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曾在无数个深夜里,把你的沉默当作需要体谅的疲惫,把你的疏忽当作忙碌生活里的无心之失。那时我总觉得,一段关系里最重要的是包容,是在对方偶尔掉队时,先停下来等一等,再递上一杯温好的水。
我曾在无数个深夜里,把你的沉默当作需要体谅的疲惫,把你的疏忽当作忙碌生活里的无心之失。那时我总觉得,一段关系里最重要的是包容,是在对方偶尔掉队时,先停下来等一等,再递上一杯温好的水。
你总说“下次不会了”,我便当真把每一个“下次”都当成新的开始。我记得你随口提过喜欢的早餐口味,会提前半小时起床去街角的老店排队;我记得你说工作压力大时需要安静,便在你回家后把电视调成静音,连走路都放轻脚步;我甚至记得你无意中说过某首歌好听,会悄悄下载到你的播放列表里,想让你在通勤路上多一点慰藉。这些细碎的小事,我以为会像星光一样,慢慢照亮我们共有的夜空。
你还是会忘记我们约定好的纪念日,理由是“最近太忙,脑子不够用”;你还是会在我分享日常时低头刷着手机,偶尔敷衍地“嗯”一声;你还是会在我需要陪伴时,说“朋友约了有事,下次再陪你”。我曾试着提醒,语气里带着小心翼翼的期待,怕我的在意会变成你的负担。可你的回应总是轻描淡写:“多大点事,你别这么敏感行不行?”
我不是没有过挣扎。有一次,我们因为你忘记接我下班而冷战。那天我在雨里等了半小时,看着路人一个个被接走,手机里始终没有你的消息。后来你匆匆赶来,解释说“和客户吃饭忘了时间”,语气里没有歉意,只有“你怎么不自己打车”的不解。我看着你湿透的肩膀,本想说“我很担心你”,却在你不耐烦的眼神里,把话咽了回去。那天晚上,我抱着膝盖坐在沙发上,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我怕的从来不是你忘记接我,而是你明知道我会等,却连一句“可能会晚点,你别等了”都懒得说。
你总说我“想太多”,可你不知道,我所有的“想太多”,都源于“怕失去”。我曾以为,只要我足够懂事,足够包容,就能留住这段关系里的温度。直到有一次,我生病发烧,想让你帮忙倒杯热水,你却皱着眉说“你自己倒一下行不行,我正打游戏呢”。那一刻,我看着杯子里慢慢凉掉的水,突然就清醒了——原来有些东西,不是我够努力就能留住的;有些人,不是我够珍惜就能同行的。
我开始慢慢收回那些过度的在意。不再提前打听你的行程,不再为你的疏忽找借口,不再在你晚归时亮着灯等你。你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偶尔会问我“最近怎么不跟我分享日常了”,我只是笑着说“最近有点忙”。其实我不是忙,只是不想再把热情消耗在没有回应的期待里。
有人说,高情商的告别,是不指责、不抱怨,只带着清醒的温柔转身。我不想问你“为什么明知道会失去我,还是选择忽略我”,因为答案早已藏在你一次次的“忘记”里。你忘记的从来不是纪念日、不是约定、不是我的等待,而是我这个人——是那个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开心很久,会因为你的一点在意而加倍付出的我;是那个曾把你当作未来,想和你一起看遍四季风景的我。
现在的我,已经学会了把更多的温柔留给自己。会在周末的早晨,为自己做一顿喜欢的早餐,而不是等你起床后问“今天吃什么”;会在难过的时候,约朋友去看一场电影,而不是抱着手机等你的消息;会在看到好看的风景时,自己拍下来存档,而不是第一时间想分享给你。我不再需要通过你的回应来确认自己的价值,也不再需要用你的在意来证明这段关系的意义。
或许有一天,你会突然想起,曾经有一个人,把你的喜怒哀乐当作自己的大事;曾经有一个人,在你身后走了很久,直到再也走不动。但那时的我,应该已经在新的风景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阳光。
有些关系的结束,从来不是因为谁错了,而是因为两个人的脚步不再同步。我曾努力追过你的步伐,也试着拉你一起慢下来,可最终还是发现,我们注定要走向不同的方向。所以我选择带着最后的温柔离开,不纠缠、不指责,只祝你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学会珍惜那个愿意为你停下脚步的人——就像曾经的我一样。
而我,也会在没有你的日子里,继续好好生活,慢慢期待,期待那个能记住我所有喜好,能回应我所有热情,能把我放在心上的人出现。毕竟,好的感情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两个人的双向奔赴,是你懂我的在意,我知你的不易,是我们都愿意为了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来源:认真的饺子DzUd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