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只票从50元跌到20元,该抄底了吧?”“都跌了30%了,总该有个底了吧?”每次市场下跌,总能听到这样的疑问。但现实往往是:你以为的“地板价”,下面还有“地下室”;你抄的“底”,最后都成了套牢你的“坑”。
“这只票从50元跌到20元,该抄底了吧?”“都跌了30%了,总该有个底了吧?”每次市场下跌,总能听到这样的疑问。但现实往往是:你以为的“地板价”,下面还有“地下室”;你抄的“底”,最后都成了套牢你的“坑”。
其实判断股价是否跌到位,不用猜也不用等消息,看“筹码峰怎么动”就够了。底部的本质不是“价格跌了多少”,而是“筹码完成了从散户到主力的交换”——筹码峰的迁移轨迹,就是最直白的“底部密码”。今天把这门“筹码看底术”讲透,让你下次再遇到下跌,能分清哪些是真底、哪些是假底,抄底不踩坑。
先搞懂:为什么“看价格猜底”必亏?
很多人判断底部,就看两个指标:“跌了多少”和“K线有没有止跌信号”。比如某股从100元跌到50元,跌了50%,就觉得“跌到位了”;看到“单针探底”“十字星”,就觉得“要反转了”。但这样做,往往会掉进主力设的“假底陷阱”。
我2022年就吃过这个亏:某新能源股从60元跌到30元,跌了50%,还出了个“单针探底”K线,我以为是底,果断抄底。结果抄完就跌,最后跌到20元,套了我30%。后来复盘才发现,当时筹码峰根本没“到位”——上方还有大量套牢盘(30-60元区间全是筹码),底部也没形成集中的筹码峰,主力根本没进场,所谓的“底”,只是下跌途中的“短暂休息”。
其实股价就像“天平”,筹码是“砝码”:如果砝码(筹码)大多在散户手里,尤其是高位套牢的散户,股价就会继续跌,直到散户割肉,砝码转移到主力手里;只有当砝码(筹码)集中在主力手里,且上方没有太多套牢盘时,股价才可能真正跌到位。而筹码峰的迁移,就是“砝码转移”的过程。
关键:真底出现时,筹码峰会“这样动”
真底的核心是“主力吸筹完成”,反映在筹码峰上,会有3个清晰的迁移步骤,缺一不可。
第一步:“高位分散→低位集中”,套牢盘割肉离场
股价下跌的初期,筹码峰是“分散”的——从高位到低位,每个价格区间都有筹码,这是因为还有很多散户没割肉,抱着“等反弹再卖”的想法。而真底形成的第一步,就是“高位套牢盘割肉”,筹码峰从“分散”慢慢变成“低位单峰密集”。
具体看两个指标:
• 90%筹码集中度≤12%:意味着90%的筹码都集中在低位的一个小区间里,散户要么割肉离场,要么被深套不动,筹码基本到了主力手里。
• 上方套牢盘≤10%:打开筹码分布图,看上方(当前股价以上)的筹码面积,要是占比不到10%,说明高位套牢的散户大多割肉了,后续拉升没有“解套抛压”。
2023年某消费龙头跌到25元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90%筹码集中度降到10%,上方套牢盘只剩8%,形成了清晰的低位单峰。后来这只票从25元涨到40元,涨幅60%,就是因为主力吸筹完成,拉升阻力小。
第二步:“突破不丢峰”,主力没出货
光有低位单峰还不够,还要看“突破时筹码峰动不动”。很多时候,股价会在低位形成单峰,但一突破就跌,这是因为主力在“假吸筹真出货”——用少量资金拉涨,吸引散户接盘,自己悄悄把筹码抛出去。
而真底的突破,会满足“突破不丢峰”:
• 股价放量突破低位单峰的上沿(比如单峰区间是20-25元,突破25元),成交量是前5天平均量的1.5倍以上;
• 突破后,底部的筹码峰基本没变化(90%筹码集中度变化不超过3%),说明主力没抛筹码,只是用资金推动股价,准备后续拉升。
我2024年买某医药股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它在28-32元形成单峰(集中度11%),突破32元时放量,底部筹码峰纹丝不动。我果断进场,3个月涨到40元,赚了25%。要是突破时筹码峰上移,哪怕K线再好看,也不能碰。
第三步:“回踩不回峰”,支撑有效
突破后,主力通常会“回踩确认”,看看下方的支撑牢不牢固。这时候判断是不是真底,关键看“回踩时会不会跌回筹码峰内”。
真底的回踩,会满足“回踩不回峰”:
• 回踩的低点不跌破“突破位”(比如突破32元,回踩低点不低于32元),或者不跌破筹码峰的上沿;
• 回踩时成交量萎缩,说明没有太多抛压,散户大多看好,主力也没出货。
比如某科技股突破35元后,回踩跌到35.2元就止跌,成交量缩到突破时的一半,这就是“回踩不回峰”,后来涨到45元。要是回踩跌破突破位,还跌回筹码峰内(比如跌到30元),说明突破是假的,大概率是假底。
警惕:假底出现时,筹码峰会“这样动”
很多人抄底被套,是把“假底”当成了“真底”。其实假底的筹码峰迁移,也有5个明显的信号,见到就躲。
信号1:“双峰/多峰并存”,上方套牢盘多
假底最常见的情况是“双峰密集”——下方有一个新的筹码峰(散户抄底),上方还有一个老的筹码峰(高位套牢盘),两个峰之间有“峡谷”。这种情况,说明高位套牢的散户没割肉,主力也没进场吸筹,股价一涨就会遇到套牢盘抛压,根本涨不起来。
2022年某题材股跌到20元时,就是“双峰密集”:下方20-22元有个筹码峰(散户抄底),上方30-35元还有个筹码峰(套牢盘),后来股价反弹到25元就跌,就是因为遇到了套牢盘抛压。
信号2:“底峰快速上移”,主力在出货
有些股票看似有低位单峰,但突破后筹码峰“快速上移”——底部的筹码峰减少,上方的筹码峰增加,90%筹码集中度从12%涨到20%以上。这不是主力拉升,而是主力在“边拉边卖”,把低位筹码抛给追高的散户。
我之前买过一只小盘股,突破后筹码峰一周内从15元上移到18元,我没在意,结果后来跌到12元,套了我30%。现在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果断止损。
信号3:“无量反弹”,没主力进场
假底的反弹往往是“无量反弹”——股价涨了,但成交量没放大,甚至比下跌时还小。这说明没有主力进场,只是散户在“抄底博反弹”,反弹高度有限,很容易再次下跌。
比如某股跌到25元后,反弹到28元,成交量却从每天8000万缩到5000万,这就是无量反弹,后来又跌回23元。
信号4:“突破后立刻回峰”,形态失效
有些股票突破低位单峰后,没涨几天就跌回筹码峰内,甚至跌破筹码峰的下沿。这说明突破是“假突破”,主力可能只是“试盘”,发现抛压太大,就放弃拉升了。
比如某股突破30元后,3天就跌回28元(筹码峰内),还跌破了27元的下沿,这种情况就是假底,要赶紧跑。
信号5:“消息驱动的一日游”,没筹码支撑
有些股票因为利好消息(比如政策支持、业绩预增),突然大涨甚至涨停,但筹码峰根本没“到位”——还是分散的,或者上方套牢盘很多。这种上涨是“消息驱动”,没有筹码支撑,往往是“一日游”,第二天就跌,抄底必套。
2023年某政策利好股,出消息当天涨停,但筹码峰还是分散的,我朋友抄底,结果第二天低开低走,套了他15%。
实操:4步确认真底,抄底不踩坑
学会看筹码峰迁移后,用这4步实操,就能确认真底,提高抄底胜率。
第一步:“找峰”——筛选低位单峰股
打开筹码分布图,筛选出“90%筹码集中度≤12%”“上方套牢盘≤10%”“形成低位单峰”的股票,放进自选股。注意不要选“双峰/多峰”的股票,也不要选“上方套牢盘多”的股票。
第二步:“等破”——等放量突破
盯着自选股,等股价放量突破“低位单峰的上沿”,且当天收盘价在突破位以上。突破时的成交量要大于前5天平均量的1.5倍,要是能涨停突破,说明主力决心更强。
第三步:“看锁”——观察筹码是否锁定
突破后,连续看3天筹码峰:要是底部筹码峰基本没变化(集中度变化≤3%),说明主力没出货,是真突破;要是筹码峰快速上移,说明是假突破,赶紧放弃。
第四步:“敢买”——回踩时进场
等股价回踩,要是回踩不跌破“突破位”或“筹码峰上沿”,且成交量萎缩,就可以分批进场:第一次回踩买30%仓位,要是再回踩不破,再买40%仓位,剩下30%留着应对极端情况。
止损原则:
要是买完后,股价跌破突破位且当天收不回来,或者底部筹码峰明显上移(集中度从12%涨到18%以上),不管亏多少,都要果断止损——这说明你判断错了,是假底。
结语:抄底不是“赌大小”,而是“看筹码”
很多人觉得抄底是“赌大小”,赌对了赚,赌错了套。但其实,真正的抄底是“看筹码”——看筹码峰有没有完成从散户到主力的迁移,看突破时有没有主力进场,看回踩时有没有支撑。
筹码峰不会说谎,它就像“主力的日记”,记录着主力的吸筹、洗盘、拉升动作。只要你能看懂这篇“日记”,就能分清哪些是真底、哪些是假底,抄底不踩坑。
记住,抄底的核心不是“买得低”,而是“买得对”——买在主力进场、筹码到位的真底,才能既安全又赚钱。
来源:Kitty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