭里摸爬滚打,以为自己快要窒息的时候,给你偷偷塞一块氧气瓶。
这不,前两天我小叔那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又把我拉回了现实。
他偷偷摸摸地凑过来,压低声音问我:“亦亦啊,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
我当时就愣住了,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怎么说呢?
要说那些过激的反应,什么歇斯底里啊、夜不能寐啊,确实是偃旗息鼓了。
可我总感觉自己像台老旧的电脑,CPU降频了,整个人都慢了半拍,连思考都带着点儿卡顿。
这感觉,就像你开着一辆老掉牙的夏利,旁边都是呼啸而过的法拉利,你却只能慢悠悠地挪动,看着窗外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又清晰,想加速,油门却像踩在棉花上,使不上劲儿。
说起这个“慢半拍”,我也不知道它是好是坏。
以前啊,我脑子里那叫一个思绪万千,就像个永不停歇的弹幕机,各种念头、烦恼、纠结,噼里啪啦地往外蹦。
那时候,烦恼也跟着翻倍,感觉自己就是个被情绪操控的提线木偶。
现在呢?
脑子清净了,仿佛被谁用橡皮擦擦掉了一大半,什么都不想了,反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个被掏空的鸟巢。
你说这人心啊,是不是天生就不能闲着?
非得被点什么东西填满,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那些乱七八糟、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行。
我坐在我家那张老旧的床边,眯着眼睛,透过窗户就能瞧见小区里那只调皮的小白猫。
它不知道是谁家养的,身手矫健,一会儿钻进花丛,一会儿又蹿上围墙,那叫一个活泼乱跳。
看着它,我心里头突然就静得像一汪深不见底的古井,连一丝涟漪都没有。
我嘴角微微勾起,也不知道在傻乐什么。
想拿起手机码字,可又觉得笔下空空,写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
唉,原谅我最近的状态有点儿一般,如果哪天你们看到我在平台上写的东西“无与伦比”了,那一定是病得不轻,还请大家看在我这个“病人”的份上,多多包涵。
我其实能感觉到,我现在就有点儿颠三倒四,只是没那么明显罢了,就像一盘磁带,偶尔会跳帧,但整体播放还算流畅。
回想起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我真没想过去埋怨任何一个人。
包括孩子爸爸,包括我那操心的小叔,甚至包括那根点燃所有炸药的“引线”——袁浩。
不是我圣母,也不是我大度,而是我觉得,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去扛。
那些曾经的波澜壮阔,那些惊心动魄的剧情,如今看来,都不过是我人生剧本里不可或缺的一章。
还记得那段日子吗?
袁浩那档子事儿,简直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把我卷进了漩涡。
我当时啊,整个人都懵了,感觉天塌地陷,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那会儿,我一只脚还骨裂着,行动不便,每天只能瘸着腿,像个被拔了刺的刺猬,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外界的喧嚣,那些流言蜚语,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嘴脸,就像千万根细针,扎得我体无完肤。
那时候的我,脆弱得像一张薄纸,一碰就碎。
可就在我以为自己快要被这股洪流冲散的时候,我身边的人,他们就像一道道坚实的堤坝,稳稳地把我护在身后。
回家养伤那两天,每天一睁眼,就能看到我爸妈、我男朋友(对,就是靳先生,他那段时间简直就是我的“人形拐杖”兼“情绪垃圾桶”)、还有我儿子,他们整整齐齐地出现在我身边,忙前忙后。
我小叔一家也时不时过来热闹一下,带来各种土味笑话,把屋子里搞得鸡飞狗跳。
那一刻,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儿,大家都对我“不离不弃”。
这种感觉,比任何灵丹妙药都管用,它像一束光,穿透了所有的阴霾,让我觉得自己其实挺幸运的。
所以,我开始学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接受自己情感生活的缺憾,接受自己抑郁症的现实,甚至接受现在一只脚骨裂、行动不方便的“瑕疵”。
这些东西,曾经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
但现在,它们更像是我身上独特的“勋章”,记录着我与生活搏斗的痕迹。
谁说人生非得完美无缺?
那些坑坑洼洼,那些伤痕累累,反而让我变得更加真实,更加有血有肉。
说到底,我的生活也不是不快乐的,至少我儿子还挺好的。
我常常以为他会继承他爸爸那套“腹黑、冷漠”的基因,毕竟那父子俩的某些神态,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我一度觉得,这孩子将来肯定也是个“小大人”,心思缜密,不苟言笑。
然而,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这小家伙啊,比我想象中要暖得多,简直就是个“小太阳”,随时随地都能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前几天,无意间刷到班级群里其他家长发的视频和照片,有我儿子运动会比赛的。
那画面啊,简直把我这个老母亲的心都给融化了。
他从小就特能跑能跳,如果不是有项目限制,他能把所有的项目都报个遍。
看着他跑赛的姿势,那叫一个英姿飒爽,像极了以前上学时我们班里那些专门练体育的大男生,高大、年轻、充满能量。
我之前一直以为他跑得快,只是因为他比同龄的孩子个子高、腿长,典型的物理优势嘛。
可现在看来,那里面分明还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一种纯粹的、向上的生命力。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的世界,因为有了他,才变得如此鲜活。
有人跟我说,领了结婚证,我的病就会好起来。
这话听着就有点儿“玄学”的味道,仿佛一张纸就能包治百病。
但我自己心里清楚,即便那张结婚证现在就摆在我面前,我也还是这个样子。
那张纸于我而言,真的不重要了。
人一辈子要做的事儿太多了,很少有精力能把心思都放在同一件事上。
我也不例外,早些日子有工作要忙,后来这一年,不管工作还是别的,都乱七八糟的,像一团缠绕不清的毛线。
我也没什么心情再去把心思放在那张结婚证上了。
或许,我需要的不是一张纸的束缚,而是一种内心的解脱,一种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
最近,我能明显感觉到,我的心理活动正在一天一天减少。
以前是“想得多,烦恼多”,现在是“不想了,空落落”。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状态。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或许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情绪钝化,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不是也意味着我在某种程度上,学会了“放过”自己?
不再被那些无谓的念头所困扰,不再为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而纠结。
这种“平静”,不是麻木,而是一种选择,一种在喧嚣中自我保护的“战术”。
就像那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老兵,他们学会了在枪林弹雨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不是因为他们麻木了,而是他们知道,只有保持清醒和冷静,才能活下去。
这种“心如止水”的状态,其实挺微妙的。
它不是那种大彻大悟的超脱,也不是彻底躺平的摆烂。
更像是,你经历了一场大火,烧掉了所有多余的枝蔓,只剩下最核心的、最坚韧的部分。
那些曾经让你抓狂的琐事,那些曾经让你夜不能寐的烦恼,现在看来,都像是一场遥远的梦,模糊不清。
我甚至开始琢磨,是不是我们现代人,活得太“满”了?
手机里的信息爆炸,社交媒体上的攀比,工作上的内卷,情感上的纠缠……我们的大脑,是不是早就超负荷运转了?
想想那些奥运赛场上的顶级运动员,比如短跑名将博尔特,他在百米冲刺前,脸上常常挂着轻松的笑容,甚至还会跟观众互动。
你以为他真的不紧张吗?
不,那是一种极致的专注和自我调节,他把所有杂念都清空了,
来源:肉鸽岛PmJ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