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钓鱼岛战争谁会赢,美国媒体表示日本大概率是赢的那一方”。对的你们没听错,这是美国著名杂志《国家利益》在9月1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中日钓鱼岛战争谁会赢,美国媒体表示日本大概率是赢的那一方”。对的你们没听错,这是美国著名杂志《国家利益》在9月1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该文章中不仅描述了一场假设性的战争,还假设了这场所谓战争的结果,最关键的是该文章颠倒了中国对钓鱼岛的固有主权。
总的来说,该文章对中日之间的情况了解的非常片面,对中国的主权本身也是一种挑衅,当然这个现象也让我们有了反思,那就是为什么日本一个弹丸国家会屡次的侵略中国?为什么美国的杂志会公然的挑衅中国的主权?
对日本的宽容会被得寸进尺
我们都知道中国与日本战争层面的接触早在唐朝初年就开始了,而白江口一战,唐朝军队打的日军心服口服,所以他们便派来遣唐使,俨然是一种好学生的作风。
不过这个“好学生”只认可实力,却不讲究情义。所以左宗棠有言:“日本是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该说不说这个评价非常的贴切,尤其是“畏威而不怀德”,也就是对强者屈服,而对弱者欺凌。
众所周知,明朝中后期的时候,丰臣秀吉挥军二十万是直指朝鲜,剑指大明,当时明朝也是成功打退了他们,但显然是没有打疼他们。
因为当时的明朝没有继续跨海打到日本本土,也没有向日本索要赔款。在我们看来,这是仁德、大度,但对日本看来这种“仁德”、“大度”反而会让他们愈发的得寸进尺。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中日本和德国最大的区别也是,日本本土并没有被侵略。而且,德国和日本做出的赔款也是大相径庭。
像日本理应给中国620亿美元左右的赔款,但实际上他们只赔偿了2250万美元。反观德国仅赔款就得延续到2030年才能结束。
我们现在常用“犯罪成本太低”形容某些人和某个领域,实际上日本当年也是如此,正是因为他们没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觉得在他们眼里中国依旧是弱者,所以挑衅、歪曲历史的行为才会层出不穷。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是美国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扔下两枚原子弹,如今广岛遗址虽然立着和平碑卖惨,但东京的街头也供奉着麦克阿瑟的铜像。
总的来说,只有将他们打疼了,他们才懂得弯腰鞠躬,不过弯下的腰的真正的忠心,还是刻意的隐忍,这个就看他们的实力怎样了。
美国对自己和日本的高估
就日本2012年挑起钓鱼岛争端,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国扶持的代理人,所以美的杂志才会认为中国和日本会发生钓鱼岛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会取得胜利。
文章通篇都在提美日形成的杀伤链是多么的有威力,却丝毫不提中国的军事实力,中国在钓鱼岛海域的力量部署。
说白了美国和日本在某些领域还是挺像的,都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且“欺软怕硬”,不过这篇文章的作者还暴露了美国政客的“死要面子”。
当我们听到该文章《中日钓鱼岛战争:2025年谁会赢?》且答案是日本的时候,或许会有人感到诧异、难以置信,或许会有感到愤怒、可笑,而当我们看到文章所谓的赢是和美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文章是美国用来吹自己的。
不知道这位作者知道空警-600预警机、歼-15T舰载战斗机、歼-35战机全部完成了在福建舰上的弹射起飞之后,他还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
总的来说,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杂志这样的文章既是对我国主权的挑衅,也是对自己实力的高估。
来源:巫师经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