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雷锋长江大桥留影:那抹笑容背后,是苦难淬炼的感恩与赤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02:49 1

摘要:1958年,武汉长江大桥的汉白玉栏杆旁,18岁的雷锋留下了一张珍贵影像。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浅蓝色干部服,领口扣得整齐,对着镜头笑得露出牙齿,眼神亮闪闪的——谁能想到,这阳光笑容背后,藏着一段浸透血泪的童年。

1958年,武汉长江大桥的汉白玉栏杆旁,18岁的雷锋留下了一张珍贵影像。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浅蓝色干部服,领口扣得整齐,对着镜头笑得露出牙齿,眼神亮闪闪的——谁能想到,这阳光笑容背后,藏着一段浸透血泪的童年。

雷锋出生在湖南长沙望城县的贫苦农家,旧社会的苦难几乎夺走了他所有亲人。3岁时,父亲被日军刺伤、遭汉奸殴打,落下病根后没钱医治,在雷锋7岁时离世;哥哥为给家里挣饭吃,12岁就到工厂当童工,因过度劳累染上肺结核夭折;年幼的弟弟因缺粮,出生没几天就饿死;9岁那年,母亲被地主欺负,为保清白上吊自杀,一夜之间,雷锋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靠捡破烂、讨饭度日,冬天脚冻得流脓也无人照料。

直到新中国成立,雷锋的人生才照进光亮。政府给了他免费上学的机会,第一次摸到课本时,他激动得彻夜难眠。老师同学的帮助、党和政府的关怀,让他在日记里写下“是党把我从苦海里救出来”。16岁起,他先后当通讯员、公务员,脏活累活抢着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多为国家做事,才对得起这份恩情。”

1958年,国家号召青年支援工业,雷锋主动报名去鞍钢。途经武汉时,他特意下车去看刚通车两年的长江大桥——这座新中国自主设计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是全国人民的骄傲。站在桥上,看着滚滚江水,想着即将成为炼钢工人为国家出力,他忍不住笑了,主动请路人拍下这张照片,还在日记里写道:“我要像大桥一样,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到鞍钢后,雷锋天不亮就到工厂擦机器,别人练1小时技术,他练3小时,很快成了技术能手;1960年参军后,他帮战友补衣洗被,把津贴捐给灾区。这些“雷锋事迹”的根源,正是他“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伞”的赤诚——因为被温暖过,所以拼尽全力传递温暖。

如今再看这张老照片,那抹笑容里有苦尽甘来的欢喜,更有感恩奉献的初心。雷锋从不是天生的“榜样”,只是一个被苦难打磨,却始终向阳的普通人。他的精神,从来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最朴实坚守。

看到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你对雷锋精神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在生活中,你又曾如何践行这份“温暖传递”?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来源:茫茫说故事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