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 月 30 日,“罗永浩替小米说公道话” 直接冲上热搜榜第二。正在直播带货的老罗被问及小米 17 Pro 海报争议时,放下手里的产品直言:“这事儿我得说句实话,宣传海报加小字标注根本不是小米独创,就是手机行业的陋习,各家都干过。” 这番话瞬间让吵了 5 天的
9 月 30 日,“罗永浩替小米说公道话” 直接冲上热搜榜第二。正在直播带货的老罗被问及小米 17 Pro 海报争议时,放下手里的产品直言:“这事儿我得说句实话,宣传海报加小字标注根本不是小米独创,就是手机行业的陋习,各家都干过。” 这番话瞬间让吵了 5 天的 “小米小字事件” 换了风向,直播间在线人数飙至 120 万,弹幕里 “老罗敢说”“终于有人讲真话” 刷屏。
而就在 3 天前,小米 17 Pro 的 “逆光之王” 海报还在被群嘲:硕大的宣传语旁藏着一行几乎被水印遮挡的小字 ——“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有网友吐槽 “像说‘我能考清华’,底下写‘是梦想’”,甚至扒出另一张 “小尺寸续航之王” 海报同样带类似小字,质疑小米玩 “文字游戏” 规避《广告法》。如今老罗突然下场力挺,这场争议反倒变成了对整个行业的拷问。
🔍 事件回溯:小米海报到底藏了什么 “玄机”?
要弄懂老罗的立场,得先看清争议的核心 —— 小米 17 Pro 的两张宣传海报,把 “大字噱头 + 小字兜底” 的操作玩得太明显:
1. “逆光之王” 的文字陷阱?
小米官宣 17 Pro 搭载光影猎人 950L 传感器时,用 “逆光之王” 四个字配高光样张抢占眼球,暗示其逆光拍照能力碾压同级。但网友放大海报才发现,右下角有行浅灰色小字:“逆光之王为产品设计目标”。
用户怒点:“设计目标” 意味着还没实现,却用肯定句式当卖点,涉嫌误导。小米客服回应:小字只是 “海报编辑形式”,实际指逆光画质有优势。2. 被水印 “隐身” 的关键标注
更引发不满的是小字位置 —— 刚好卡在海报右下角的水印覆盖区,不特意放大根本看不见。浙江铁券律师事务所张永辉直接点破:“这种设计削弱信息透明度,很难形成有效提示,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已达成的性能”。
3. 不是第一次栽在 “宣传话术” 上
有网友翻出旧账:2023 年小米就因 “超强钢” 宣传被质疑,如今又玩 “目标梗”,难免让人觉得 “不真诚”。但老罗的发声,却把矛头从 “小米单独犯错” 转向了 “行业集体潜规则”。
🗣️ 罗永浩的 “公道话”:撕开行业遮羞布
直播中,罗永浩直言海报小字套路是行业通病:“其他品牌海报也有类似操作,这次小米被盯上纯属偶然。若能借此规范行业,反是好事。” 他还列举常见套路:用 “东半球最好用手机” 等极限词却不说明测试条件;以 “亿级像素主摄” 宣传,小字标注 “插值计算”;用 “连续播放 20 小时视频” 形容续航,却隐含飞行模式、最低亮度前提。
这类宣传本质是靠噱头引流,同时用小字规避《广告法》风险。但该法明确,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即便有小字说明,也可能构成虚假宣传。现实中,行业普遍 “打擦边球”,小米却成为众矢之的,引发争议。
⚖️ 三方观点碰撞:到底是谁的错?
1. 支持老罗 & 小米:行业通病不该只骂一家
数码博主 @搞机君:“OPPO Find X7 宣传‘夜视仪级拍照’,小字写‘实验室环境’;iPhone 提‘5G 超快速度’,没说‘需运营商覆盖’,怎么没人骂?双标太明显。”普通用户 @阿泽:“买手机早知道宣传要‘看备注’,小米至少还标了,比那些纯吹牛的强。”2. 坚持质疑:小米错在 “刻意隐蔽”
律师付建:“关键在是否刻意误导。如果小字字体过小、位置隐蔽,就不是‘行业惯例’,而是涉嫌违法。”消费者 @奶茶不加糖:“其他品牌的标注至少能看清,小米的被水印挡着,就是故意让你看不见!”3. 行业观察者:同质化竞争逼出 “文字游戏”
“当所有旗舰机都有 IMX989 传感器、都用骁龙 8 芯片,只能靠宣传话术制造差异。” 科技媒体人 @笔点酷玩分析,“但小米忘了,高端化拼的是真实体验,不是玩文字技巧。”
❓ 小米该认错吗?行业该怎么改?
1. 小米的 “最优解” 不是狡辩
目前小米还没针对老罗的发声回应,但网友已经给出建议:与其说 “编辑形式”,不如学苹果在官网单独列 “技术参数说明页”,或像华为那样用 “半透明标注” 替代隐蔽小字 —— 既合规,又显真诚。
2. 根治 “小字文学” 要靠这两点
法律层面:张永辉律师建议明确标注规范,比如 “限制条件字号不小于主标语的 1/2,且不得被水印遮挡”。
市场层面:消费者用脚投票 —— 老罗直播里说的 “倒逼全行业整改”,或许才是这场争议的真正价值。✨ 互动讨论:你站小米还是质疑者?
有人说“行业都这样,小米不该背锅”,有人骂“刻意藏小字就是不诚信”。其实我们更该关心:下次看手机海报,你会特意找小字备注吗?你还见过哪些“宣传套路”?
来源:新消费ob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