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00亿茶叶市场,70%的人不知道自己喝的是“故事”还是茶。
3000亿茶叶市场,70%的人不知道自己喝的是“故事”还是茶。
去年我陪朋友去福州旅游,他花1200块买了二两“牛肉桂”,回酒店一泡,叶子碎得跟方便面渣一样。
老板当时拍胸脯:牛栏坑核心山场,一年只采三天。
朋友信了,我拍了茶叶底部标签,SC编号一查,厂址在泉州,跟牛栏坑隔着两座山。
那一单,老板净赚900。
茶叶没有全国统一价,只有“看人下菜”价。
同一把铁观音,上午阿姨买300,下午西装男买600,晚上游客买900,老板还能送个礼盒。
怎么做到的?
先问用途,再问预算,最后才拿茶。
你说是送领导,他立刻从底下抽屉摸出金属罐,外盒印“非遗大师手作”,其实罐子里装的还是批发市场的通货,成本一斤120。
想不被宰,第一步把“故事”过滤掉。
老板开口就是“古树”“高枞”“正岩”,你就问树龄多少、哪一年扦插、山场海拔多少米。
答不上来,故事就破了。
真正核心山场的茶农,现在自己开直播间卖,价格比实体店低三成,还包顺丰。
第二步看日期。
绿茶只看当年春茶,4月20号之后采的,叶子一天老一天,价格一天跌一成。
普洱、白茶相反,出厂日期超过十年没有海关报关单,基本就是高温高湿做旧。
仓味一闻像霉抹布,老板会告诉你这是“陈香”,别信,马上走。
第三步自己拆封试泡。
老板泡的第一冲不倒掉,给你闻盖香,那是“引子”,里面加了碎丁香,香得发腻。
让他重新拆一袋,用第二冲、第三冲叶子展开再看。
叶底软烂、有烂菜味,直接pass。
好茶叶底一定亮、韧、有活性,手一捏像新鲜树叶,不会一搓就泥。
第四步砍价时间。
月末最后三天、工作日午休、下雨天客流少,老板愿意松口。
先对半砍,再让他送克秤,送不掉就抹零。
新茶上市前一个月,旧茶库存最难受,绿茶可以砍40%,普洱熟饼砍20%算客气。
记住一句话:茶不是古董,明年还有新茶,他压货比你还慌。
第五步反季节买。
明前绿茶贵,是因为芽头小、人工贵,其实雨前那一周的茶,水更厚、味更稳,价格腰斩。
乌龙茶秋茶香气高,夏茶被说成“苦涩”,其实拿来做冷泡,甜度反杀秋茶,一斤便宜八十。
普洱别追88青、92方砖,那些是金融茶,3—5年中期茶口感已经顺滑,一片三百以内能拿下。
把上面五步写成便签,明天买茶直接掏手机对照。
再不做功课,下一个花1200买方便面渣的就是你。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