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非压台”引吵?这3个真相比排位数更重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5:31 1

摘要:“湾区升明月”晚会刚播完,后台就涌来不少类似留言——有人替肖战捏把汗,怕“非压台位”被别家粉丝嘲笑;有人直接开喷“排倒数第八就是咖位下滑”。但翻完晚会全流程、问了圈做晚会策划的朋友,才发现这场争议从头到尾都是“搞错了重点”。

“肖战没拿倒数第二的‘压台’,是不是被晚会轻视了?”

“湾区升明月”晚会刚播完,后台就涌来不少类似留言——有人替肖战捏把汗,怕“非压台位”被别家粉丝嘲笑;有人直接开喷“排倒数第八就是咖位下滑”。但翻完晚会全流程、问了圈做晚会策划的朋友,才发现这场争议从头到尾都是“搞错了重点”。

先掰扯清楚:“”真的等于“倒数第二”吗?

我特意查了晚会官方节目单,肖战的独唱节目《湾区同心谣》在压台一个篇章“同心筑梦大湾区”里,排全场倒数第八。但这个篇章藏着关键信息:收录的全是《东方之珠》《我的中国心》这种能勾起粤港澳人集体记忆的“重量级节目”,同台的还有刘德华、黎明这些深耕湾区30多年的前辈。

做过10年春晚策划的张哥说:“这种高规格主题晚会,排序根本不是看‘谁红排谁后’。得先看节目能不能贴合主题,再看表演形式搭不搭配,后才考虑观众情感。”就像2024年春晚,沈腾马丽的小品排第22位,离倒数差老远,照样成了全年较火的节目——谁还记得排第几?大家只记得“这节目好看、有意义”。

再说个更实在的:能站上这个舞台,本身就赢过很多人。

晚会节目组后来晒过数据:68组参演嘉宾里,只有12组能独唱,剩下的不是20人以上大合唱,就是三四人组合。认识的一个小艺人团队,为了争个4句歌词的合唱名额,从今年2月就开始对接,改了5版和声,跑了3次彩排,才勉强拿到入场券。

肖战不仅是独唱,为了让节目有湾区味儿,还提前18天推了两场商业活动,专门去广州找粤剧名家曾小敏学戏腔,后来在歌里加了段《荔枝颂》的调儿。这段改编后来被《南方日报》点名夸:“让粤剧非遗用年轻人爱听的方式火了”。你说,这比起“排第几”,哪个更见分量?

该被记住的,是官方给的“符号性人物”定位。

晚会播完第二天,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联合会官微发了篇文章,直接称肖战是“湾区文化交流的符号性艺人”,还配了他和港澳青年一起录的文化推广视频。要知道,这个称号之前只给过参与湾区建设规划的老艺术家。

有个深圳网友留言特戳人:“我爷爷80多了,听完肖战那段戏腔,让我查这小伙子是谁,说‘能把老祖宗的东西唱得这么好听,不容易’。”你看,真正的影响力从来不是排位数堆出来的——是能让老人记住,让年轻人愿意去查“粤剧是什么”,让更多人关注湾区文化。

其实这场争议,该反思的是“粉圈排序执念”。

前阵子百花奖,有粉丝因为偶像没站C位刷热搜;元宵晚会,某歌手团队因为节目排第7位发长文“诉委屈”。好像艺人的价值,全靠“站哪儿、排第几”来定。但“湾区升明月”的收视数据摆在那儿:肖战节目播出时,酷云收视环比涨了0.35个百分点,是收官篇章的顶值;话题里30岁以上用户占比超40%——这才是真分量:不是排得靠后,是能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记住你、认可你。

说到底,我们看高规格晚会,看的是艺人能不能把家国情怀唱进心里,能不能把传统文化传出去,而不是盯着节目单数“倒数第几”。肖战没拿所谓的“压台位”,但他把粤剧戏腔唱给了更多人听,把湾区精神传得更远——这比起一个排位数,难道不是更值得骄傲的事?

想问大家:你觉得衡量艺人在晚会上的价值,是看“排第几”,还是看他的节目有没有真正打动你、有没有传递出意义?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苡若

相关推荐