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分钟4张黄牌+门将脱手送礼,河南队这场输球方式比比分更刺心。”
“15分钟4张黄牌+门将脱手送礼,河南队这场输球方式比比分更刺心。”
天津津门虎1-0河南,比分看着温和,过程却像钝刀子割肉。
王国明那个扑完又掉的球,是本赛季他第3次因为同样动作把队友努力泡进冰水。
前两次分别对梅州和浙江,一次让球队到手的1分变0分,一次直接让对手提前庆祝。
数据网站SOFASCORE给他这场扑救评分5.9,全队最低,低于后卫线的任何一个人。
球迷骂归骂,更扎心的是:这三次失误全部发生在禁区弧顶正面,线路、角度、力度几乎复制粘贴,对手甚至不用变招,他就先跪了。
再说那15分钟4黄。
第28到43分钟,河南队像被裁判按了连发黄牌的按钮。
转播镜头切到替补席,领队拿着平板数犯规,嘴里念念有词,数到第4张干脆把平板合上。
赛后官方统计,河南半场犯规9次,天津只有3次,可黄牌却是5比0。
尺度落差肉眼可见,球员情绪直接炸锅:阿奇姆彭后面两次拿球直接往人堆里钻,明显带着气,结果越踢越乱,越乱越拿不到球。
情绪税,比技战术税更贵。
更离谱的是净比赛时间——45分钟,比中超赛季均值少了整整12分钟。
什么概念?
相当于下半场有半小时大家都在听哨子。
VAR回放了3次,最长一次看了2分40秒,现场大屏幕给到裁判,他耳机里还在叨叨,球迷已经开始玩人浪。
节奏碎成渣,两队也顺水推舟:天津领先后直接卧草拖时间,河南想快却快不起来,最后只能跟着一起散步。
没有保级压力,也没有亚冠指望,双方默契地把比赛踢成“下班打卡”模式,球迷买票进场,却看了一场“静音版”中超。
河南的五场不败看似光鲜,其实对手里四个是下半区,唯一上半区的申花还没上主力。
表面3胜2平,实际预期进球(xG)每场都低于对手,赢球靠门将神扑+对面浪费,泡沫早就在。
这场泡沫碰到天津的务实防线,啪一声破了。
天津最近6场只丢3球,中卫韩鹏飞场均解围6.8次,联赛前四水平。
河南进攻套路原本就单调,阿奇姆彭一被双人包夹,第二接球点永远慢半拍,0进球只是时间问题。
裁判争议也不新鲜。
主裁王竞本赛季吹了9场中超,出示黄牌43张,场均4.8张,全联盟最高;可他同时判给点球0个,VAR改判也仅有1次,又是最谨慎。
严与松全看他心情,球员根本摸不到线。
河南教练组赛后那句“尺度不一”,其实点到痛处:同样动作,天津上半场两次侧后铲球连口头警告都没有,河南一抬脚就是黄。
情绪失衡,比赛就提前失去技术含量。
下一轮河南要对长春亚泰,人家还在保级红眼里。
亚泰新帅陈洋上任后拿分率1.7,同期只低于海港和泰山,打法简单粗暴:边路45度炸,禁区堆人头。
河南如果还是这场的心态,王国明面前的热区估计又要被炸成蜂窝。
想止血,要么换门将,要么把双后腰锁死禁区弧,别再让对手轻松起脚。
否则,连败一旦开始,比不败更传染。
天津这边基本上岸,剩下任务就是给下赛季找外援核心。
贝里奇合同年底到期,10场0进球的锋线显然不够看。
俱乐部已经把目标锁定在K联赛光州前锋托马斯,身价120万欧,赛季24场12球,性价比比继续养老将高得多。
对球迷来说,这场1-0像一杯凉白开,解渴但不带劲;对管理层,却是提前演练“无压力模式”,为明年洗牌做铺垫。
一场看似平淡的比赛,把门将短板、裁判尺度、无欲无患的节奏病全暴露出来。
问题大家都知道,改不改得看后面有没有人继续买单。
球迷最怕的不是输,而是输了连骂都懒得骂。
下一场如果还是这种“静音模式”,空座位会比嘘声更响亮。
来源:博学叶子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