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厦门沙坡尾避风坞畔,一栋浅蓝色的老厂房静静矗立,它见证了厦门港从传统渔港到文艺地标的变迁,也承载着闽南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厦门沙坡尾避风坞畔,一栋浅蓝色的老厂房静静矗立,它见证了厦门港从传统渔港到文艺地标的变迁,也承载着闽南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这里便是沙坡尾·吃堡——中国首个聚集厦漳泉三地名小吃的美食新地标。
沙坡尾吃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厦门鱼肝油厂,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厦门首家国营工厂,生产的星鲨牌鱼肝油曾远销海外。
随着城市发展转型,这座老厂房在2007年搬迁后一度闲置。
2017年12月11日,经过厦门轻工集团的精心改造,沙坡尾吃堡正式开业。
项目秉持"传承责任"的理念,在保留原有工业印记的基础上,将美食文化、渔港文化、疍民文化融为一体。
外墙保留了原有的浅蓝色瓷砖,内部则焕然一新,成为1.5万平方米的美食殿堂。
尽管吃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开业初期,吃堡虽然吸引了部分好奇的游客,但人气始终不温不火。
如同沙坡尾片区许多新项目一样,吃堡面临着老城区业态更新的共同挑战:
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何吸引稳定客流量。
周边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能坚守多年的并不多见。
为突破困局,吃堡运营方积极寻求转型。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吃堡大力发展线上消费,通过开发线上购买小程序、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销路。
一场童玩节直播便吸引了56.2万人次观看,端午活动期间半个月卖出5000多个肉粽。
吃堡的魅力,在于其对闽南美食文化的深度挖掘。
运营方在招商阶段严格甄选,要求入驻商家具备中华老字号、舌尖中国推荐商户等资质。
目前吃堡已汇聚44家知名小吃,其中中华老字号和舌尖中国推荐商户19家,地级市老字号和二十年以上老店22家。
从鼓浪屿林记鱼丸、同安吴招治薄饼,到泉州水门国仔面线糊、漳州达聪小巷手抓面,这里堪称闽南美食的活态博物馆。
吃堡的建筑结构也颇具特色:
一楼至三楼为闽南名小吃馆,五楼是拥有270度海景的鹭江左岸海鲜自助餐厅。
每天饭点时间,吃堡戏台还有木偶戏演出,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转折点即将到来。
根据最新规划,厦门地铁3号线南延段沙坡尾站预计2027年通车。
该站点位于成功大道与民族路交叉口,是3号线南延段的起点站与核心换乘节点。
地铁开通将彻底改变沙坡尾的交通格局。
目前游客前往沙坡尾主要依靠公交或自驾,常受困于环岛路旅游旺季的拥堵。
地铁建成后,从厦门火车站至沙坡尾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预计能分流环岛南路30%以上的公交压力。
据测算,地铁开通后沿线景区客流量预计增长25%,年增收超10亿元。
对于吃堡而言,这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客流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吃堡并未停滞不前。目前,四层仍在提升改造中,显示出运营方持续优化的决心。
随着沙坡尾站建设推进,吃堡这一融合了老厦门记忆与闽南美食文化的独特空间,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未来,当游客从沙坡尾地铁站走出,将步入一个既保留渔港记忆又充满美食香气的新天地。
沙坡尾吃堡不再只是美食聚集地,更是连接厦门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有望成为厦门真正的餐饮地标和旅游新名片。
来源:厦门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