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 月 22 日,中央网信办正式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 2 个月的 “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 专项行动。而在众多整治内容里,有一条直接戳中大家的关注点 ——严厉打击传播虐待动物的血腥视频、图片!
针对一直让人揪心的虐待动物、传播虐宠视频乱象,中央网信办终于出手了!
9 月 22 日,中央网信办正式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 2 个月的 “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 专项行动。而在众多整治内容里,有一条直接戳中大家的关注点 ——严厉打击传播虐待动物的血腥视频、图片!
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网络暴力戾气的重拳清理,更是对每一个小生命的守护。虐待动物、传播虐宠内容,从来都不是 “小事”,而是残害生命、违背公德、污染网络环境的恶行。
一、触目惊心!北京曝恶性虐猫案就在专项行动启动前几天,北京发生的一起虐猫事件,让无数网友愤怒又心疼。
9 月 8 日,一名男子在社交平台疯狂发布 20 多条虐猫视频,画面残忍到让人不忍直视:一只小白猫被反复折磨,最终在无助中死亡。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只小猫并非无主的流浪猫,它的主人刷到视频后,才知道自家宝贝遭遇了如此噩梦。
好在 20 多名网友没有沉默,自发向平台举报、向警方报案;志愿者也第一时间提供线索。很快,警方在家中抓获了施虐者,还救下了另一只即将遭殃的小狸花猫。但最终,施虐者仅被行政拘留 10 天。
不少网友直言:“10 天拘留太轻了!这样的惩罚,真的能拦住他以后再伤害小动物吗?”
二、可怕的黑色产业链!虐宠牟利比个体施虐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背后藏着一条靠 “虐宠” 牟利的黑色产业链。
早在 2020 年,就有媒体曝光:有人将 30G 的虐猫视频打包,仅以 10 元的价格售卖;2021 年,澎湃新闻接到爆料,网名为 Ronin 的人,通过 QQ、网盘等渠道,公开售卖数千部 “踩杀动物” 的视频,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从曝光的截图能看到,被虐待的动物涵盖猫、狗、乌龟、兔子、仓鼠…… 每一条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视频里,都记录着一个生命的痛苦消亡。可在卖家和买家眼里,这些生命的挣扎,只是 “赚钱的工具” 和 “变态的乐趣”。
更过分的是,成都商报记者曾卧底虐猫群,发现群内有人专门分享虐猫视频;维度新闻还揭露了更残忍的虐杀手段 —— 火烧、刀切、甚至用榨汁机虐杀宠物!这些血腥视频以几元到几百元的价格流通,不仅污染网络,更可能诱发他人模仿,形成 “施虐 - 传播 - 模仿” 的恶性循环。
三、这些衍生危害,个个戳心或许有人觉得 “虐动物只是伤害动物”,但实际上,这类行为的危害早已扩散到社会层面。
1. 未成年人受影响,风险极高
上海曾发生一起虐猫事件,网络讨论中竟有未成年人询问 “哪里能找到完整视频”。血腥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冲击极大,很可能让他们误以为 “虐动物无需负责”,埋下危险的种子。
2. 极端 “护宠” 变味,引发网暴
山东济南就出过这样的事:农民工张先生好心救助一只受伤的流浪猫,却被所谓的 “动物保护者” 恶意诽谤成 “虐猫者”,个人照片、电话被公开,遭遇了近一年的网络暴力。最终警方证实张先生清白,造谣者仅被罚款 300 元。以 “护宠” 之名行 “网暴” 之实,完全偏离了保护动物的初衷。
3. 法律惩戒不足,违法成本低
目前对虐待动物行为的惩戒,多停留在行政拘留或民事赔偿层面。比如北京虐猫者拘留 10 天、厦门有人系统性伤害流浪猫仅依据模糊法律条款追责,这样的力度与公众期待差距较大。律师直言:“缺乏刑事制裁,导致违法成本太低,是这类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也正因如此,大家对出台《反虐待动物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期待从法律层面明确界定、严惩虐宠行为。
✅ 呼吁大家
如果在网络上看到虐宠内容,不要传播、不要与施虐者争执,第一时间留存截图、录屏等证据,通过 12377 举报热线、“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新媒体账号反馈。你的一次举报,可能就能救下一只小动物。
“可以不爱,但请勿伤害”,这句话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中央网信办的专项行动,是守护生命尊严的重要一步,但要彻底遏制虐宠恶行,还需要更多努力 —— 期待《反虐待动物法》早日出台,期待平台监管更严格,更期待每一个人都能对生命保持敬畏。
👉
对于当前虐宠行为的处罚力度,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别忘了转发出去,为小动物发声!
来源:什么值得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