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及苏醒,公众对他的印象多聚焦于音乐舞台与鲜明个性。作为2007年《快乐男声》全国亚军,他以唱作实力在乐坛立足,近年来也因直爽敢言的性格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其言行常伴随话题度,成为兼具国民认知度与争议性的艺人。
提及苏醒,公众对他的印象多聚焦于音乐舞台与鲜明个性。作为2007年《快乐男声》全国亚军,他以唱作实力在乐坛立足,近年来也因直爽敢言的性格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其言行常伴随话题度,成为兼具国民认知度与争议性的艺人。
这场深夜道歉的导火索,源于一场美食相关的公开表达。9月下旬,苏醒在西安站音乐演出中以家乡话宣传本地美食,期间直言“只有西安肉丸胡辣汤是真正的胡辣汤,旁边河南那个胡辣汤那真不是”。此言论经传播后迅速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认为其存在“拉踩”河南胡辣汤、贬低地域美食的嫌疑,也有网友科普两地胡辣汤实为不同品类——西安肉丸胡辣汤以肉丸为核心,口感偏浓郁醇厚,侧重“汤泡馍”式体验;河南胡辣汤则以杂蔬、豆制品搭配胡椒辛辣口感,是本土化早餐代表,二者本无“真伪”之分,仅为地域饮食文化差异的体现。
争议发酵至9月29日深夜,苏醒通过视频公开致歉。他坦言未料到河南网友反应强烈,承认自身用词过于随意,反思若当初以“西安胡辣汤与其他地方胡辣汤对比”的中立表述,而非单独指向河南,便可避免争议。同时他强调并无拉踩之意,盛赞河南是好地方并表达了前往意愿,还提及自己本就易引发争议,后续会更加注重言辞精准度,以应对娱乐圈中负面消息易被聚焦的现状。
从这场道歉事件中,可提炼出两层关键启示。对公众人物而言,言语边界与文化尊重是必修课题。地域美食承载着当地文化记忆,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评价时,需先厘清事物本质差异,避免以主观判断替代客观事实,更不能以“非此即彼”的表述制造对立,这既是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自身公众影响力的负责。对舆论场而言,这场争议也成为一次“饮食文化科普契机”——当争议出现时,部分网友并未陷入情绪对抗,而是主动梳理两地胡辣汤的历史渊源与品类特征,让大众意识到饮食文化的丰富性,也印证了“差异无需比较,多元本就珍贵”的共识。
说到底,苏醒的深夜道歉,既是对自身言辞失误的纠正,也是一次面向公众人物的“舆论风险警示”:在流量聚焦的时代,每一句公开表达都需兼顾分寸与尊重,唯有以严谨态度对待差异,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交流中的相互理解。
来源:文人之家1Z7P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