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天柱县凤城大坝校园餐大米保供基地迎来丰收。四台收割机在4750亩稻田中穿梭作业,稻谷经就地加工后将直接配送至全县各学校食堂,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金秋时节,天柱县凤城大坝校园餐大米保供基地迎来丰收。四台收割机在4750亩稻田中穿梭作业,稻谷经就地加工后将直接配送至全县各学校食堂,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天柱县推行“基地+学校”直采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既降低成本,又建立起全流程可追溯体系。该县农投公司副总经理孙毅表示:“我们实行‘专人专管、全程溯源’机制,从种植、收割到加工层层检测,确保大米绿色、安全。每批产品都有专属‘身份证’,直供学校,让孩子吃得放心、家长安心。”
今年7月,天柱县被列为黔东南州食材供应基地建设示范县。作为“校园餐”大米指定配送企业,天柱县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de农户”模式,从源头为种植环节保驾护航。
如今,天柱县校园餐供应的大米、食用油、鸡蛋、禽肉、牛肉等主要食材已实现100%县内直供,不仅大幅缩短供应链,更从源头上保障了食材的新鲜与安全。
8月,天柱县内两家校园餐配送企业已配备重金属检测设备,实现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三项检测全覆盖。该县农投公司食品安全总监龙明蕊介绍,每批次食材检测项目约160项,从取样到出具结果约12小时,过程规范、结果可靠。
在“校园餐”智慧监管平台指挥中心,全县129所学校食堂的实时画面一目了然。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监管人员与家长可随时在线巡查厨房操作。
“目前系统已覆盖全部学校,管理层和膳食委员会家长可实时查看食堂状况。下一步将推进公众监督,预计2026年全面向社会开放,实现后厨阳光操作全覆盖。”该县教育局副局长杨薏平说。
“能用手机直接看到食堂情况,特别安心。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吃得是否干净、健康,现在心里踏实多了。”天柱五中学生家长蒋巧林说。
从“食材安全”到“厨房透明”,天柱县通过“本地直供+智慧监管”组合模式,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保障体系,织密了一张校园餐食安全网,全力守护全县6.6万余名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化勇
编辑 李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