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看深空“全家福”!天问二号拍国旗,地球藏在画面里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1 08:26 1

摘要:今天是2025年10月1日,祖国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国家航天局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在距地球约4300万千米的深空中,拍摄下了一幅令人热泪盈眶的画面: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与遥远的蓝色地球同框亮相,静静飘扬在宇宙深渊之中

记者:崔霞 陶嘉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日

#天问二号 #行星探测 #中国航天 #五星红旗 #深空影像 #小行星采样 #国家航天局#

今天是2025年10月1日,祖国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国家航天局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在距地球约4300万千米的深空中,拍摄下了一幅令人热泪盈眶的画面: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与遥远的蓝色地球同框亮相,静静飘扬在宇宙深渊之中。

这幅极具历史意义的“深空合影”,由安装在天问二号探测器机械臂上的监视相机拍摄。画面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阳光展开,洁白的返回舱结构清晰可见,而远处那颗蔚蓝的星球,正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三者构成一幅静谧而壮美的宇宙画卷,既充满科技的冷峻理性,又饱含家国的炽热情感。

这是中国深空探测史上首次在行星际任务中,实现国旗与地球在真实空间中的同框影像,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迈上新台阶,也向世界展现了属于中国的“宇宙级浪漫”。

天问二号并非一次简单的“拍照之旅”。它承载着我国深空探测的多项关键技术验证与科学目标:

- 小行星采样返回:目标为近地小行星 2016 HO3,计划实现抵近探测、精准附着、表面取样,并将珍贵样本带回地球,这将是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 主带彗星探测:在完成小行星任务后,探测器将启程奔赴主带彗星 311P,开展长期科学观测,揭示太阳系早期演化之谜;

- 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验证:为未来火星采样、木星探测等更复杂任务奠定技术基础。

此次拍摄“国旗与地球同框”,不仅是对探测器姿态控制、相机指向精度和星地通信链路的全面检验,更是一次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与国家形象展示,极具象征意义。

在轨125天:一切顺利,征程正启

截至目前,天问二号已在轨飞行 125天,状态稳定,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 已完成采样装置展开测试;

- 电子设备自检全部通过;

- 空间环境载荷开机,持续获取宇宙射线、太阳风等科学数据;

- 当前与地球距离约 4300万千米,与目标小行星 2016 HO3 距离约 4500万千米,飞行轨迹符合预期。

探测器正稳步向目标小行星逼近,预计将在未来数月内进入探测阶段。

国旗为何能“飞”出地球?背后是硬核科技

这面出现在深空的五星红旗,并非普通布料,而是高耐辐射、抗极端温差的特种复合材料制成,经过真空、热循环、振动等多重地面试验,确保在深空极端环境中不褪色、不变形、不影响探测器运行。

它的存在,不仅是一份精神象征,更是中国航天“软实力”与“硬科技”深度融合的体现——我们不仅能“去”,还能“留痕”;不仅能“探”,还能“传回”。

网友热议:这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影像发布后,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搜:

在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网友自发制作“宇宙同框”动态壁纸、短视频,掀起一股“航天热”。

未来可期:天问三号、四号已在路上

天问二号的成功,只是中国行星探测的序章。按照规划:

- 天问三号: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目标是火星采样返回;

- 天问四号:将奔赴木星系统,开启对巨行星及其卫星的全面探测。

从月球到火星,从小行星到彗星,中国正以坚定步伐,走向更远的深空。

结语:你看到那抹红了吗?

在亿万公里之外的宇宙深处,一面五星红旗,静静注视着蓝色地球。它不说话,却诉说着一个民族从仰望星空到走向星辰大海的壮丽征程。

这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封来自深空的“家书”——

你是否也为这幅画面动容?

你是否也梦想过,有一天,中国人的足迹,能印在火星、木星,甚至更远的星海?

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航天梦”——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星辰大海,点燃下一程的火光。

转发+评论“中国红,我骄傲”,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深空浪漫!

本文内容基于国家航天局官方发布信息整合,原创撰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监视相机拍摄)

来源:聪明的蜻蜓6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