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平”两个字听多了,我反而想撒个野——就想被谁偷偷多塞一颗糖,最好全世界都看见,却假装没发现。
“公平”两个字听多了,我反而想撒个野——就想被谁偷偷多塞一颗糖,最好全世界都看见,却假装没发现。
别急着骂我双标,数据先甩你脸上:去年《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追踪两千对情侣,拿到“非对称关怀”的那拨人,幸福值飙高47%,分手率直接腰斩。
公平?
它保你不死,偏爱才让你活过来。
刷抖音刷到#被偏爱的细节#,28亿播放,点进去像集体偷看情书。
有人截出男朋友凌晨三点“你先睡,我帮你骂完客服”的聊天记录,配文只有一句“他从不讲晚安,只讲我在”。
评论区齐刷刷“原来偏心可以截图保存”,我盯着屏幕突然鼻酸——原来大家都缺这颗糖。
日本新出的“偏心手环”更离谱,约会时偷偷测你心率,对方多看你一眼,手环震一下,APP蹦出“偏爱指数+3”。
有人测完分手,理由是“全程指数零,我当他死了”。
科技把暧昧翻译成数字,却翻译不出那一刻你耳朵发烫的羞耻与开心。
我把这事讲给发小,她翻白眼:少整这些虚的,老娘上班只想被老板偏心。
结果她真跳槽去了一家“偏爱经济”实验店,老板每天随机抽一名员工提前下班,送500块“任性基金”,唯一要求:花给喜欢的人。
三个月离职率从38%掉到9%,业绩反涨。
HR私下吐槽:00后辞职信越来越简单——“感受不到偏爱”,比工资条杀伤力大。
可偏爱也有翻车现场。
东京去年首例“偏心骚扰”案,上司只给学妹带星巴克,同组姐姐告他职场歧视,赔掉半年工资。
浪漫一旦明码标价,立刻变味。
我瞬间理解我妈那句老话:糖别撒太多,蛀牙。
所以我把那颗多余的糖含住,不嚼,等它自己化。
就像松下空调记住我26℃,就像阿里云的“偏心算法”把前男友标红“不匹配”,就像我手写一本“偏心笔记”,只记三行:
“地铁上他伸手垫我头,怕我撞玻璃。
”
“我熬夜写稿,他假装翻身,把热水袋推过来。
”
“吵架后他先煮面,煎蛋戳破,蛋黄流到我这边。
”
公平教我不吃亏,偏爱教我敢撒娇。
两样都会,才算长大。
来源:聪明的雪梨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