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有个叫陈先生的,三十岁,他女朋友花了万多块,网上买了他过去五年住酒店的记录,里头写着同行人,其实没人陪他,她还不算完,又掏了几千块,查了他的快递地址和银行流水,他没骂她,也没提分手,直接报了警,还举报了卖信息的店。
她花1万2买他开房记录,平台竟默许,谁在卖你的身份证?
山东有个叫陈先生的,三十岁,他女朋友花了万多块,网上买了他过去五年住酒店的记录,里头写着同行人,其实没人陪他,她还不算完,又掏了几千块,查了他的快递地址和银行流水,他没骂她,也没提分手,直接报了警,还举报了卖信息的店。
这事儿不是情侣吵架,是有人把你的隐私当商品卖,身份证正反面加家庭住址,一百八十块就能拿走,想查你外卖送到哪儿,七百八十块,银行流水,六千八百块起,五年开房记录带同住人,一万两千八百块,这些卖家没律师证,也没法律资格,挂着法律咨询的名头,在电商平台上开店,店名看着正经,营业执照写的是商务服务,实际干的全是黑活。
平台呢,客服只会说你可以举报,他们不拦,也不下架,买家可能是想查对象的另一半,也可能是想搞垮某个网红,去年底有个百万粉丝的女主播被人开盒了,她的身份证、住址、行程全被发到境外聊天群,接着就是骚扰电话和威胁短信,杭州法院去年判过一个团伙,六个人倒卖了八百多人的信息,浏览量超过四百万次,现在开盒已经成了网络暴力的新工具,买方、卖方、平台三方串通,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有人觉得找律师就能查到这些信息,其实不行,北京有律师专门说过,合法查信息得带着律师证和律所盖章的公函,而且只能用在打官司上,不能随便往外传,那些商家说的法律咨询,全是骗人的幌子,2025年5月,中央网信办开始严打开盒,要求抖音、微博、小红书这些平台必须零容忍,7月广东有个案子,柯某靠卖信息赚了40万,被判了三年多,可问题还在,有些店换个名字,挂上技术开发、数据接口,照样偷偷卖信息,平台反应慢,审核跟不上。
为什么这种事偏偏在2025年集中爆发,因为AI换脸、人肉搜索这些工具太好用了,普通人点几下鼠标,就能把别人的行踪翻个底朝天,有些人嘴上说查你不是不信你,是怕你骗我,其实就想管着你,感情里的猜忌,现在有了技术帮忙,韩国2024年就出了《数字身份保护法》,专门来管这些事,我们这儿还没专门的司法解释,民事赔偿还得靠《民法典》那一条,追责太费劲,很多人最后就算了。
你可能觉得这事跟自己没关系,但陈先生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他没料到自己的身份证、酒店记录、银行流水,能被女友随便买下来,平台不拦,法律又慢,技术却越来越便宜,下一个被开盒的,说不定就是你,别以为这只是情侣之间闹信任问题,这是大家对隐私的不在乎,你的信息一变成货架上的东西,谁还敢说自己安全?
来源:杰哥说事一点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