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8日,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主办的第三十七期青年学术沙龙在中心院区仁和楼第二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沙龙以“TBX6基因变异致脊柱和肾脏畸形的遗传机制与剂量效应”为主题,邀请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杨楠教授作专题报告。医院妇产科常务副主任兼
9月28日,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主办的第三十七期青年学术沙龙在中心院区仁和楼第二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沙龙以“TBX6基因变异致脊柱和肾脏畸形的遗传机制与剂量效应”为主题,邀请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杨楠教授作专题报告。医院妇产科常务副主任兼产科主任王谢桐主持会议,医院有关学科职工、研究生参会。
王谢桐主任主持会议
杨楠教授专注于先天性脊柱畸形及肾脏畸形(CAKUT)的遗传机制研究,系统阐释了TBX6基因通过剂量效应调控脊柱与肾脏发育的作用机制,提出“略低于单倍剂量不足”机制,填补了经典孟德尔遗传学在显性与隐性模式间的空白。其研究成果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Kidney International》等国际高水平期刊。杨楠教授系统展示了其团队在脊柱与肾脏发育畸形遗传机制研究中的关键进展。团队围绕TBX6基因展开深入研究,揭示其复合遗传模型及剂量效应在先天性脊柱畸形(CVM)发生中的核心作用。研究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TBX6不同突变类型的小鼠模型,证实TBX6 mh/−基因型小鼠再现了人类患者的胸腰段椎体畸形及肋骨融合表型,并进一步发现该基因剂量降低同样导致先天性肾脏与尿路畸形(CAKUT),包括孤立肾与肾脏发育不全。临床回顾分析显示,TBX6突变基因携带者中肾脏畸形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进一步验证了动物模型发现的临床相关性。该研究从分子机制、动物模型到临床表型系统阐释了TBX6基因在脊柱与肾脏共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相关先天畸形的早期诊断与精准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楠教授作专题报告
互动交流环节,参会人员围绕“对于临床意义不明或外显率不全的变异,如何精准定位并验证SNAP”“如何在小鼠模型上准确呈现并量化剂量效应”等问题,与杨楠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杨楠教授结合团队在小鼠剂量系列模型、转录活性与原位表达评估以及患者多中心随访中的实践,就实验设计、统计功效、阈值判定与临床回归验证等作了细致解答,为遗传变异的功能分级与临床释义提供了可操作思路。
参会人员与杨楠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本期沙龙围绕“遗传机制—动物模型—临床回归”的闭环研究范式,对相关学科在复杂遗传病与发育畸形领域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医院将继续依托“省医青年学术沙龙”平台,聚焦临床需求与学术前沿,组织开展高质量学术交流活动,助力青年人才成长与学科高质量发展。
来源:山一大附属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