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凌晨,陈先生在上海浦东一家连锁旅店住宿时,在睡梦中突然感到右耳剧痛,一摸竟满手是血。他回忆说,当时还听到别处的“咯吱”声,开灯后发现耳朵血流不止,耳廓上出现了疑似老鼠咬伤的牙痕,并且伤口深处发黑。酒店前台陪同他去就医,医院诊断为疑似鼠咬伤,并为他注射
9月25日凌晨,陈先生在上海浦东一家连锁旅店住宿时,在睡梦中突然感到右耳剧痛,一摸竟满手是血。他回忆说,当时还听到别处的“咯吱”声,开灯后发现耳朵血流不止,耳廓上出现了疑似老鼠咬伤的牙痕,并且伤口深处发黑。酒店前台陪同他去就医,医院诊断为疑似鼠咬伤,并为他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后续还需两次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酒店方支付了首日的医疗费,仅愿意免除住宿费、承担后续医药费,另外赔偿1000元的精神损失费,陈先生因担忧健康风险和不公平待遇拒绝接受。目前,警方和文旅局已介入调查,但酒店声称排查后未发现异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起事件看似偶然,却暴露了酒店行业卫生管理的漏洞,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的薄弱。陈先生的遭遇绝非个例——2021年,北京一名旅客在快捷酒店被蟑螂咬伤面部,引发感染需长期治疗;2023年,广州某星级酒店甚至因客房发现老鼠窝被罚款20万元。这些案例说明,卫生问题并非小概率事件,而是监管上缺位的直接后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先生说酒店负责人杨先生一边承认该事件,又一边模糊原因:不清楚是老鼠还是虫子咬的。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医院记录明确写着疑似鼠咬伤,且伤口呈现啮齿类动物特有的密集牙痕。更讽刺的是,酒店又声称排查后未发现异常,却连夜聘请消杀公司作业(据现场旅客透露)。若真无异常,何须大动干戈?这让人联想到2022年杭州一酒店类似事件:客人被蜈蚣咬伤后,酒店坚称房间无虫,最终监控却拍到保洁员用扫帚将蜈蚣扫出走廊。逃避责任,已成部分酒店的习惯操作。
有网友称:酒店提出的“免房费+1000元赔偿”方案,看似负责,实则是经不起推敲的。陈先生需接种3次疫苗,有可能面临发热、过敏等副作用,且鼠咬可能传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潜在疾病(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鼠类携带病原体超50种)。对比类似司法判例:2023年武汉一酒店因蟑螂咬伤婴儿,法院判决赔偿医疗费、误工费及精神抚慰金1.5万元。区区1000元,连后续复查的交通费都可能覆盖不全,何谈“抚慰精神创伤”?
想睡个安稳觉都成了奢侈,我们还敢相信所谓的“服务承诺”吗?
来源:钢铁战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